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冬梅
【關鍵詞】 數學教學;減負增效;課前預習;重要性;
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23—0059—01
當前,如何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實現小學數學的減負增效,是每位一線數學教師必須思考、摸索和迫切解決的問題。許多教師在備課、作業(yè)設計、課堂實效、后進生輔導等方面采取了各種積極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預習,卻未得到人們足夠的重視,很多教師沒有對學生的預習進行細致認真的指導,以致預習流于形式,成了空頭支票。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可見預習的重要性。有效的預習,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增強對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課前預習的重要性
1.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預習可以使學生的新知識處于有準備的心理狀態(tài),老師上課上什么內容,自己通過預習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還弄不懂,這樣帶著問題走入課堂去聽課,效果明顯會增加。通過預習,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并有了困惑和疑問,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這樣既節(jié)省了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探討的時間,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聽課更具有針對性,為掌握新知識做好心理方面的準備。
2. 課前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預習,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舞臺。預習時學生會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個過程正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能力將逐步提高。
3. 課前預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性格。現在有的孩子生活在甜蜜罐里,父母很少讓學生獨自去做一件難事,總代替操辦,孩子缺乏自我意識,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我們不妨放手讓學生去自學,讓孩子在預習中體驗挫折、快樂,這對健全他們的人格有一定的作用。
4. 課前預習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前面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再學習后面的知識,感覺難度很大,而逐漸失去興趣。課前預習以后,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就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提問,對學習便有了信心。長期堅持,自然不再覺得數學難學,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
二、課前預習的方法
1. 布置預習作業(yè)。布置預習作業(yè),一方面可以明確預習任務,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去預習。另一方面,布置預習作業(yè)也可以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去預習,從而自覺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當然,作業(yè)的布置量要少,要求要低,一般課本中一兩道練一練、試一試比較適合作為預習作業(yè)。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的預習效果存在差異,對預習效果不要強求學生都到達相同的水平。
2. 學會看重點、圈難點。有些學生拿到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后,你問他看了些什么,他卻什么也不知道,所以,預習要學會看重點,一般書中的例題就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練習題就是圍繞例題來的。預習中就要詳看例題的分析過程,思考例題的解題方法。
在預習中,要動動筆,哪些問題看不懂,有點懂,完全懂了,自己要學會圈圈點點做些標記。學生在預習新課時,會有不懂的內容,這屬于正常現象。課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點、難點或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弄懂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學習深入的關鍵所在。預習時可以把這些看不懂的地方記下來,上課時特別注意聽老師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這樣,聽課的目的非常明確,態(tài)度積極,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聽課效果肯定會好。
3. 課前預習的調查交流。小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盡管學生課前進行了自學讀懂了一些,但必然存在一些內容在理解上膚淺、或模糊、或未知甚至錯誤的。
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本身就存在著差異,預習后的課堂面臨學習差異可能更大。那么,預習后的課該如何組織?首先,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或是結果,教師應采取多種方法及時地檢查、評價、反饋,注重發(fā)揚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思考的主動性。其次,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預習成果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進入想得多,說得多,交流得多,體驗得多的課堂,使其個性充分發(fā)揮,讓更多的學生得到發(fā)展。
(本文系《小學數學課前預習對“減負增效”的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