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洪
【內容摘要】高中數學教學需要評價,相對于結果性評價而言,過程性評價往往有著更重要的作用。基礎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一脈相承,但又更具有發散性與概括性。就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從學習要求的角度、從學習過程的角度、從學習能力的角度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即時的、激勵性評價,可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促進高中數學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高中數學 ?數學教學 ?基礎性評價
高中數學教學中,評價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傳統的數學教學中,評價常常是用來評判學生學習結果的,而且評價方式常常是簡單的是或非,對或錯。這樣的評價結果性的,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這種促進作用又常常是自然發展的,并不能從學生學習過程的角度去產生積極的影響。相比較而言,基礎性評價則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所謂基礎性評價,指的是在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等環節表現出來的能力與情感態度及意志品質。顯然,這樣的定義背后,指出的是智力與非智力兩種因素。這樣的評價從學術的角度來看,不涉及專業的心理方法評價,而是一種經驗性加反思性的評價,因此特別適合一線教師使用。本文結合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一些例子,嘗試對此進行一些說明。
一、從學生掌握數學學習基本要求角度進行評價
學生的學習過程常常處于一種自發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中,學生往往只關注數學學習本身,也就是說只關心自己是否聽得懂數學知識,是否能夠順利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進行解題。這樣的關注意味著學生失去了對學習要求的基本認識,因此就如同一個人走路一樣,不知道自己應當給自己規劃什么樣的路徑。數學學習的基本要求相對比較復雜,筆者這里不想通過詳細的理論說明來闡述,而是想通過對具體例子的分析進行說明。
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否能夠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并將前后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是數學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比如說在同角三角比的有關系教學中,有學生在建立同角三角比的平方關系、商數關系及倒數關系的時候,體現出來的問題解決的能力不是很強。比如說有這樣的一道例題:已知某角A的余弦值為4/3,且知道該角為第四象限的角,求這個角的其它三角比的值。事實上在這道題的分析過程中,應當認識到如果已經知道一個角的三角比及其所在的象限,那這個角的其它三角比就是唯一確定的;相應的,如果只知道一個角的三角比,那么就存在多種可能。所以本題在學生分析的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常常是對本題是唯一解還是多解存在認識上的誤區,這種誤區與其說是知識掌握不嫻熟造成的,倒不如說是不明白基礎性的學習要求造成的。
因此在這段教學的評價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從數學分析的角度,認清不同類型的數學習題背后常常有哪些基本的要求,這些基本的要求才是真正指引學生學習方向的關鍵因素,數學教學評價中不可忽視。
二、基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進行基礎性的評價
學習過程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數學學習結果的質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也因此可見一斑。實際教學中的挑戰在于,如何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要知道,學習過程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事情,不是簡單的教師講授數學知識,學生就能聽懂數學知識,不是教師講授一道例題,學生就有了解題能力。否則也就不會出現那么多學困生了,也就不會出現只有講過的學生才會做,未講過的學生就不會做的情形了。因此,對學習過程的評價的基礎是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學生原來具有的基礎知識,對于高中數學教學而言,就是學生所具有的數學基本知識;二是學生的建構過程,即學生是怎樣獲得新的知識的;三是教師的指導,人們常說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什么樣的導就會有什么樣的學,如果不是引學生入歧途,是教師需要反思的問題。譬如在“集合”概念的教學中,學生原本具有數的概念,具有生活中形成的善于集合的基本認識,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學生要構建出符合高中數學要求的集合概念,就可以通過積極的評價來實現。
三、從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角度進行基礎性評價
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影響高中數學學習的背后因素,也是關鍵因素。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異,這并不奇怪。需要教師努力的是針對不同學生,努力發掘他們的數學學習潛力,以使他們能夠產生數學學習的信心與動力。
對學習能力的評價顯然必須是積極的,哪怕是對于學習能力實在不強的學生而言,也需要給予積極的評價。從這個角度講,對學習能力的評價更多的應當是過程性的,應當是動態的。
根據筆者的經驗,對學習能力的評價應當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步,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即時給學生一些評價。尤其是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決的時候,如果能夠基于學生問題解決的過程提供一些細致的評價,往往能夠直指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不足,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常常能夠形成能力。為什么呢?因為當學生認識到不足的時候,就是學生固有的比較思維發揮作用的時候。“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一比往往就會有新的認識出來,這種新的認識從思維的角度來看,就是能力發生了提升。
從學生學習角度評價,顯然是一種最為基礎性的過程,是基礎性評價的核心組成部分。
【參考文獻】
[1] 曾憲林. 加拿大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和教學評價的啟示,《數學教育學報》,2011(3).
[2] 徐伶伶. 簡論高中數學學習評價,《數學教學通訊》,2015(21).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