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酚酸酯和環磷酰胺誘導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系統評價
陳曉青苑克晶1王婉寧孫珉丹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腎病內科,吉林長春130012)
摘要〔〕目的探討糖皮質激素分別聯合霉酚酸酯(MMF)與環磷酰胺(CTX)誘導治療狼瘡性腎炎(LN)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搜索Cochrane 圖書館的臨床對照試驗中心資料庫、OVID、Pubmed、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期刊全文數據庫,查詢自建庫至2013年5月的相關文獻,并同時手工檢索論文中引用的參考文獻,根據納入及排除標準篩選糖皮質激素聯合MMF與CTX誘導治療LN的隨機對照試驗。根據Jadad評分方法評價納入研究文獻的質量。用RevMan5.1軟件對提取資料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16篇隨機對照研究,共計1 057例病人,其中激素聯合MMF 529例,激素聯合CTX 528例。納入文獻的方法學質量偏低。療效方面:MMF組總緩解率〔OR=1.49,95%CI(1.11~2.00),P=0.008〕、完全緩解率〔OR=2.62,95%CI(1.57~4.37),P=0.000 2〕較CTX組高。值得提出的是兩組尿蛋白下降水平無明顯差異,但MMF組尿紅細胞下降比率較CTX組更明顯〔OR=3.94,95%CI(1.07~14.44),P=0.04〕。不良反應:感染與胃腸道不適癥狀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但白細胞下降〔OR=0.39,95%CI(0.21~0.72),P=0.003〕更嚴重。結論MMF的療效及安全性優于CTX。
關鍵詞〔〕霉酚酸酯;環磷酰胺;狼瘡性腎炎;meta分析
中圖分類號〔〕R593.24+2〔
通訊作者:孫珉丹(1967-),女,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IgA胃病發病機制及治療研究。
1吉林省電力醫院神經內科
第一作者:陳曉青(1987-),女,在讀碩士,主要從事常見胃臟病的診治研究。
狼瘡性腎炎(LN)是繼發性腎損害的重要病因,不同的腎臟病理是決定LN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1〕。激素聯合環磷酰胺(CTX)為治療LN的經典方案。大量臨床病例證實此方案能較好地控制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活動性,但其生殖毒性、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限制了其臨床應用。霉酚酸酯(MMF)是近期的新型免疫抑制劑之一。主要是通過選擇性地抑制鳥嘌呤核苷酸的經典合成途徑,阻斷DNA和RNA的合成,進而達到免疫抑制作用。關于MMF治療LN的療效和安全性目前有大量的臨床研究。本研究旨在分析MMF和CTX治療LN的療效和安全性,進一步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依據。
1資料和方法
1.1文獻來源以“霉酚酸酯”、“嗎替麥考酚酯”、“驍悉”、“環磷酰胺”、“狼瘡性腎炎”、“狼瘡腎炎”為關鍵詞檢索中國全文期刊數據庫(CNKI),萬方期刊全文數據庫中的不重復文獻;以“mycophenolate mofeil”、“mycophenolic acid”、“MMF”、“cyclophosphamide”、“lupus nephritis”、“LN”為關鍵詞檢索Cochrane 圖書館的臨床對照試驗中心資料庫、OVID、Pubmed中的不重復文獻。限定自建庫至2013年5月,并應用計算機或手工查閱納入文獻中的參考文獻。文獻檢索語種限定為英語和漢語。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1)研究類型:前瞻性研究隨機對照試驗(RCT)。(2)研究對象:以成年人為研究對象,性別、種族不限。納入研究對象均符合美國風濕學會SLE標準,臨床上有LN活動表現或經腎活檢證實。納入研究前3個月內未應用其他免疫抑制劑。(3)干預措施:以糖皮質激素聯合MMF為誘導治療措施,以糖皮質激素聯合CTX為對照組。(4)隨訪時間超過6個月,結束時有明確的計量資料或計數資料。
1.2.2排除標準(1)以安慰劑、單純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劑為對照或者自身對照的研究。(2)含有兒童或未確診為LN病人為研究對象。(3)聯合應用其他免疫抑制劑。(4)未提供治療時及隨訪結束時的有效率或不良反應發生率的原始數據。(5)重復發表的文獻。
1.2.3質量評價按照國際常用的Jadad評分方法對納入的試驗進行質量評價〔2〕。其具體內容包括:隨機方法、隨機分配方案隱藏、盲法、盲法方案、退出與失訪。每方面計1分,共5分。得分<3分為低質量文獻,得分≥3分為較高質量文獻。
1.3資料提取由2名評價員分別獨立進行治療評價和資料提取,然后相互核對,如有異議則通過探討或向第3位研究者咨詢后討論解決。經過閱讀標題和摘要初篩、閱讀全文復篩,并對納入文獻進行提取前分類。文獻提取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的基本情況(包括作者、發表時間、病理類型、研究方法等)、樣本量、受試者特征(包括年齡、性別比例、種族或地區等),干預特征及療效判定指標。并將提取資料繪制成表格。
1.4發表性偏倚分析應用RevMan5.1軟件繪制漏斗圖,通過觀察漏斗圖是否對稱來評價發表偏倚。若散點分布左右對稱,則提示納入研究不存在發表偏倚。
1.5觀察指標療效指標包括: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總有效率,尿蛋白和尿紅細胞水平。安全性指標包括:治療及隨訪期間發生感染、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肝功能損害、閉經、糖代謝異常等。
1.6統計學方法總有效率包括完全緩解率與部分緩解率之和。采用RevMan5.1軟件進行Meta分析。當納入研究之間存在明顯異質性(I>50%)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REM)分析;反之,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EM)。二分變量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區間(95%CI)表示療效及安全性效應量。計量資料應用均數差(MD)及其95%CI表示。
2結果
2.1文獻結果
摘要2.1.1文獻檢索情況通過閱讀標題和,排除重復、內容不符、非臨床對照研究及非治療性文獻后,排除含有非腎臟損害的SLE及兒童病例的研究,確定18篇隨機對照試驗符合標準,其中1篇〔3〕因研究樣本過少給予排除,1篇〔4〕因試驗組研究對象為CTX無效病例予以排除。2篇研究對象為臨床表現為大量蛋白尿的難治性LN患者,納入前3個月內未應用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且符合納入標準,故予以納入Meta分析。最終共16篇隨機對照試驗納入Meta分析。研究包含1 103例,其中MMF組552例,CTX組551例,所有病例均采用MMF或CTX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均未聯合其他免疫抑制劑。見表1。
2.1.2發表性偏倚分析 倒漏斗圖散點分布左右大致對稱,提示可能存在較小的發表偏倚。見圖1。
2.2Meta分析結果
2.2.1療效評價共11篇RCT文獻〔5~7,11,14~20〕提供患者誘導治療后總緩解率(CR+PR),結果顯示MMF組的總緩解率〔OR=1.49,95%CI(1.11~2.00),P=0.008〕(見圖2)。8篇文獻〔5,7,11,15,17~20〕提供患者的完全緩解率,分析顯示MMF組完全緩解率〔OR=2.62,95%CI(1.57~4.37),P=0.000 2〕顯著高于CTX組。但尿蛋白下降水平無顯著差異(P=0.1)。5篇〔5,6,15,16,18〕RCT研究提供尿紅細胞緩解率,分析顯示尿紅細胞緩解率MMF組整體優于CTX組〔OR=3.94,95%CI(1.07~14.44),P=0.04〕。見表1,圖2~4。

