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洋
【內容摘要】問答是學生與教師之間最基本的互動,也應當是教師傳授知識時最為直接有效的一種互動,本文中,作者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經驗與思考體會探討了如何通過有效問答來升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引入性問答、傳授性問答、啟發性問答是有效問答,升華課堂教學效果的三個必經步驟,本文中作者從這三個方面分別探討了其中的教學理念。作者見識淺陋,敬請諸位提出寶貴意見。
【關鍵詞】有效問答 ?數學課堂 ?教學效果
問答,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這是教師與學生之間最為簡單直接的一種互動,但是如何做到有效問答,進而升華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卻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引入性問答可以激發學生興趣,傳授性問答可以鞏固學生知識,啟發性問答可以深化學生思維,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都按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提問,一定可以做到有效問答,進而提升教學效率,升華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一、引入性問答,激發學生興趣
引入性問答,就是引導學生們跟著我們提出來的問題一點點深入到這堂課我們所要講解的內容,引入性問答通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但活躍了我們的課堂氛圍,還進一步達到了升華教學效果的目的。
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這章的講解當中,由于學生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方程,所以在講解時一定要先通過引入性問答帶他們入門。我們在上課的時候可以問幾個他們比較熟悉的問題,然后一點點深入到一元一次方程。當時,我在上這堂課的時候的時候連續問了這樣幾個問題:表達式中含有字母叫做什么?等式代表什么含義?我們之前見過等式的左邊為代數式,右邊為常數的形式么?什么叫做一元一次?這樣一來,通過問幾個他們相對熟悉一點的問題,他們對一元一次方程的認識就有了一個雛形,我們在講解的時候也會變得更加輕松。連續幾個問題還可以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會使我們的講授變得更順利,大大提升教學效率。
在這堂課中,引入性問答起到的作用就不容小覷了,引入到我們要講解的知識不說,活躍了課堂氛圍也是大大有利于教學的。
二、傳授性問答,鞏固學生知識
傳授性問答,一如其名,就是教師重點向學生們傳授知識的問答形式,這種問答形式雖然看似普通,卻是有效問答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傳授性問答,可以牢固地鞏固學生們的基礎知識,這也正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點,更是升華教學效果的必經之路。
在蘇教版初中數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八章《分式》這一章的講解中,就會較多運用到傳授性問答。我們在這一章重點講解分式的性質以及分式的加減乘除運算,當學生們熟悉了分式的定義之后,我們就需要不斷地運用傳授性問答。我們在上課的時候需要通過問答的形式不斷向他們傳授分式的性質,當他們聽得多了就會將分式的性質牢記于心。此外,我們還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多做一些有關分式的基本運算,對于出錯的地方與出錯的同學,我們仍然要采取問答的形式重復地傳授給他們分式的性質。所謂熟能生巧,傳授性問答就是這樣一個過程,這是我們課堂問答最為重要有效的一個環節,可以牢牢地鞏固學生們的基礎知識。
傳授知識本就是我們教學的最基本工作,傳授性問答也是真正鞏固學生們知識的有效問答形式,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也要將此作為重點,將更多更全面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讓他們牢牢掌握。
三、啟發性問答,深化學生思維
學習知識永無止境,引入性問答與傳授性問答固然重要,但是啟發性問答才是真正讓學生們進行學術探究,深化學生們思維的一種有效問答形式。啟發性問答在深化學生思維,讓學生們更加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也升華了我們的教學效果,其中有益之處,難以一言道盡。
在蘇教版數學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八節《弧長及扇形的面積》這節課中,我們會向學生們講解到弧長及扇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節課的重點就是教會學生們利用公式進行計算。但是,即使學生們學會熟練地運用公式計算,他們也沒有深究過公式的來源,這時我們就需要通過啟發性問答來引導他們思考這個問題。例如,扇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為S=lr/2,我們可以提問學生們這個公式的來源,待他們思考過后,我們應把根據圓中的關系推導出這個公式的過程講解給他們,這樣一來學生們就了解了這個公式的推導過程,對這個公式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即使他們記不住這個公式,也可以自己推導出來。因此啟發性問答在強化了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深化了他們思維的同時也大大升華了我們的教學效果。
啟發性問答可以讓學生們對所學知識有更上一層樓的理解,是我們平時的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因此啟發性問答也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不斷踐行。
縱觀全文,引入性問答可激發學生興趣,傳授性問答可鞏固學生知識,啟發性問答可深化學生思維,這三種問答形式的有機統一就構成了有效問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升華了我們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將有效問答切實踐行,將教育工業越做越好!
【參考文獻】
[1] 褚東民. 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J]. 成功,2011(10).
[2] 祁慧淵. 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J]. 新課程學習,2011(05).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