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
【摘 要】從經濟新常態下國家經濟發展的態勢出發,針對目前畢業生畢業實習與工作狀況,提出新經濟常態下學生個人發展策略。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高職學生 自我發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9C-0184-02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制造業的轉型發展對于高職學生的就業及發展影響深刻。對于高職學生來說,為了將來的職業發展,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個人發展,以適應社會的新需求。
一、經濟新常態下國家經濟發展
自2014年底以來,習近平指出了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經濟新常態,并相繼提出“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思想。其中,“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目前,中國新一代移動互聯網產業、個性化智能制造企業、生物醫療及醫藥產業、高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等新產業形態正迅速成長為引領中國經濟的新增長級。這些創新產業基本上與國際先進水平在一個水平線上,為中國發展的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
“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的制造強國發展戰略,它立足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實際需要,圍繞創新、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關鍵環節。重點發展先進制造、高端裝備等領域。
二、目前畢業生畢業實習與工作狀況
畢業實習對于高職學生獲取更多工作經驗,對不同企業所處的行業,企業內不同的崗位工作特點、工作內容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時,畢業實習也能使學生將理論更好的與實踐相結合。根據統計,機械類的學生,從事的實習崗位主要是機械類的工作如產品設計、制造工藝、數控加工、品質管理等一系列本專業的工作,較少部分從事銷售、保險或其他的非本專業工作。通過畢業實習,高職學生對企業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和工作態度等都有了相應的認識,對自己日后所從事的工作、個人的發展都有了初步的想法。
(一)離職頻率偏高。高職學生目前的畢業實習大多數是學校推薦企業,學生自主擇業。而不少學生初次面對企業,都存在從眾心理。結果一同去到了同一家企業,部分學生能堅持下來,而部分學生則打退堂鼓。在這段時間中,學生的思想都存在一定的茫然,對于從事何種工作有些不知所措。
(二)工作中體現的個人能力不突出,缺乏一技之長。學生在進入企業實習后,普遍工作能力不強。大部分學生都處在邊工作邊學習的狀態。能夠做到剛接觸工作不久就能勝任的非常少。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職業技術教育。對于機械類的高職學生而言,其所需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課程是比較多的。而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大眾化的教育,在有限的學時中,很難做到學習好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實踐技能外,提高個人的工作能力。比如說CAD制圖,在學校中主要考核學生是否會使用CAD軟件繪圖。而在企業,需要的是快速的讀圖能力、高效的繪圖速度。學生在學完這個課程后,基本都是處于擱置狀態,熟練程度自然大打折扣,進入企業后自然也就沒有這一技之長了。
三、新經濟常態下,學生個人發展策略
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馬云創建的淘寶網,繼而發展的支付寶,再衍生出余額寶、網上銀行等一系列的過程,都是依托了互聯網的大趨勢下通過自身的創新發展起來的。而我國目前提出的一系列發展舉措,對于畢業生就業與個人發展方向無疑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那么,高職生在個人的自我發展方面應做何準備?
(一)加強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高職學院的不斷擴招,高職學生的素質也有下降趨勢。高職學院的教育也在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與探索,不斷的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然而在課堂上的技能知識畢竟只是基礎。要提升能力及素質,就要有良好的獨立思考與學習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在全新的工作環境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畢業實習初期的離職偏高,經歷過求職失利后的茫然,正是由于缺少獨立思考的結果。因此,高職教育中,有必要在學習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自學,勤于思考、分析。只有立足于自我做事,才能減少人云亦云,或受制于人或面臨失敗。
(二)掌握一技之長。在工作中,無一技之長,很難做到脫穎而出。在高職的一個專業中,要學習的理論知識和實訓課程都很多。高職學生應在平衡發展的同時,根據自已的興趣及特點,提高自身的特長。筆者注意到,在校期間參加科技競賽的學生,由于備賽的苦練及比賽的經驗,都讓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有了相應的提高。在畢業實習中則很快的適應工作環境,且在工作中能獨擋一面。高職教育發展十幾年,各級的科技活動、競賽十分豐富,給學生一個寬廣的舞臺。但能得到鍛練的只是精英,要做到由點及面,我們的高職教育還需從個人的思想教育著手,使更多學生認識到特長在工作中的優勢。
(三)拓展知識面,掌握更多新工具。“互聯網+”的提出,也就是多種學科,多種知識的融會貫通。同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人們獲得知識與(下轉第192頁)(上接第184頁)信息更加快捷,同時,信息量也更加豐富。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也從大批量向個性化發展。更為先進的反求建模技術、快速成型制造、智能化制造等新工具與新方法的蓬勃發展及應用也不斷涌現。因此,機械類的高職畢業生,由于設有先進制造技術等相關課程,了新技術與新方法具有一定的認識及基礎,在進入到工作崗位中不斷拓寬此類先進的制造技術知識,及時掌握先進的方法和工具。
(四)加強關注時事政治,把握大勢發展趨勢。學生剛入職場,關心的是工作的收入,工作的強度然后才是工作的崗位和甩處的何種行業。那么時事政治與國家經濟和我們高職學生就業有何關系呢?我們可以注意到,由于前幾年房地產的火暴,使建筑有關的專業都很熱門。這和我國的經濟走向關系密切。如今,中國提出了“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等發展戰略,其相關的行業群無疑也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高職學生在做好實習任務的同時,應關注時事政治,把握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大勢,以便沿著國家發展大勢的航向,根據自身的情況,尋找適合自己發揮特長的平臺。而且把握方向后應堅持這個方向,避免過多的辭職、跳槽。在這個方向中不斷積累,實現個人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叢叢.經濟走向“新常態”對中國企業意味著什么[J].中國集體經濟,2015(12)
[2]張轉輝.淺談高職院校工程機械頂崗實習[J].企業技術開發,2013(8)
(責編 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