表1 納入研究文獻的基本情況及質量評價
CR:完全緩解率;PR:部分緩解率;CR+PR:總緩解率;uRBC:尿紅細胞;uPRO:尿蛋白

圖1 納入研究倒漏斗圖

圖2 總緩解率森林圖
2.2.2藥物的副反應評價11篇〔5,6,9,11,13,14,16~20〕RCT研究提供感染(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或不典型病原體感染)發生的比率,7篇〔5,7,9,11,16~18〕RCT研究提供胃腸道不適癥狀(包括腹瀉、嘔吐和其他胃腸道不適)發生率,分析顯示感染〔OR=0.93,95%CI(0.68~1.28),P=0.66〕和胃腸道不適癥狀〔OR=0.85,95%CI(0.60~1.20),P=0.34〕在兩組間發生率無顯著差異。

圖3 完全緩解率森林圖

圖4 尿紅細胞下降50%比率森林圖
4篇文獻〔5,6,14,20〕提供肝功能損傷發生比率,分析顯示總比例提示CTX組病人肝功能損傷較重,但由于納入病例數較少,且4篇文獻95%CI均與無效線相交,故此結論尚待進一步證實。納入文獻中,9篇〔5,6,11,13,14,17~20〕研究提供白細胞下降發生率,分析結果顯示治療期間CTX組白細胞下降發生率較MMF更高
〔OR=0.39,95%CI(0.21~0.72),P=0.003〕。共6篇文獻描述退出與失訪病人,兩組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25),其中MMF組退出的主要原因為感染和腹瀉,CTX組退出的主要原因為白細胞減低。兩組死亡病例無顯著區別(P=0.76),死亡的主要原因為重癥感染和活動的系統性紅斑狼瘡控制不佳。見表1;圖5。

