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燚寧 李其軍
【摘 要】由于一方面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新媒體拓寬了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覆蓋面,因此,可通過平臺建設、隊伍建設、教育模式創新三種途徑利用新媒體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關鍵詞】新媒體 優秀傳統文化 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043-02
一直以來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歷史沉積的精華體現,對引領中華民族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指出,新媒體時代的意識形態安全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互聯網已經成為“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在全球一體化的國際大背景下,利用新媒體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僅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知識結構、促進大學優化自身素質結構,實現全面發展,而且對大力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有著重大意義。
一、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的產生及其發展給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和機遇,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認同產生了一定消極影響。新媒體技術通過制作方式、傳播方式和控制網絡信息方式,引導網民在全面客觀地接觸受用信息的基礎上,選擇吸收正確的信息,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應用“優秀傳統文化”并使之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髓”,能夠激發高校的青年大學生形成一種較能接受社會主流文化的思想和行為自覺,同時也能夠積極和踐行應對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實需要。學校教務部門要組織專人協調調整教育目標或人才培養體系的課程設置,增開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如國學、中國文化概論、文學欣賞、文化與生活等,進一步改進教育教學模式,增多開展關聯性活動,強化文化教育育人的效果。同時,要注重文化教育師資的培養和提高,可以制定有關教師培訓的政策,使教師的文化知識結構、文教技能、綜合素質得到擴展和增強,充實師資隊伍,為教育事業和文化傳承工作打好堅實的學校教育基礎。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助于強化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念。加強高校青年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教育,強化高校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引導高校青年大學生明確科學的人生發展方向,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旨要求。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凝聚高校青年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和價值追求的形成和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毋庸置疑,通過優秀傳統文化載體有效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一種理想而可行的模式。就大學生群體而言,通過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對他們教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用中國先進傳統文化來來熏陶大學生,使他們的思想達到崇高的境界。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培養大學生將個人理想信念與國家民族前途命運有機結合的高尚道德,使他們增強自身的民族責任感和文化底蘊,強化自強不息、責任擔當、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良好行為習慣,有助于引導青年大學生強化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增強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實踐活動的效果決定于主觀體驗,一方面是優秀傳統文化課堂學習的延伸,另一方面是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深化實踐。首先,可以嘗試采取理論集中學習研討、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其次,可以采取定期邀請一些精通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者或專家對學生進行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術報告或專題性講座。再次,還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參觀文化遺跡、紅色文化基地、歷史博物館和紀念館等,可以大大增強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的實踐力度。
二、新媒體拓寬了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覆蓋面
(一)新媒體充足的信息資源豐富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平臺。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互動交流的重要工具,這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開展由傳統的書本、雜志、報刊等傳統媒介向以網絡信息、網絡社區等形式的網絡空間。在超鏈接方式的作用下新媒體的信息存儲量被無限放大,真正使得新媒體成為一個引領新風尚、傳播正能量的信息傳播平臺、教育引導平臺、思想碰撞平臺和溝通交流平臺,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熱器、熱力源。
(二)傳播速度的快捷化提升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效性。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是快捷和高效,增強了人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對其價值觀產生持續影響;由于新的運行方式使大學生能夠更迅速地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接受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從而進一步提高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效性。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有機會融合的態勢將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積極地發揮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導向作用,較好地適應大學生多樣化主體需求。
(三)多方向多元化的傳播角度和廣泛的受眾擴大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范圍。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媒體化宣傳教育既可以是線上的,也可以是線下的。網絡信息量極其豐富,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網絡途徑進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交流,這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范圍擴展到世界各地。目前,新媒體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新媒體的受眾廣泛,有利于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范圍和影響。因此,優秀傳統文化必須借助新媒體,才能更大限度地促進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彰顯文化育人的成果。
三、利用新媒體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媒體教育平臺建設,利用網絡互動特性,鞏固和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作用。21世紀的今天,新媒體已經成為我們學習、工作、生活、娛樂、交際的重要工具。而高校網站尤其是高校傳統文化網站更是高校搶占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制高點。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民族性、思想性、生動性、實踐性等多重特點,體現了新媒體在傳播文化、弘揚道德、傳承法則文明方面的獨特優勢。傳統文化網站為我國高校鞏固優秀傳統文化形式發生改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日益增強,確定了新的發展方向,打開了新思路。著眼于高校青年大學生需求和利益,充分把握本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傾向與精神文化多元化的訴求,根據大學生個體性與集群性的特點及時更新傳統文化網站的內容,將校園文化融入其中,擴大其凝聚力和影響力,以此增加青年大學生的關注度,增強青年大學生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實現高校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精神文化”訴求心理相契合。
(二)結合學校文化特色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隊伍建設,建設隊伍中堅力量。大學生的道德修養、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在新媒體的到來,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通過新媒體途徑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關鍵在于建設一支能夠能夠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并且能夠掌握運用新媒體手段開展工作的高素質高能力復合型的專業化思想政治教育團隊,從而實現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相融合。
(三)積極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模式,重視個性和重性教育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時效性。要積極應對新媒體時代發展趨勢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就必須大力改進、改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工作方法。當前大學生已是“90后”的年輕人,他們有著前衛的思想、講究個性、興趣異常廣泛,這就要求開展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必須貼近他們學習情景和生活境況,符合他們身心成長規律和行為習慣。此外,由于新媒體具有個體性、主導性、集群性、多元性、開放性、變化性和平等性等特點,且新媒體傳播的途徑、方式多樣,這也要求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旋律上找到個人的發展提高和思想政治教育內涵提升的最佳契合點,又要在教育模式上呈多層次態勢發展。在改革與創新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模式上可以把握如下幾個方面:第一,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當前,優秀傳統文化更加融入人文關懷,營造人本主義教育的相互合作與關愛情境,這些精神使優秀傳統文化更加核心和高雅。第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方式。鑒于當前大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熱忱不高的問題,教育工作者需要主動迎合青年大學生的成長特點、接受心理和行為習慣。采用網站、微博、微信、QQ說說等多種新形式,使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跨越時空阻隔,從而實現廣泛推進和有效實行。第三,建設優秀傳統文化新媒體課堂。優秀傳統文化新媒體課堂將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文字、圖像、聲音為一體等進行再加工,優化成圖文并茂、聲像結合、情景交融的教育資源,增強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形象感和互動性,充分激發青年大學生的求知欲望,使青年大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感悟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滲透性。第四,充分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各種優秀傳統文化主題活動。另外,可以開展“平安校園、人人有責”、“抗震救災”、“抗洪搶險”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事跡和英雄人物等新時期的先進典型,納入到傳統文化新媒體教育方式的內容中來,在特定社會事件發生的背景下,微博呈現眾多更為個性化、私語化的敘事特征,信息上傳和意見表達節制與約束,成為典型的自媒體和草根媒介,新媒體教育效果更加形象、生動,更具有藝術性和時代特色,切實提高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針對性、時效性和感召力、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美國輸出價值觀的新“武器”[N].中國教育報,2012-03-23.
[2]闞道遠.微博興起視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4)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科研課題項目(KY2015YB559);廣西教改課題(2014JGA448)
【作者簡介】林燚寧(1983- ),男,廣西陸川人,碩士,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航海工程系團總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李其軍(1981- ),男,廣西浦北人,研究生,廣西英華國際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人文教育與管理。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