魯文蘋
摘要:音樂是現實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是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徑。小學音樂教學主要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及藝術修養,加強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訓練,并鼓勵學生通過音樂來表達情緒,促進學生的個人價值觀及行為體系形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小學音樂教學的價值以及創新型教學策略進行總結,現作如下報道。
關鍵詞:小學 音樂教學 質量
引言
隨著新課改如火如荼的進行,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也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重視‘1]。在當前環境下,如何能提升小學音樂教學質量,完善小學音樂教育體系,一直是教育領域熱議的問題。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作用
1、促進心理健康
小學音樂是培養學生情操的重要途徑,也是豐富學生文化內涵和藝術修養的主要課程,音樂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另外音樂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歡快,釋放其他文化課程中帶來的緊張、消極情緒,對于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樣具有重要的價值。
2、提升審美能力
“美”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音樂教學可通過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對藝術的領悟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情感的表達,激發學生對美的發現與感受。
二、提升音樂教學質量的策略
1、了解音樂的社會背景
如何才能促進學生去感悟音樂作品中的情感?首先需要為學生創造具體的教學情景,告知學生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創作歷程,幫助學生了解音樂創作的背景,更好的促進學生去感悟音樂內涵,增強音樂學習的興趣。
2、感悟音樂作品的情感
部分音樂由于相對抽象,難以理解,音樂教師首先應采用簡單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學生講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并鼓勵學生表達對音樂作品的感悟。鼓勵學生抱著感悟心態去欣賞音樂,并自主的表達對音樂的理解[2]。
3、合理使用多媒體手段
由于音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多媒體手段可將音樂內容化難為易,多媒體的應用更有助于以生動靈活的形象向學生闡述課程內容,幫助學生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來理解音樂中的難點。例如在學習《愉快的夢》一曲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向學生展示歌曲的動畫內容。畫面展示:“在蔚藍的海面上,一只悠悠飄蕩的小船,孤獨的是上了小島…”總之多媒體技術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容易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感官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培養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吳德源.小學音樂教學中創造教學的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12(7):77 -77.
[2]李娜.淺談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0(14):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