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專業技能的概念上,而且提高了對于人才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的要求。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改革和深入,中學思想政治課程一直以來都肩負著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重任。信息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很好地輔助了課堂教學,提高了教學效率。本文圍繞信息化教育應用于中學政治教學中的利弊展開論述,并提出了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技術 中學政治教學 應用探究
在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過程中,中學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也遭遇到了不小的挑戰,教師通過不斷完善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果。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發展,多媒體、網絡、計算機等技術已經普遍應用于我國的中學教育過程中,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所包含的音樂、圖片、錄像等功能能夠有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而具體,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一、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中學政治教學的作用
(一)擴大信息量
不同于傳統的教育手段,先進的信息化教育能夠有效地、大量地儲存信息,并且能夠將原本枯燥、復雜的知識點以生動、清晰的形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便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因此,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中學政治教學當中,能夠擴大信息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以及接收信息的渠道,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信息化的教育技術能夠對復雜的知識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幫助課堂知識朝著系統化的趨勢發展。
(二)突出教學重點
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教育技術進行課件的制作,通過音樂、圖片、視頻等內容還原教學場景、創設教學情境,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課堂以教師的講授為主,主要依靠教材和普通教具,無法再現教學內容。而信息化的教育技術能夠幫助教師把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增添學習的趣味性,突出教學的疑難重點,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二、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中學政治教學的弊端
(一)教師板書的質量下降
隨著教學信息化程度的提高,部分教師已經將計算機和網絡替代了傳統的粉筆和黑板對學生進行教學。雖然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輔助教學,但是傳統的課堂教學仍然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教師通過制作課件雖然能夠更加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但是教學課件通常是提前制作完成的,沒有板書的即時性和表現性。教師的板書可以跟隨教學的進程保持同步,還能因為課堂的延伸而進行隨意的增刪,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二)教學程度過于單一
中學政治教學中的信息化教育技術主要體現在課件的制作上,教師通過課件的制作來控制和把握整個課堂的走向以及程序,這充分說明,一旦課件制作完成,課堂上的教學程序也就得以固定,缺乏了一定的靈活性。教師利用課件進行教學,整個課堂就會變成以教師的講授為主,而壓縮了學生思考、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減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互動,從而削弱了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降低了教學質量。
(三)掩蓋了教師的人格魅力
一直以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作為課堂的主導,教師可以通過樹立良好的榜樣來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明辨是否、判斷正誤,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自身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束縛與規范。然而,隨著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逐漸成為了課堂的主導,教師和學生過分地依賴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而忽略了教師人格魅力的影響,阻礙了教師職能的正常發揮。
三、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轉變教學模式
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主要表現為不斷完善、創新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鍛煉學習的靈活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傳統的小組討論模式,我們可以把它細化為小組競賽或者小組辯論的方式,賦予傳統的教學活動更多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參與性,讓學生在不同的課堂活動當中增加知識儲備、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分組學習、小組合作的方式擴大學生的自主活動空間,教師應當在課堂上留有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供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之間的討論,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二)創建教學情境
創建教學情境是一種常見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以便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例如,在學習《換位思考與人為善》一文時,在保持教室衛生整潔這一方面,很多學生為了圖一己之便,常常把紙屑等垃圾丟在座位旁邊,絲毫沒有考慮過是否給值日的同學帶來不便或困擾。因此,教師可以讓平時不講究個人衛生的學生體會一下值日生的工作,讓其他學生故意亂扔紙屑雜物,這樣大家就能感受到,平時亂扔雜物會給值日的學生增添許多麻煩,如果人人都講究個人衛生,自覺將垃圾投放入簍,要保持教室的干凈和整潔其實非常容易。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展示一系列我國街道垃圾亂扔、臟亂不堪的圖片,增加學生的環保意識。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教學情境中換位思考,比傳統的理論傳授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已經普遍運用于我們的生活、學習當中,教師可以充分把握這一特點。在學習《享受健康的網絡交往》一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健康的網絡交往,什么是非健康的網絡交往。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的視頻播放功能,在課前給學生播放一些青少年因不健康的網絡交往而上當受騙的新聞案例,幫助學生提高網絡交往的安全意識,提高明辨是非、判斷正誤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到在網絡交往過程中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信息化的教育技術有利有弊,在全新的教學發展形勢要求下,教師必須合理地利用信息化的教育技術,發揮信息化教育技術自身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成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譚輝.淺析信息化教育技術在中學思想政治教學中的利弊[J].金田,2013(2):183.
[2]鮑素貞.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信息化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9):244-245.
[3]楊松菊.構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新模式——談現代教育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4):96-99.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