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揚 郭巍 楊寶東 陳艷 李云樂
摘 要:《農藥管理學》是北京農學院新開設的面向植物生產類各專業本科生的專業選修課。該文從教材的更新完善、課堂教學法的靈活運用、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生實習鍛煉以及考核方式多樣化等方面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探討,對培養適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需要的植保專業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藥管理學;專業選修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4-139-03
Abstract:The major elective course of pesticide management that was establish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is geared to the needs of the plant production undergraduates.In this manuscript,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ncluding the perfection and updating of textbook,flexible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using modern teaching means,encouraging students to practice exercise and multiplicate examination forms has been exploratory.The results hav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plant protection talents that can fit the needs of moder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Key words:Pesticide management;The major elective course;Teaching reform
農藥管理學是面向植物生產類各專業本科生的專業選修課。本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是使學生熟悉有關農藥管理的各種規章制度,提高對農藥使用的自我保護能力,增強對于農藥生產、銷售以及使用的法律意識。目前,我國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畢業后絕大部分都選擇了與農藥開發、應用、銷售、管理以及農藥殘留檢測等相關的工作[1]。在本科階段開設《農藥管理學》課程,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農藥管理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理解其外延與內涵;熟悉并掌握與農藥相關的法律法規與管理體系;探討目前農藥管理中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其解決思路[2]。
專業選修課是掌握專業知識的重要途徑,其作為高校深化體制改革的成果之一,在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專業知識結構的清晰,學生創新意識的增強,人才培養目標的完善,人才總體素質的提高以及就業機會的增加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3-4]。近幾年,以建設現代都市型農林院校為主旨的北京農學院設置了《農藥管理學》課程作為植物保護專業、園藝專業和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選修課。由于該課程的綜合性和應用性極強,常規的教學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滿足該課程的教學需求。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筆者以本校的實際出發,參照其他農林高等院校同類課程的建設情況,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嘗試與探索,基本形成了符合植物生產類各專業本專科生培養要求的課程教學體系。
1 更新完善教材
北京農學院設置的《農藥管理學》課程主要教材為沈晉良主編的《農藥加工與管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該教材主要涉及農藥加工的基本原理、劑型及生產工藝和農藥商品標準和農藥管理制度等。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農藥管理的重心已經從注重農藥的有效性轉變到注重農藥的安全性[2],因此,教學內容也要及時更新和完善,從農藥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到使用主體都應該體現出管理學。鑒于已出版的有關農藥管理學方面的教材并不多,加之目前農藥市場發展迅速,有些教材內容過于陳舊,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編寫和出版一本適用于植物生產類本科生教學的教材迫在眉睫。當前北京農學院相關教師正在積極收集國內外有關農藥管理的資料,并結合多年的教學積累及最新的市場信息,編寫有關教材。
2 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農藥管理學》作為專業選修課在大三開設,專業選修課由于學時數少,所以進行教學內容的精選就顯得尤為重要[5]。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最好的老師,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對課程的學習興趣,這需要我們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積極改進授課方式,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充分發揮專業選修課的作用。
2.1 以實際案例豐富課程內容 我國的本科生教學是以知識為主要目的,但這并不代表教學可以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如果要求學生只是學習書本知識,這就嚴重違背了農藥管理學的教學宗旨,只會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失去了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雖然以我國現行的《農藥管理條例》為主軸的農藥管理相關法律與法規是《農藥管理學》的知識體系,但是該課程最顯著的特點則在于它的內容是隨著新藥劑、新劑型、新方法的出現和發展在不斷更新的,而且更新速度快。因此,任教教師要不斷地與時俱進,理論聯系實際,善于使用最新的案例與數據,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使該課程更加貼近現實。例如,在說明農藥登記管理過程以及講授農藥管理問題時,可以應用大量數據和案例,說明現行的農藥登記制度已不能適應農業生產的要求;在農藥經營管理中結合市場信息與相關知識,應用有關農藥中毒案例,如“5.23”武漢農藥中毒事故說明農藥管理的現實困難,這些都可以不斷激發起學生學習農藥管理學課程的興趣。
