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胺聚糖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療效及預后影響因素
冀曉紅
(商洛市中心醫院,陜西商洛726000)
摘要〔〕目的探討糖胺聚糖(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臨床效果及其預后影響因素。方法選擇2005年3月至2014年3 月確診的52例老年AML患者,隨機分為CAG組和對照組,CAG組采用阿糖胞苷(Ara-C)、阿柔比星及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針(G-CSF)聯合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緩解率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同時對CAG組患者治療預后影響因素如性別、年齡、病因等進行對比分析。結果CAG組總有效率(65.4%)高于對照組(42.3%),CAG組治療后骨髓恢復時間、平均輸注濃縮紅細胞數及平均輸注單采血小板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統計學分析發現,年齡超過70歲、繼發性白血病患者、白細胞計數(WBC)≥100×109/L、血小板(PLT)<20×109/L、骨髓原始細胞比例≥0.5的患者其CAG方案治療后的緩解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結論與對照組相比,CAG方案治療組患者緩解率高、骨髓恢復時間短、輸血量少、安全性高。影響CAG方案治療老年AML預后的相關因素主要有年齡、病因、WBC水平、PLT水平及骨髓原始細胞比例等。
關鍵詞〔〕CAG 方案;急性髓系白血病;預后
中圖分類號〔〕R73〔
第一作者:冀曉紅(1977-),女,碩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血液病學研究。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常伴有多種不良預后因素如高齡、各種臟器功能下降、對化療的耐受性差、不良的遺傳學體征、并發癥多等,因此其中位生存期短,早期死亡率高〔1〕。糖胺聚糖(CAG)方案是臨床上治療血液病的常用方案之一,具有副作用少、緩解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的優點。本研究旨在探討CAG方案治療老年AML的臨床效果及其預后影響因素。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擇2005年3 月至2014年3 月確診的52例老年AML患者,均經過骨髓細胞形態學及免疫學檢查確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齡(69.1±8.7)歲,隨機分為CAG組和對照組各26例,其中CAG組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齡(69.8±10.4)歲,FAB分型:M1 1 例、M2 10例、M4 7例、M5 6例、M6 2例;對照組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齡(68.4±9.3)歲,FAB分型:M1 1 例、M2 9例、M4 8例、M5 6例、M6 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FAB分型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CAG組采用阿糖胞苷(Ara-C)+阿柔比星+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聯合治療,第1~14天:阿糖胞苷,10 mg/m2,皮下注射,12 h/次;G-CSF,200 μg·m-2·d-1,皮下注射,第1~4天:吡柔比星,8~10 mg·m-2·d-1,靜脈點滴。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治療過程中嚴格監測患者血常規、心電圖及肝腎功能,如發現患者的血紅蛋白低于80 g/L,血小板(PLT)低于10×109/L,進行輸入成分血的治療。治療2個周期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
1.3評估標準治療后緩解情況根據張之南主編的《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進行評估〔2〕。包括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及無效(NR),總有效率指的是完全緩解及部分緩解所占的比例,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參照WHO 制定的抗癌藥物常見不良反應分級標準(0~Ⅳ級)。同時對CAG組患者治療預后影響因素如性別、年齡、病因、順勢指標(CCI)評分、初診時白細胞(WBC)、血紅蛋白、PLT及乳酸脫氫酶(LDH)水平、初診時骨髓原始細胞比例、CD34 水平進行比較分析。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CAG組治療后總有效率(65.4%)高于對照組(42.3%)(P<0.05)。其中CR 11 vs 6例,PR 8 vs 5例,NR 7 vs 15例。CAG組治療后骨髓恢復時間〔(16.3±2.8)d〕、平均輸注濃縮紅細胞數〔(5.062±1.68)U〕及平均輸注單采PLT(4.07±1.39)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1.8±3.5)d,(7.89±2.63)U,(6.11±2.08)〕(P<0.05)。與對照組相比,CAG方案治療組骨髓恢復時間短,輸血量少。兩組患者均未見嚴重心、腎及神經系統功能損害,CAG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分析( n, n=26)
2.2CAG方案治療老年ALM預后影響因素分析影響CAG方案治療老年LMT預后的相關因素主要有年齡、病因(原發或繼發)、WBC、PLT、骨髓原始細胞比例。年齡超過70歲、繼發性白血病、WBC≥100×109/L、PLT<20×109/L、骨髓原始細胞比例≥0.5的患者其CAG方案治療后的緩解率低于其他患者(P<0.05)。見表2。

表2 CAG方案治療老年AML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n(%)〕
3討論
AML的病因和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目前普遍認為,絕大多數白血病是環境因素與細胞的遺傳物質相互作用引起的。各種電離輻射(如射線)、化學物質(如油漆、苯、染發劑)、細胞毒性藥物(如氯霉素)、病毒感染(如C類RNA腫瘤病毒)、遺傳因素(先天性癡呆樣愚型患兒)等與AML的發生有關。
常規化療方案因副作用大、患者耐受性差、緩解率低等缺點,1995 年日本學者Yamada 和 Saito 等研究設計的CAG 方案在難治性復發性AML的治療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研究稱其完全緩解率高達62.5%且毒副作用輕微。近幾年來,我國各級醫院也嘗試采用CAG 方案治療老年AML,因其療效好及副作用少得到了大部分臨床醫生的肯定。CAG 方案治療AML的機制主要有:Ara-C對白血病細胞的誘導分化作用且其細胞毒性作用低,阿柔比星對腫瘤細胞的誘導分化作用且其對耐藥細胞也有效,G-CSF可增強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的敏感性并可使G0期白血病細胞進入 G1期〔3,4〕。
研究〔5〕發現,不同年齡組患者接受化療的緩解率不同,60~65 歲的完全緩解率約46%,66~75歲約為 39%,而75 歲以上的完全緩解率僅為33%。研究〔6〕發現,老年AML患者,特別是 70 歲以上的患者常伴有不良的預后因素,如并發癥多、機體臟器功能下降、繼發白血病、WBC水平高等,從而影響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及生存質量。而年齡<70 歲、WBC<100×109/L、臟器功能正常、具有正常或預后良好的染色體核型的患者其治療的緩解率高、化療的耐受性好,具有較高的中位生存期及生存質量〔7〕。
4參考文獻
1張冰,張東華.老年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的治療策略與進展〔J〕. 醫學綜述,2011;17(6):883-6.
2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31-4.
3Oran B,Weisdorf DJ.Survival for older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a population-based study 〔J〕. Haematologica,2012;97(12):1916-24.
4Wei G,Ni W,Chiao JW,etal.A meta-analysis of CAG(cytarabine,aclarubicin, G-CSF) regimen for the treatment of 1029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nd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J〕. J Hematol Oncol,2011;4(1):46-52.
5謝瑜,譚琳,聶波,等.CAG方案治療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51-2.
6Oshima K,Takahashi W,Asano-Mori Y,etal.Intensive chemotherapy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myelogeneous leukemia:a propensity score analysis by the Japan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Clinical Study Group(J-HOCS) 〔J〕. Ann Hematol,2012;91(10):1533-9.
7鄭志海,胡建達,劉庭波,等.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誘導緩解化療的療效及預后分析〔J〕. 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2):79-83.
〔2013-11-07修回〕
(編輯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