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摘要】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發展,知識共享的發展趨勢,人類在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下日益頻繁地進行著各個領域的學習和交流,進而跨文化交際也無疑成為了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上升,隨之而來的學習漢語的熱潮,而中西方跨文化禁忌文化的差異也成為了中西方交流的主要障礙之一,本文對禁忌語文化差異的現象進行了分析,并對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禁忌語;對外漢語教學
當今,國家和人們之間日益交流的需求不斷增加,而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不盡相同,因而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禁忌文化成為了一個相對敏感的話題。了解中西禁忌文化有助于更好地進行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際,同時也引發了我們對外漢語教學的思考。
一、禁忌語的定義
交際是人們賴以生存,社會賴以活動,文化賴以傳承和儲存的重要機制(賈玉新,1997,12)。在語言交際中,有一些詞語是不能隨便說的,說出來就可能會引起聽話人的不快和反感,這就是語言學上所說的“禁忌語”。簡單地說,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總是有一些話題和詞語被有意識的避開,這種常被人們所避開的內容,我們把它叫作禁忌語。禁忌語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語言現象,也是社會現象的體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禁忌語無處不在,它存在于社會文化領域中,也折射著不同的社會文化。
二、禁忌語的文化現象及分析
在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在他們的日常生活,社交生活以及中外的文化習俗差異上,我們經常會注意禁忌語的使用,以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筆者從這三個最基本的方面來闡述禁忌語使用的文化現象以及產生的原因。
(一)日常生活
在中國,人們之間的問候語大多時候都是“你去哪兒呀?”“你干什么去???”“你吃了嗎?”,而這些都是表達說話人對被問者的關心。而在西方,人們則習慣用“how are you?”“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來表達對他人的問候。從這些很平常和簡單的問候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對于中國人之間的問候語,如果回答者說,沒有吃飯,那么二者之間的對話結果不會有任何的尷尬或別的用意,而在西方,這樣的回答會讓外國人覺得對方是不是想和自己一起用餐或是有什么別的意思。當中國人被問到去哪或是去干什么時,中國人會很自然地回答,而在西方,這是不禮貌,甚至是有點侵犯個人隱私的成分。而這些都與中西方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地理位置因素有關,中國自古是一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家,也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國家,受到這一思想的影響,討論這個話題自然是很正常的話題。而對于西方,尤其是英國等西方國家,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天氣以陰雨天為主,變幻無常,所以人們也就在天氣的變換上顯得有些敏感,因而詢問天氣在見面時的問候也就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二)社交生活
社交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它涉及到人和人之間交往的基本禮儀,要想達到更好的交際目的,我們就要遵守交際原則和禮貌原則,更多的了解西方的文化和習俗。在中國,人們常聽到自謙的話語,比如說,同寢室的同學一起去參加了一個舞會,其中有一位同學,被舞會上的一個男生看中,回到寢室中,大家就會紛紛夸獎哪位女孩有魅力,很迷人和招風等贊美的話語,可當事人就會很自謙的回應“哪有啦”“別開我玩笑”等等這樣的回答,其實內心是非常開心,在中國這種情況是再正常不過了,而相反如果當事人回答,“謝謝”,反而會引來談話者們異樣的目光和不習慣。而在西方,聽到贊美的話是再習以為常的事情了,比如說“you did a good job!”或“you are so beautiful!”西方人習慣于去贊美別人,這樣的贊美和鼓勵的話語會促進人們之間的談話。中國人自古以來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常以含蓄的方式表示謙虛和禮讓,以集體主義為中心,個人的社會價值要在集體價值中體現,而西方追求個人主義,更重視個體的自我發展和別人對自己的肯定,在某種程度上,西方人也比中國人開放,更直接表達內心的想法。
(三)文化習俗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同一事物上,所表達的意思都不盡相同。在中國,“老”字常包含一種贊揚、資歷、權威和敬佩的意思,比如諸如“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老馬通路數,老人通世故”“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等諺語,“老”字都表達尊敬之意。而在西方,多數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不喜歡別人稱他們為老人,他們內心是有一種不服老的思想,在西方,如果你看到一位頭發斑白的老人拎著一提很重的兜子,而你主動前去幫助,這樣未經過老人家的允許,是比較不禮貌的,不僅不會得到感激,反而會遭到反感。在中國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個人都應該去關注弱勢群體,而在西方,“老人”帶有無能的意思,西方很注重個人的獨立意識,即使是老年人也不輕易麻煩別人。
三、通過禁忌語文化現象分析引發的對外漢語教學的思考
對于外國學生學習漢語,最直接接觸的中文學習,也是給予外國學生學習中文的最大幫助是在對外漢語教學的課堂上,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上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在對外漢語教師方面,教師應該提前充分的了解學生所在國家的禁忌語文化,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和鼓勵留學生,教師不僅要在知識上給予傳遞,也應該多多關心遠洋在外求學的學生,給她(他)們以溫暖和關心。第二,在留學生方面,留學生應該加強對中國文化習俗的了解,初學者應該掌握最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養成勤記筆記的習慣,減少禁忌語的錯誤使用,不要礙于面子,應該多與授課老師溝通和學習。第三,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多設計讓同學們參與實踐的課程安排,采取模擬情景帶入法,置留學生于模擬漢語交際環境中,鼓勵學生參與到其中,加深對禁忌語的認知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
在中西方學習和交流的過程中,禁忌語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通過以上的分析,禁忌語的確會導致很多的交際障礙,那么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禁忌語的正確使用和教授就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也在對外漢語教學上提出了教學對策。對外漢語教學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以及幫助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橋梁,在對外漢語教學上對禁忌語使用的正確引導,可以幫助留學生們樹立更好的跨文化意識,從而達到更好的交際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