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亮
摘要:近幾年高校畢業生人數持續增加,畢業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是高等院校各專業本科生培養目標變化的必然要求。文章根據黑龍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的實際情況,深入分析電氣類、自動化類人才的社會需求、應該具備的知識體系和各種能力結構,探討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方法,包括修訂人才培養目標、改革專業建設、開展教學改革、進行相應課程體系設置等。
關鍵詞: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就業能力;人才培養;教學改革
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電氣、通信、自動化、物聯網相關產業迅猛發展,企業用人思維發生改變,對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造成了電氣、自動化類人才出現結構性短缺。社會要求在提高,而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依然原地踏步,導致電氣類畢業生工作勝任力達不到要求,進而影響畢業生就業質量。市場分析調查得出結論:在中國夢宏偉藍圖之下,我國市場經濟會不斷深入發展,企業對具有綜合能力的電氣類人才需求只能是越來越多,但對只具有單一能力人才的需求會逐漸減少。圖1為大學生就業能力基本構成。高校培養的電氣人才應該是以服務社會、服務企業需求為前提。綜上所述,電氣、自動化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從單一的專業能力培養向綜合素質能力培養轉變是一種必然方向。
一、根據社會的需求修訂人才培養目標
電氣、自動化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修訂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問題,確定了培養目標,才可以選擇合理的培養模式和培養體系。黑龍江大學為一所地方性綜合大學,擔負著國家和地方人才培養的重任。地方高校電氣類、自動化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必須定位于應用性教育,抓住專業的發展走向,結合區域特色、行業經濟動態和社會進步的要求,為黑龍江地方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和服務。地方高校學生的培養應該以學生就業為導向、提高學生勝任能力為目標、畢業生能就業為前提,調研市場需求的改變、人才需求種類、畢業生就業崗位狀況,結合本校電氣類、自動化類相關專業現狀,從電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出發,把需要的知識技能轉化為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教學中的具體目標。應用性本科電氣類、自動化類專業應定位于: 以“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 為指導方針;以振興地方經濟,發展電氣產業為己任;適應人才發展社會化、國際化的形勢,跟上學生就業多樣化趨勢;在加強學生基礎知識學習、動手能力提高、人品素質培養的前提下,根據地方經濟、行業要求強化培養電氣類、自動化類學生實踐能力、創新創造創業能力、管理協調溝通能力等。
二、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專業建設
大學的專業是進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元,是社會人才需求與學校教育培養的承載銜接點。地方高校的專業設置必須把地方經濟發展需求作為導向,緊跟時代要求,把社會需要作為專業設置的準則。要充分調研論證分析,以解決市場的需求為目標,制定專業設置計劃,由市場職業要求確定專業學制,勾畫專業整體框架。新形勢下市場缺哪方面的人才,高校就應設置相應的專業,以行業要求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依據設置專業。
具體到電子電氣類、自動化類人才培養,應該遵循面向社會、市場、企業的要求,跟蹤社會市場人才需求變化。同步科學技術發展的方向、國家振興經濟行業的需要、從業者的需求數量,進行市場調查和分析討論,確定增開社會亟需的新專業,例如各學校新開的集成電路和物聯網工程專業。同步調整甚至取消社會需求很少或沒有需求的老專業。高校的專業設置,還需根據學校的位置和辦學特色,工理結合,保證一些專業開設并保持穩定。例如黑龍江大學地處祖國邊疆,與俄羅斯有漫長邊境線,電氣類學生培養就要有我們的對俄特色,能讓學生畢業后在地方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專業設置忌諱“大幫哄”,各個高校同時開設,沒有特點,導致畢業生就業困難。
科技的進步出現許多交叉學科,地方高校應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設置專業原則應為“寬窄結合,以寬為主”的“寬基礎,活模塊”。
三、以職業勝任能力為標準開展教學改革
根據提高畢業生職業勝任能力的要求,設計相應課程的教學內容,這是構建地方高校電氣類人才培養體系的關鍵。在課程設置上我們要做到圖2要求的內容。
圖2 課程設置原則
1.課程設置規范性。規范電氣類專業課程設置,系統化。根據專業需求,合理設置相關課程,使之具有條理性和系統性。
2.課程設置前瞻性。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高校課程內容應保證科學性、前瞻性、特色性。如缺乏對前沿性科技的把握,學生的思維和認識將受局限,妨礙畢業生的知識水平和創新能力提高。
3.課程設置科學性。在保證專業基礎知識授課計劃前提下,留給學生選擇余地,按照自己興趣和方向合理制定其余課程學習計劃;引導交叉學科的交流,創造機會讓不同領域的學生能方便地互動、溝通,拓寬知識和眼界。
4.課程設置實用性。人才的培養應和社會發展、企業需求一致,以崗位需求和職業勝任能力為出發點,加強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使學生形成良好職業道德,實現學校、學生、企業三贏。
電氣類、自動化類課程的內容做到從知識本位轉向能力本位,突出實踐能力培養,使畢業生具備較高的職業技能;同時注重學生心理素質和適應能力,具備較強的就業能力、學習能力、持續發展能力,做到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無縫銜接,讓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上崗。
在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制定過程中,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邀請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制定,讓行業、企業成為教學計劃制定的重要主體,邀請企業人員成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讓行業、企業參與課程設置、內容選取、課程設計。
高等學校的教學不能采取“填鴨式”,不能只告訴學生概念和結論,應該創造條件向學生提供學習場所、學習場景、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強調實際工作能力的訓練。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廣泛采取啟發式、引導式、討論式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黑龍江大學創造條件,將一些專業課拿到企業去上,將企業一點環節帶入教室,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四、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高等學校教育的本質是為國家培養人才,促進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地方高校培養目標應當是適應當地特色,讓學生獲得相關行業技能和知識貯備,為地方經濟發展,為行業內相關產業提供生產、管理、服務的復合型人才。
電氣類、自動化類課程實施一定要重視實踐訓練,以培養通理論、強實踐、重實務、能創新的電氣類本科人才為目的,立足于黑龍江地方經濟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依托三個一級學科實踐教學基地,構建能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實踐平臺,注重實驗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使教學模式完備。建立以提高學生實踐就業能力為評價標準的教學評教機制,促進教師的教學意識和教學能力的提高。
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結合行業內企業資源培養在校大學生。增加實習訓練機會,學校投入資金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實驗教學、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心創建了開放式、多功能實驗教學中心。運轉過程中大力開發創新性、設計性、綜合性實驗題目,建設適應電子、電氣、自動化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外鍛煉平臺。鼓勵學生參加職業培訓活動、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就業創業活動。借此強化畢業生職業發展能力、就業創業能力、專業創新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我們還培養學生與人溝通、合作互助的能力。教育學生要善于傾聽,敢于表達,能夠關心、理解尊重別人,培養積極向上的性格。協助學校舉辦課外活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等培養學生品德和能力。
五、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師往往是校門到校門,理論功底很深但實踐能力稍弱,因此在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的同時,教師的專業技能訓練也同樣重要。黑龍江大學建立了與企業人才交流機制,每年派相關專業老師去企業實訓,邀請有經驗的企業人員來校指導學生實踐。在研究生培養階段,為每一個專業碩士研究生配備一個校內導師和一個校外企業導師。鼓勵在校教師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黑龍江大學電工電子基礎實驗中心是我校電子電氣類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們嚴格貫徹國家相關會議精神。根據社會需求修訂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專業建設,以職業勝任能力為標準開展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畢業生的綜合能力,拓寬畢業生擇業領域。學校建立長效機制,保障電子、電氣、自動化類人才培養計劃,通過進一步的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提高地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編輯/岳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