肝功能損傷

白細胞減低

感染

胃腸道反應
3討論
從療效方面來說,在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基礎上,MMF和CTX治療LN均能使尿蛋白顯著下降,但兩者尿蛋白下降水平無明顯差異。服用MMF治療LN的緩解率和完全緩解率顯著高于CTX。此結論與既往發表的大多同類Meta分析結果類似。LN患者可伴有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本研究分析結果顯示,MMF改善血尿療效優于CTX。分析原因可能與CTX的膀胱毒性有關。綜合本研究和已發表的相關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聯合MMF治療LN的療效優于或等于糖皮質激素聯合CTX。但本研究以成年LN病人為研究對象,不能作為評估MMF治療兒童LN療效的依據。
在用藥安全性方面,大量研究證實應用CTX治療LN閉經發生率高于MMF。故本研究僅對感染(包括細菌感染、病毒感染和非典型病原體感染)、胃腸道不適癥狀(包括腹瀉、嘔吐和其他胃腸道不適)、肝功能損傷、白細胞下降和死亡率方面進行系統評價。分析結果顯示在白細胞減低方面,MMF組安全性顯著優于CTX組,感染、胃腸道不適癥狀和死亡率兩組均無明顯差異,肝功能損傷方面雖CTX組發生的例數更高,但其確切性仍需進一步證實。此結論與蔡曉懿等〔21〕的CTX組感染發生率更高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納入中文文獻的方法學質量偏低有關。綜合本研究和此前多項研究發現MMF治療LN的安全性優于CTX。
綜上所述,雖然MMF價格較貴,但因其療效及安全性優于CTX,且無明顯的白細胞減低和生殖毒性副作用,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首先考慮應用糖皮質激素聯合MMF治療LN。特別是對于白細胞低于或等于正常低值、血尿重的青春期或生育期的LN的病人,MMF是更佳的選擇。本研究中納入MMF和CTX誘導治療LN的RCT研究,但納入研究樣本數量少,隨訪時間較短,需要長期隨訪的大樣本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進一步證實MMF遠期療效和安全性。
4參考文獻
1Mitjavila F,Pac V,Moga I,etal.Clinicopathological correlation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lupus nephristic〔J〕.Clin Exp Rheumatol,1997;15(6):625-31
2Jadad AR,Moore RA,Carroll D,et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is blinding nec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12.
3王靜,胡偉新,謝紅浪,等.霉酚酸酯治療Ⅳ型狼瘡性腎炎伴非炎癥壞死性血管病變的初步臨床觀察〔J〕.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2006;15(3):219-24.
4Hu W,Liu Z,Chen H,etal.Mycophenolatemofetil vs cyclophosphamide therapy for patitents with diffuse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J〕.Chin Med J(Engl),2002;115(5):705-9.
5劉國平,黃九香,林琳.霉酚酸酯對彌漫增生型狼瘡性腎炎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2003;4:386-8.
6朱彬,周振安,劉子棟,等.霉酚酸酯與環磷酰胺治療Ⅳ型狼瘡性腎炎的療效比較〔J〕.山東大學學報:醫學版,2003;41:692-4.
7甄懷蒙,張紅穎,霍剛,等.激素聯合霉酚酸酯治療難治性狼瘡性腎炎的臨床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6;38(11):1023-5.
8劉大海.霉酚酸酯聯合激素治療以腎病綜合征為主要表現的Ⅳ型狼瘡性腎炎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0;5:670-2.
9 梁德平,黃云劍,楊惠標.霉酚酸酯聯合強的松治療狼瘡性腎炎臨床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02;12:4-6.
10衣利,舒貴揚,陳友明,等.霉酚酸酯聯合強的松治療以腎病綜合征為表現的難治性狼瘡性腎炎38例臨床觀察〔J〕.福建醫藥雜志,2005;4:20-1.
11彭少華,陳婷,陳勇.霉酚酸酯與環磷酰胺治療狼瘡性腎炎的療效及安全性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722-4.
12張璐璐.霉酚酸酯和環磷酰胺治療30例Ⅳ型狼瘡腎炎療效對比觀察〔J〕.吉林醫學,2012;30:6557.
13夏熊芳.霉酚酸酯與環磷酰胺治療狼瘡腎炎的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6:39-40.
14林永明,沈明亮,陳英姿.驍悉聯合皮質類固醇治療狼瘡性腎炎臨床觀察〔J〕.現代臨床醫學生物工程學雜志,2005;1:50-1.
15吳慶.霉酚酸酯治療男性狼瘡性腎炎療效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06;9:231-2.
16Appel GB,Conterras G,Dooley MA,etal.Mycophenolate mofetil versus cyclophosphamide for induction treatment of lupus nephritis〔J〕.J Am Soc Nephrol,2009;20:1103-12.
17El-Shafey EM,Abdou SH,Shareef MM.Is mycophenolate mofetil superior to pulse cyclophosphamide for induction therapy of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 in Egyptian patients〔J〕? Clin Exp Nephrol,2010;14:214-21.
18Wang J,Hu W,Xie H,etal.Induction therapies for class IV lupus nephritis with non-inflammatory necrotizing vasculopathy:mycophenolatemofetil or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J〕.Lupus,2007;16:707-12.
19Ong LM,Hooi LS,Lim TO ,et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ulse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versus mycophenolate mofetil in the induction therapy of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J〕.Nephrology(Carlton),2005;10:504-10.
20Li X,Ren H,Zhang Q,etal.Mycophenolatemofetil or tacrolimus compared with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in the induction treatment for active lupus nephritis〔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2;27:1467-72.
21蔡曉懿,夏正坤,張瑩,等.霉酚酸酯與環磷酰胺治療重型狼瘡腎炎的Meta分析〔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2;24:8160-6.
〔2013-12-13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