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東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教學觀念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和進步。多元有效教學評價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并且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改變以往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抵觸情緒,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用心引領;多樣評價;提升素養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1-375-01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課堂評價再度成為教育關注的熱點。以往的課堂教學評價表現出“以教為主,學為教服務”的傾向,課堂教學評價的關注點都是以“教師”為主。新課程提出建立“以學定教,教為了促進學”的響亮口號,課堂教學評價也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從關注教師的“教”到關注學生的“學”。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使學生學有動力、學有方向、學有方法,使教師教有主導、教有指向、教有成效。
一、變單一評價性為多樣性
如果一堂數學課,老是以鼓掌拍手高呼口號或用口頭禪進行評價。只會讓學生感到厭倦,重復評價越多,學生的單調乏味感就越強。久而久之,學生反應冷淡。
我們可以在口頭語言的評價上靈活多變,還可以將口頭語言和體態語的評價相結合,也可以嘗試實物評價,更可以創新評價的方式,可以根據教材或學生的特點把課堂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如有位教師在教學“9加幾”時,當學生想出多種算法并進行優化時,教師靈機一動,夸她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并在黑板上畫蘋果的簡筆畫獎勵她,使她興奮不已,更使其他同學羨慕不已。
二、變單向性評價為多向性
新課程在課堂評價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師一統天下、主宰課堂、壟斷評價的現狀,提倡開展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相結合的多向性評價。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是培養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學生實現真正的自主學習,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要手段。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在進行總結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學生能說出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的特點,還能比較角的大小,找到生活中的角和會做角,并能評價自己及他人在這節課的表現。學生在評價自己的過程中,自我激勵、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與學生間的互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比、學、趕、幫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中,可以要求生生互評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如教學“相遇問題”一課,教師抽生在黑板上解答后,讓學生在臺上接受同學們的提問,把講解權和提問權適度地交給學生。學生既要贊賞同學的優點,又要客氣指出不足。新課程倡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錯誤時,學生也能大膽質疑。這樣,通過師生間的互評,能使學生具有不惟書、不惟師、只惟實的求實精神。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往往明確了認識,但做的不夠。因為開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往往在起步階段費時費力,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如果長期訓練,由扶到放,學生會逐步變得愿評、能評、善評。
三、變一元性評價為多元性
所謂多元性評價是相對于一元性評價而言,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潛能,重視個性化的心智活動過程,為發展學生的探求能力、獨創精神而容納學生不同的卻合理的認識和思想。允許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建構生成新的知識的一種靈活的評價方式。多元性課堂評價拒絕唯一標準,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拒絕“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豐富多彩。
如教師在上看圖列式時,總數有17枝鉛筆,其中左邊有7枝鉛筆,要求右邊盒子里有多少枝鉛筆?學生都會列成17-7=10,但也有學生列成7+10=17,并在“10”處打上問號。這不是違背題意列出來的算式,盡管他沒有采用逆向思考的方式用減法來進行列式,但這種順向思考的列式正是小學數學中高段年級中列方程解題思想的孕伏。
四、變模糊性評價為導向性
模糊性評價就是對學生的思考成果,發言不置可否,不分正誤,不論高下,不作診斷,不予導向,讓學生難以從教師的評價信息中澄清是非、分出高下、明確方向、領悟方法。
如教學“認識鐘表”時,教師問:“鐘表好看嗎?仔細觀察鐘表,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問題指向不明,把學生的學習引入了誤區。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急切地問:“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時針和分針嗎?”此時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是讓我們觀察鐘面。課堂教學評價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導向。但我們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往往忽視了其導向功能的發揮。好的導向性評價,將起到畫龍點睛、總結學法、深化認識的作用。
對于不同的情形,教師應做出靈活有效的評價。對于非此即彼,有唯一答案的這類問題,老師一定要加強評價的針對性、診斷性,以總結性評價澄清正誤,明確是非;對于見仁見智的問題,更要采用導向性評價,這將直接影響學生思考的方向和思維的深度、廣度乃至教學的效果。
五、預設性與生成性評價有效結合
新課程中的數學教學,預設性評價仍有其重要的意義。課堂評價的預設性是永遠存在的。但是,由于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靈動的思維。所以,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料之外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妥善解決。只有教師的預設服務于學生的課堂生成,善待每個孩子在課堂上的生成資源,把課堂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體現以教學設計為范例,將知識融入生命,學生體驗自我成功,那么,我們說學生才真正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動態發展的人。一句話,煥發出生命活力的課堂才是理想的課堂,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如此。
教學評價必須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指導,立足于學生的未來,恰當運用課堂評價語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喚醒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點燃學生喜歡上數學的火種,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
參考文獻:
[1] 莫云華.反思小學數學課堂口頭評價[J].小學教學研究,2014(09).
[2] 陶琴坤.芻議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有效性[J].山東教育,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