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正榮
【內容摘要】導入方法得當、適宜,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本文作者對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方法的實施做了簡要論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導入 ?方法實施 ?探析
引發學生注意、提振學習精神、激發能動情感,是課堂有效教學活動得以深入實施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教師有效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是的一半。課堂導入的效果,對課堂教學活動的深入推進,師生之間的深刻互動、教學效能的有效提升,起著奠基性的基礎作用和鋪墊作用。物理學科是形象、生動、豐富的基礎知識科學,高中生學習物理學科知識內容,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刺激”以及有效的教學手段“引領”,從而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情態。導入方法的運用,在促進和推動高中物理課堂中具有深刻、積極的功效。課堂導入方法的運用,需要物理教師科學設置、高效實施。本人現就導入方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的實施這一話題簡要論述。
一、利用物理學科應用特點,設置情景式導入方法
物理學科與現實社會之間有著深刻的關聯,人類生活、社會生產、商品貿易等等方面都滲透或運用了物理知識及現象規律。物理學科的現實應用特性明顯而顯著,它的這一特點對提升高中生物理學習潛能具有積極的刺激和促進作用。教師在物理課堂導入方法的運用中,就可以借助物理學科的應用特點,通過設置現實案例,創設生活場景的形式,運用情景式導入方法,進行新課教學的鋪墊和導入工作。如“氣體分子動理論”教學中,教師抓住該節課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中“物體的味道”之間的密切聯系,通過設置生活場景的形式,借助投影儀及電子白板等教學器材,營造了“在房間里聞到廚房里飯菜飄來的香味”的生活氛圍,將高中生引入到教學場景氛圍之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內心形成認同感,從而為新課講解提供堅實情感“基石”。又如在“多普勒效應”講解中,教師結合以往教學實踐經驗,認識到高中生在學習該節課知識中能動情感較為薄弱,學習興趣不高。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采用案例導入的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為什么我們人類的耳朵只能聽到頻率為20Hz-20000Hz的聲波”現象呈現給高中生,引發高中生的有意注意力,內心產生能動探究的意識,保持積極情感,主動師生互動,進入新知教學之中。
二、利用主體認知沖突心理,設置矛盾性導入方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對象面對有違自身認知實際的現象或問題,內心會產生強烈的“質疑”和“疑惑”心理,行為上表現出積極、能動的“解疑”、“求真”情態。教學實踐證明,學習對象面對相互矛盾的問題或內容,表現出強烈的學習探知情感和情態。在高中物理學科學習求知過程中,高中生會經常出現與正確結論相背離的認知觀點和經驗,教師借助于這一情況,有意識地呈現給高中生,引導高中生進行體會感知,內心產生“疑惑”和不解,從而主動深入課堂教學活動。矛盾性導入方法,正是利用矛盾激趣功效,通過設置與高中生認知矛盾的教學內容,以期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積極性,帶著疑問深入進入課堂教學活動。如“加速度”一節課教學中,教師根據以往教學經驗,認識到高中生在認知該節課知識點內容時,會出現的錯誤認識。教師在導入新課環節,有意識地向高中生設置了“加速度與速度之間沒有關系”內容,組織高中生進行認真感知,深刻分析所提供的教學內容。高中生在分析判斷過程中,結合自身學習感悟,產生了與揭示內容相矛盾的觀點和認知,內心產生“疑問”,教師因勢利導,向高中生提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高中生此時帶著疑慮、帶著不解,主動、深入新知教學活動。
三、利用物理科學實驗資源,設置實驗式導入方法
實驗是認知物理知識內容、探究物理現象本質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通過對人教版高中物理學科教材內容的整體認知和研究發現,實驗課成為物理教材的一個重要部分,并在每一節課中都或多或少的呈現和展示。教師在高中物理課堂導入活動中,應該利用物理教材豐富的實驗課題資源,實施實驗式導入的方法,通過實驗演示的形式,采用教師實驗演示或師生共同實驗的形式,圍繞實驗要求和實驗步驟進行動手操作、觀察分析等物理實踐活動,借助于實驗手段實現對所需學習物理教材內容的直觀感知,為深入高效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如“電感對交變電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采用實驗式導入法,設置“把一線圈與小燈泡串聯后先后接到直流電源和交流電源上,觀察現象”實驗課題,組織高中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高中生運用“小燈泡、線圈(有鐵芯)、電容器、交流電源、直流電源”實驗器材,向學生提出:“為什么電感對交流有阻礙作用?”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并觀察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收集記錄其數據,初步歸納感知物理現象,認識到,線圈的自感系數越大、交流的頻率越高,線圈對交流的阻礙作用就越大,如我們現實生活中日光燈鎮流器,就是運用了這個物理理論,這就為高中生進一步認知學習“電感對交流有阻礙作用”內容奠定認知基礎。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堂導入方法的實施進程中,要遵循教學規律、緊扣主體實際,設置多樣、有效、針對性的導入方法,為有效教學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海縣五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