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美
【摘 要】如何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和運用數學的能力,讓學生樂學善用,長期以來,許多人為此上下求索,但收效甚微。本人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提高課堂教和學的效率,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建立新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探究,用愉快的心情接受數學知識。
【關鍵詞】數學教學 環境 目標 互動 評價
數學課堂教學,學生應是學習主體,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然而,傳統教學模式偏重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過分注重傳承知識,不注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導致課堂教學走不出“一言堂”的窠臼,教師辛苦,學生疲憊。傳統課堂模式脫離課堂教學的本質,任何一種漠視學生學習活動的教學行為,都有悖現代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目標強調要改革課程目標過分注重傳承知識的傾向,改革教學過程過分注重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傾向……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在發現中尋找規律,得出答案,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授之以漁”,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終極目標。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教師須遵從教育規律,切實轉變觀念,著力提升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優化課堂教學環境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優化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一個豐富而有激勵性的課堂學習環境,能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釋放學生潛能。這里的環境除自然環境外,還包括心理環境。優化自然環境是指變革教室環境布置,利于師生間討論與交流。優化心理環境即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廣博的數學知識、有趣的教學風格無時無刻不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不斷鼓勵、鞭策,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都能使學生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激情,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二、設計層遞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需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目標。每個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智力水平及情感素養存在差異,教師設計教學目標若不考慮差異性,勢必造成課堂學習秩序混亂,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了”。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既要兼顧整體,又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讓教學目標反映出層遞性,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學習需要和達標的可能,自主選擇目標。
例如,我們講授圖6時:
在ΔADF與ΔBCE中,若AD=BC,∠D=∠C,加上條件 ,則有 ΔADF≌ΔBCE.
問:還需要添加什么條件?對基礎不好的同學,可據判斷方法說出一個即可,如DF=CE;基礎較好的同學,就可逐個分析判斷依據,得出需要添加的條件;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就可要其思考,除給出的直接條件,能否再添加些間接條件,也能使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學生能夠從低級水平向高級水平發展。
三、建立師生課堂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過程。師生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學習過程中絕離不開教師指導,否則自主學習就成放羊式的盲目。教師須始終參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適時點撥、指導。學生在過程中可積極向教師做出信息反饋,隨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活動。
師生互動也是多向互動,可以是教師和個體雙向互動,也可是教師和整體雙向互動;可以是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也可是學生和學生雙向互動。教師應據教學目標和任務,采取靈活多變的方式,指導學生活動。
師生互動還是動態過程,它不可能完全遵循教師的課堂設計,學生可能會提出一些新問題,或有出人意料的新情況,就需教師有嫻熟的教學業務技能和教學智慧。課前教師須吃透教材,認真研究學情,多備輔助方案,做到胸有成竹,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揮灑自如。
四、制定多元評價體系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建立適應的評價機制。我們必須用多元評價形式來完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1)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課堂教學中,要關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發現優點給予鼓勵,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評價一般采用正面肯定,引導學生敢問、敢說、敢想、敢做,讓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身心的愉悅。(2)倡導對學習結果的延遲評價。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要急于對學生錯誤結論做出否定,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比較中尋求正確答案。教師要有耐心,延緩等待,使學生有足夠時間作進一步思考,發表個人見解。教師可用激勵性語言,化解學生緊張情緒,適當提示拓展學生的思路。(3)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自主學習最高境界是學生自我學習。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中學會自我評價,才能在學習中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行為,努力向高一級目標奮進。教師要教給學生自我評價方法,要幫助學生制訂學習的層級目標,主動參與,適時檢查,逐步由扶到放,使學生能夠真正獨立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任重而道遠。在數學課堂教學這塊園圃中,借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春風,辛勤的園丁們要努力澆灌、精心培育,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思想,使數學課堂這塊姹紫嫣紅的花園真正成為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