2.2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應積極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多聽取學生的“聲音”,充分運用互動式、辯論式、討論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站到講臺上,開設課堂討論環節,讓教與學的良性互動成為大學教育的主旋律[1-2]。比如,在講解農藥管理制度中農藥產品標簽通則的要求時,針對農藥標簽內容多,學生難以記憶的現象,在課前選出目前生產中常用的重要品種,讓每位學生自己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農藥品種,課下自行查閱文獻資料,按照藥劑商品名、通用名、“三證”、有效成分含量、毒性、標志帶、特性、防治對象、適宜作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項等幾個方面利用幻燈片制作農藥內包裝袋,課堂上由學生講解,并鼓勵大家提問。任課教師可以及時進行補充和強調。同學們表現非常積極踴躍,對這種教學方式普遍認可,覺得沒那么枯燥,學起來很輕松,關于農藥產品標簽包括的內容也容易記憶了。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也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和隨機應變的能力。
3 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農藥管理學教學中,可以積極開發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課程教學中進行創新,通過動畫、圖片、視頻等生動、直觀和形象地將教學內容表現出來。例如,通過系列圖片講述農藥正確的貯存、運輸方法和要求、正確施藥的個人安全防護措施,例舉抽煙、吃食物、赤腳光背等錯誤、有害的施藥行為及其可能產生的危害等,使用動畫或是視頻資料指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施藥技術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感性認識和趣味性。
此外,網絡教學平臺是現場教學模式強有力的補充[6]。在網絡教學平臺可以設置農藥信息資源網站的鏈接,例如中國農藥信息網、中國農藥網、中國農資網等,鼓勵學生學會利用網絡資源,促進自我學習的能力;在農藥管理學課程教學中,對于一些基本知識,例如農藥的種類等可以放到網絡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并完成作業,有任何問題與建議也可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一些與課程相關的視頻錄像,例如如何科學使用農藥的宣傳片等也可以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上讓學生觀看并提交一份觀后感。合理有效地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
4 加強學生實習實踐鍛煉
目前,北京農學院設置的《農藥管理學》課程并沒有實習的內容,如果可以將課程實習穿插在理論課教學中會更合理一些。學生對于某些課程內容,如農藥的科學使用、農藥登記過程中的室內生物測定、田間藥效實驗等學習起來覺得生疏、枯燥,如果在講授之前,先安排學生去植保站、農技推廣中心或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等參觀,初步了解農藥的使用和農藥登記中需要的實驗過程,這樣再結合課堂教學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5 考核方式多樣化
采用科學合理的考試考核,不僅可以檢驗學生掌握該門課程專業知識的程度,而且也可驗證教師的教學效果[7]。本課程考核方式包括日常課堂考查和課程期末考試。通過日常課堂考查可檢查學生對每堂課所講授知識的學習和領會情況,期末檢查采用課程開卷考試或是課程論文,主要是針對目前社會上出現的與該門課程相關的現象,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有自己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最后,針對考試考核結果進行分析,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以便改進教學并運用到今后的教學實踐中去。
6 結語
《農藥管理學》作為一門專業選修課,其在培養全方位植物保護專業人才計劃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剖析農藥管理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植物保護是關乎國計民生,具備重大社會實踐意義的學科。推行可持續綠色植保策略,對病蟲草害進行綜合防治,科學合理使用農藥是解決農藥問題的根本所在。在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過程中,應注意以教學大綱要求為重點,在強調基本理論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產實際,注重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和手段,拓寬學生專業知識的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行多重考核方式,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和創新性植物保護專業人才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繼光,周利娟,徐漢虹,等.《植物化學保護》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8):237-239.
[2]李芳.農藥管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J].高等農業教育,2008(5):22-23.
[3]余霞,夏菁.關于高校本科專業選修課的若干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2(32):72-73.
[4]王福蓮.重視專業選修課培養個性化創新型人才[J].考試周刊,2007(35):5-6.
[5]張文英,王喜萍.專業選修課教學中素質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3,22(3):112-115.
[6]董蕾.網絡教學平臺關鍵技術與智能生成試卷功能實現[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08(4):107-109.
[7]吳學宏,劉鵬飛,周濤,等.“種子病理學”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研究[J].云南農業教育研究,2007(2):17-1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