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從喜
【摘要】新版牛津小學英語每一個單元的第一個版塊是story time,對于story time教學,多數教師忽略了閱讀教學,忽視了真實語言的學習和運用,而是采用游戲、表演、活動等方式,而進行語言點的學習、語法知識的習得,出現了形式大于內容的弊端。本文以小學英語的story time為教學案例,談談story time教學的體會和感悟——莫讓形式大于內容。
【關鍵詞】小學英語 story time版塊教學 體驗語言
一、課題背景的提出
新版小學牛津英語較之于修定前的英語教材,板塊內容有所變化,由原來的part A變成了趣味性的故事,而不是純粹的閱讀教學,原來的part B融入到story time中。顯然,教材的編寫意圖是隨文而識字,將單詞、短語等融于故事中,在讀故事、講故事中滲透這些語言點。為此,教材的改版為我們提出新的要求:單詞教學在文本中展開。
但是教材的改版,沒擋住教師走“穿新鞋、走老路”的路,熟悉了多年的閱讀教學、詞匯教學的分離教學的模式,教師們習慣用游戲、表演、活動等方法先進性詞匯的教學,創設“動”、“活”的課堂,促使學生動起來,課堂“熱鬧”起來,然而,各種活動之后,所剩時間寥寥無幾,一兩句話結束story time的閱讀教學,學生對story time的理解和輸出存在一定的“空白”,對這部分的學習仍然困難重重。因此,這種重形式、輕內容,形式大于內容的做法應該避免。
二、教學流程
筆者對某位教師的story time“On the farm”的教學案例,進行了實錄,截取了改部分內容的引入和理解的教學片段,以作為課題分析的案例。
1.情境導入。
T: What did you do during the national day?
Ss: …
(一位學生提到到農場干活)
T: What did you do there?
S1:I pick oranges.
(教師指出,過去了的事情,動詞不能用原形,而應該用過去式形式,pick的過去式是picked)
S1: I picked oranges.
T: What else did you do?
S1:…
教師呈現在農場里人們忙碌的身影而呈現一些短語,pull up carrots、taste oranges、milk cows、water flowers等,并逐個說明這些詞組中的中心動詞的過去式形式,再繼續上面的對話。
2.游戲法。開展“act and guess”游戲,學生模仿人們摘蘋果、拔蘿卜等的動作,其他學生說出動作代表的詞語。
3.chant的使用。
What what what did you do?
Picked picked picked oranges.
……
4.閱讀story time。
(1)圖片法。Look at the picture. Helen and Nancy are talking about their National Day working on the farm. Guess what they did on the farm.
(2)提出問題,聽力訓練。
What did they do on the farm?
Were they happy?
(3)讀課文。
a.PK錄音。
b.小老師領讀。
c.接龍讀。
5.作業布置。
反復朗讀,爭取背誦,記住本節課所學的單詞和短語,鞏固一般過去時。
三、 案例分析
1.課例分析。這個教學案例,形式上學生動了起來,課堂也異?;钴S,圖片法、游戲的開展、表演猜詞的運用、針對假日生活的回顧和交流等無不體現快樂教學、愉快學習,力求構建樂學的氛圍,教學方法、方式多樣化,互動課堂的創建也與新課改的宗旨相吻合,從某一個層面上看,這節課似乎是一節優秀課,值得推崇和借鑒的課。但是,審視這節課,不無過多的粉飾之嫌,形式大于內容,形式化的教學,語言內容的學習、story time課文的閱讀,幾乎是一帶而過,對于閱讀教學顯然有虎頭蛇尾之感,簡單的一幅圖片的三言兩語的談論,兩個問題的回答式的聽力訓練,等于對課文內容的閱讀理解的片面,各種形式的讀也不乏走形式和走過場的嫌疑。再通過當堂檢測,學生們對這節課的詞語并沒有真正掌握,更不用說story time的閱讀、理解和掌握了。
2.應對策略?;谏鲜鲫愂觯谠O計story time的教學時,可以適當鋪墊,情景導入后就進入課文的學習,再進行適當的課外拓展。直接以Helen和Nancy在農場干活的場景而進行課堂氣氛的渲染,去掉游戲、表演等環節,以free talk而進入教學的主題。
(1)力避形式大于內容。新單詞、詞組的處理,融于故事情節中,而不是再另外設置情境,專門訓練。讓學生根據故事情節,根據上下文和課文中的插圖而猜測,為閱讀教學掃除障礙即可。(2)體現“故事“性。既然是story time就應該凸顯“story”這一主題,體現“趣味性”,教師應該創設簡潔的故事情節,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走進故事里,一起參加做沙拉,一起感受農場的生活,一起參加慈善義演,一起聆聽《皇帝的新裝》……從中體會到學生的快樂。
總之,Story time是一個趣味性教學版塊,不是單詞、短語、語法的簡單加法,不是各個版塊的疊加,應把課文作為學習語言材料的工具,達到用中學、學中用,莫讓形式再大于內容,形式超過內容,讓學生從story time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將這樂趣永遠持續下去。
參考文獻:
[1]張敏智.例談基于Story time的小學英語語用能力訓練[J].校園英語,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