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蝶娟
【摘要】本文以英語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首先簡要分析了國內外護理人才的崗位需求狀況及英語對于護理人員的重要作用;再次,指出當前護理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提高護理英語教學質量的教學改革對策,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崗位需求 護理英語 教學改革
隨著我國醫療事業不斷與國際接軌,醫療機構對于英語水平高、專業技能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目前,從我國現實情況看,高水平的護理人才已成為我國的緊缺型人才,亟須國家重點培養。護理人員的國際化對護理人員的英語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護理人員的崗位需求現狀
(一)國內護理人員的崗位需求現狀
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醫護系統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些國際化醫療設施的引進使得我國護理人員嚴重缺乏。當前,我國對于英語水平高、專業技能好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續增加。
(二)國外護理人員的崗位需求現狀
從現實情況看,由于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當前世界各國在醫療機構均不同程度出現了護理人員缺失的現象。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各國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可見醫療結構對于護理人員的需求程度相當之高。
二、英語對于護理人員的重要作用
英語作為全球最通用的語言,其地位和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對于護理人員來說,英語同樣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具有較強英語能力和較高專業素養的復合型護理人才符合當前社會醫療發展的需要。由于我國的醫療技術水平和服務理念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較存在很大差距,為此,在進行國際醫療合作和技術交流中,國家亟須要具備較高英語能力的護理人才去接觸國際先進的護理技術和護理理念。
另一方面,具有較高英語水平的護理人員可以廣泛參與到全球化護理中,成為護理人才市場的試金石。目前,我國各種涉外護理服務均要求較高的英語水平,在進行護理人員錄取的面試中,也加入了嚴格的英語考核制度。
三、護理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材不能體現崗位需求導向
目前,我國護理英語教材內容大多與公共英語相類似,沒有突出其自身的專業性,缺乏職業性與專業性,這導致護理專業學生在進行護理英語學習時常常與當前就業形勢相脫軌。這種應用型不強的教材顯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適應當今社會的需要。
(二)英語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護理學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相對不足,缺乏應有的教學實踐經驗,因而常常導致其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運用一貫流傳下來的教學方式,毫無新意,僅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技能的培養,使學生缺乏實踐能力。
(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在傳統的護理英語課堂中,教學方式守舊、呆板,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學生對于護理英語的學習僅憑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這些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處于被動的局面,喪失了互動性,并使英語課堂變得索然無味。
(四)評價機制過于單一
在護理英語的教學考核上,傳統方式仍然占據主要地位,筆試成績仍然是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方面。盡管近幾年來我國已實施考核制度改革,但其在實施效果上卻微不足道,導致在護理專業學生中出現眾多的交際能力低下的學生。
四、基于崗位需求的護理英語教學改革新思路
(一)改革不適應的英語教材
有關部門可以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的形式,探討護理專業英語教材的改革問題,修改不合理的內容,突出英語學習的專業性和應用性。提倡因材施教,根據護理專業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改革,更注重對學生教育基礎的培養和交際能力的提升。
(二)改革落后的教學方式
對于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來說,其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放在對于英語技能的學習和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上,實現“學以致用”。教師應該擺脫以往呆板教學方式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由課堂的“聆聽者”變為活動的“參與者”。這樣不僅可以打破以往傳統教學方式的障礙,讓課堂更為豐富,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必須作為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主要手段。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其他輔助手段。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專門的英語學習網站;建立英語學習的微信交流群等等,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英語交流,互相交流學習經驗,培養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教師在進行考核時,應善于進行創新,打破傳統的筆試為主的考核形式。在考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就業的實際需求,以用人單位的標準為主要的考核評價標準,可模仿用人單位的面試環節進行模擬面試和英語技能考核,建立有效的獎勵機制,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質,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程度,從而提高學生對護理英語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