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大學英語教學環境與教學理念的轉型走向縱深發展,當代大學生對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習得效果的要求越來越高?;谟嬎銠C網絡和智能終端設備的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故此應運而生。獨立學院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項特色教育,大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模式也進入了革命性的創新嘗試階段。
[關鍵詞]大學英語;智能手機;智慧課堂
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04. 124
1 建立大學英語智慧課堂的背景
從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模式大行于世,到建構主義理論側重于構建學習者的認知學習模式;從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到加德納博士的多元智能理論普遍為人們所理解與認同,心理學和教育界關于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如何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思想大討論從未停止。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以知識創新為特征的時代正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當代教育目標的一部分,“智慧”既是時代進步的需求,也是人的能力深遠發展的標志。在知識創新可迅速轉化為經濟實力的時代,智慧正以它特殊的作用,取代著知識的作用,智慧正以它特殊的價值,取代著知識的價值。
基于學生的自身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教學將《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出的“一般要求”作為基本目標,表現為:能聽懂英語授課、日常英語談話和一般題材的講座;能在學習過程中用英語交流,就日常話題用英語簡短發言;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能完成一般的應用性寫作任務,能描述個人經歷、觀感、情感和發生的事件等;能借助詞典對題材熟悉的文章進行英漢互譯。詞匯量應達到約4795個單詞和700個詞組。為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教育部鼓勵大學英語教師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使英語的教與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和自主學習的方向發展。
2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教學是常態化的。近年來,提高大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呼聲越來越高,這給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師提供了創新實踐的空間與環境。當代大學生成長在信息爆發的時代,對教師數字化應用于授課的教法適應很快。大學生手中最常用的智能終端即智能手機和對應的APP學習軟件,將這些設備應用到教學過程對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揚棄。
以我院為例,學校始終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圍繞著不同專業的大學生人才培養方案,基于成果導向(OBE)教學理念,力求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規定的范疇將各學科的理論知識縱向拓展,橫向延伸;在數字化學習過程中教會學生進行一對一、一點對多點的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信息處理的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化學習的能力。部分教師嘗試運用大學英語智慧課堂教學模式輔助教學,借助智能手機高速運轉的操作系統,極大地增強了師生信息互動的移動性、交互性、及時性、普及性、個性化和情境性。
2. 1 數字化環境下學生智能交互式學習模式
智能交互的學習模式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操作智能終端,而達到一種簡捷優化的學習效果的方式。智能在于學生使用的工具之智能,它所呈現的內容復雜多樣,它的操作方法,對于學生形成能力的過程呈現出簡約的效果。交互則側重方法,學生在智能終端進行交互式學習,既可以建構學生的本源知識,又可以在此基礎上向多方面進行拓展,實現對于知識本源與拓撲的建構。事實上,智能終端承載的所有內容,都是老師精心設計的結果。表面上看,是人機交互的一種表象,事實上是教師設計了教材。
2. 2 基于智能手機的交互式教學探索
(1)充分利用信息化數字校園硬件。借助千兆寬帶到桌面的校園網、數字化廣播網和無線網“三網合一”的高速信息傳播通道,教師要求學生將智能手機應用到大學英語的課前預習(資料查詢與信息篩選)和課后復習(電子作業與網絡批閱)。教師利用智能教室設備——計算機、大型背投、實物投影儀、錄音播放機,實現了英語教學的“四機合一”。
(2)充分利用電子教學媒介與素材?;谫Y料室為依托的教學資源、數據庫,教師鼓勵學生以專業為單位自主設計建設特色英文學習網站并定期維護;利用智能手機博客、微信平臺構建學習交流社區,開發與課文主題相關的討論區,幫助學生實現信息檢索和資源共享。
(3)充分利用教學改革成果。在“構筑智慧課堂,追求高效教學”的氛圍中,教師積極參與“課程設計大賽”“課件制作大賽”“青年教師講課大賽”等專業能力競賽,自主學習“慕課”“反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的改革成果,邀請學生利用智能手機參與精品網絡課程的注冊學習和課堂討論。
(4)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實現遠程合作化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人手一個智能終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面對學習內容,提高了學生對于學習的參與性。教師布置一定主題的自主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借助智能手機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線討論英語課文相關的課程議題,以小組形式合作解決問題并展示討論結果。
2. 3 基于智能手機的智慧課堂教學效果評價
(1)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有了備課平臺、教學管理平臺和各種資源庫的協助,教師實現了在線備課,上傳課件和教學資源簡單便捷。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手機的網絡平臺在線分配課堂任務、在線批改作業,引導學生在線交流。教師的功能進一步走向學習引導和幫助。
(2)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借助智能手機的豐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自主預習、學習,可以在線提交作業、討論成果和研究報告。遇到問題,學生可與老師進行一對一單獨交流,便于在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下實現教師的幫扶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增強,學生的自信和自主學習意識也隨著知識的增加得到了極大提升。
(3)突出學生思維建構的過程。教師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視為一個思維過程,將單個學生的學習效果用智能手機終端進行記錄,利于學生記錄優秀的學習成果,糾正他們思維過程中的偏差,以便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而達到提高思維能力、強化自主學習能力的效果。
實踐證明,獨立學院大學英語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極具創造性和優越性,對于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智能手機就是移動的學習網絡,它把教師、教材、學生、任務等無形資源有機融合,使知識結構與人的思維結構重疊,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最佳的學習合作方式。
當今高校的大學外語教育,不僅應能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還應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要。獨立學院的大學英語教學繼續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加強教師的業務能力和信息技術開發與使用培訓,必將促進英語教學效果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 [M].London:Longman,1985.
[2] 林玲. 淺議智能手機輔助建構獨立學院學生的英語語言自我[J].中外企業家,2014(7).
[3] 林玲. 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學轉型期對信息互動的啟示[J].校園英語,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