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守寧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高等教育體制也迎來了一個發展的新階段。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人們對先進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是,教育體制的改革也引發了一定的體制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不利于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因此,我們必須對其予以高度的重視。
[關鍵詞]教育改革;政策走向;高等教育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076
1 我國高等教育現狀
縱觀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歷程,我們不難發現,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社會主義發展國家,因此我國必將處于并長期處于“窮國辦大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局面,在這種大環境下進行的教育改革可謂是步履維艱。不僅如此,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且人口素質普遍偏低,這種人口現狀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更加不利于我國高等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教育教學水平以及教學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樹立了全新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擴大了辦學規模,不僅如此,辦學方式也得到了創新,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高等教育教學水平仍然處于弱勢,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夠趕超其他發展國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人民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在這種環境下,我國居民更希望自己能夠獲得更好教育,從而提升自身的素質,然而,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來看,高等教育還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我們必須從政策引導高等教育改革,為高等教育指明發展的方向,促進其自身的進一步發展。[1]
2 我國高等教育面臨的問題
首先,競爭日益激烈。與歐美等國教育水平相比,我國高等教育的總體實力不容樂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①高等教育發端嚴重不足;②不連續的發展經歷;③教育投資不足。上述這些原因導致我國高等教育在世界教育體系中一直處于弱勢的直接原因。[2]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是在我國整個教育發展歷程中,最具有挑戰性的時期,正因如此,我們必須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解決教育面臨的問題。
其次,高等教育的效率普遍偏低。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不公平的現象,例如起點上的不公平、過程上的不公平等。如果我們不能妥善處理好教育的公平問題,那么公平問題勢必會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阻礙。不僅如此,高等教育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高等教育資源緊張的現狀,所以,想要實現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政策上必須實現教育的公平以及教育效率的提高。
再次,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高等教育質量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大眾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問題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如何在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成為了我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正逐步向大眾化的方向發展,招生規模逐年擴大,與此同時,高等教育的“量”和“質”的矛盾也日益凸顯。[3]如果我們現階段不能夠有效處理該類問題,我國高等教育必然難以繼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對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行監控,以達到質和量的有機統一。
最后,教育改革目標盲目,與社會需求不吻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目標難以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由于高校擴招,導致本科生占畢業生的比例過大,從而擠占了??粕木蜆I市場;而??粕慕虒W模式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使得學生難以勝任高級技工的工作。在這種環境下,本科生難以找到與自己水平相適應的工作,??粕诋厴I后找不到工作,這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我國民眾對教育的懷疑,激化了社會對高等教育的不滿。隨著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這種不滿情緒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不僅如此,一些偏遠地區還普遍存在著讀書無用論理論抬頭現象,在這種理論的引導下,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會越來越大,直接影響了社會的公平與文明。從本質上來說,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學生太多,而是從政府到教育系統,對孩子們的成長、成才關注度太少。
3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趨勢
首先,教育改革政策,必須引導高等教育以社會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科學的學科模式。眾所周知,我國高等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知識實踐能力為目標,使學生盡快地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發展的目的。從市場角度來看,我國絕大多數用人單位在招聘的過程中凸顯了高校大學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的問題,高等教育的學科設置與社會需求不相一致,專業劃分過于詳細,有的專業甚至招聘單位都沒有聽說過,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高校大學生是很難找到與自己專業相匹配的工作的。為了有效避免上述問題的產生,教育改革政策應當積極引導我國高等院校設立科學的培養體制,創新培養方法。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引導高等院校深入了解社會需求,積極主動地調整培養方案。二是引導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同企業之間進行科學的交流溝通,從而為高校大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實踐機會。
其次,教育改革政策,還應當積極引導高等院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我國高等院校的教學課程制度靈活度不高,學生在學過一門課程之后往往還有這樣的疑問,不明白為什么要學這門課程,學完這門課程之后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樣的?也就是說,我國高校大學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分數很高,但是能力偏低,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正因如此,在制定教育改革政策的過程中,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引導高校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進一步提高高校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要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著重培養學生的個性以及特長發展,以確保學生能夠在畢業后迅速適應社會發展的變化,避免出現被社會淘汰的現象。
再次,應當出臺鼓勵學生自主創業的相關政策,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長、高校的不斷擴張,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將會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鼓勵高校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才能夠確保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率逐步增長。應當對高校的職業教育給予政策導向,從而促使我國高等院校職業教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最后,積極引導高校的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探索多種合作教學模式,實現課程教材的國際滲透。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促進我國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必須對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給予高度的重視,從大局出發,全面配合高等教育的發展,創新教育教學改革模式,培養社會需求人才,為國家、社會以及經濟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除此之外,在社會發展的今天,我國高等教育還必須實現多元化發展,才能夠不斷地滿足社會的需求。而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高校,應當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充分體現自己的辦學特色,實現自己辦學效益的進一步提高。[4]
4 結 論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得到了深入,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更不利于我國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進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當直面問題,勇于迎接挑戰,從政策的角度引導高等教育深入地進行教育改革,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寶存. 高等教育強國建設與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走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1):8-13.
[2]許國動. 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倫理目標演變及啟示——從道德論走向德性論[J].現代教育管理,2013(3):64-68.
[3]魏軍. 改革開放30年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政策的內容分析[D].西安:西北師范大學,2009.
[4]佟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政策演變分析[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