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探索
王娟娟,秦煒
(蘭州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甘肅蘭州730020)
摘要:新常態下,我國宏觀經濟轉入按規律以適宜方式演進的結構性減速軌道,一帶一路作為傳承和創新古絲綢之路的戰略,對于縮小亞太經濟圈至歐洲經濟圈廣大區域內的發展差距意義重大,為我國提供了巨大的機遇。經濟新常態下,與實體經濟一樣,電子商務在經歷了量增階段后,亦將啟動從重量到重質的轉變,基于一帶一路戰略提供的機遇,深入分析質變需要的條件,有利于電子商務平穩進入重質的新常態。當前,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發展很不平衡,未能充分體現區域特色,可持續發展乏力,金融引導電子商務發展的能力較弱。為更好地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實現新常態,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在明確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基礎上,立足一帶一路戰略區,“市場主導、政府參與”,打造由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專業化云物流系統、互聯網金融等構件組成的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短期看,這一模式有助于充分體現戰略區經濟特色,增加消費增長點、就業渠道和社會福利等。長期看,這一模式有助于落后地區降低縮小區域差距的追趕成本、綜合消費建議及時順應需求以動態化提升產品競爭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無論短期還是長期,這一模式都會進一步強化金融引導電子商務發展的作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區互聯互通,明晰市場和政府在電子商務中的定位等。隨著新常態模式的演進,電子商務必將對一帶一路戰略區產生更多更深的影響。
關鍵詞: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探索
后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致力于經濟復蘇,我國在穩定經濟的同時,檢視要素驅動型發展戰略的弊端,認識到正是這種輕投入重產出的數量型高速增長導致我國應對國際經濟風險的能力減弱。為此,國家提出了創新型發展戰略,這不僅存在于微觀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管理層面,更體現在國家的發展視野維度,多維因素合力的一帶一路戰略就是有力佐證。
從歷史維度看,張騫出使西域與鄭和下西洋共同構建了海陸絲綢之路的歷史軌跡,“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就是基于此而形成的一個當代新的經濟發展區域,具有強烈的歷史傳承性。從地理層面看,一帶一路是連接亞太經濟圈和歐洲經濟圈的兩大通道,輻射面廣,其中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起點是中國,中亞和俄羅斯是橋梁和支撐點,歐洲是終點,非洲是延伸線;一路(即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東海和南海,貫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國家和地區。一帶一路在歐亞大陸、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并行向西,中巴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通道是連接兩者的橫梁,使一帶一路能夠涵容更多區域的經濟發展訴求。[1]從橫向聯系看,一帶一路范圍內的國家和地區資源同構性強,產業關聯度高,兼具經濟互補性和相似性,我國對中東、中亞具有極高的能源需求,在多種產業上存在合作發展的空間,我國是它們主要的貿易伙伴。另外,一帶一路社會資本蘊含相似,部分地區具有相同的集體意識,如宗教文化,從而奠定了一帶一路的軟實力基礎。從發展現狀看,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呈現出兩端發達中間落后的啞鈴狀分布,強烈的發展愿望促使落后區域向東向西謀求經濟合作。此外,我國對外投資規模不斷擴大,已經成為全球三大投資國之一,而在“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我國將繼續加大對外投資力度,轉移過剩生產能力,這與一帶一路范圍內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強烈的資金和技術需求形成了無縫對接。同時,中亞地區存在借助絲綢之路發展經濟的愿望,如2012年哈薩克斯坦提出了新絲綢之路計劃,[2]中東地區也集體呈現出了“向東看”的態勢。[3]為此,一帶一路的形成,由于其能夠輻射的國家和地區存在極大的延展性,是全球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故筆者將一帶一路范疇稱為一帶一路戰略區。在全球視閾下,首先,借助資源、產業、文化等方面的互補性和相似性擴大區域貿易、投資等合作空間,可有效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其次,有助于完善中亞、中東和中國西部等地區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硬實力。再次,通過區域金融合作提升國際結算效率。目前,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部進駐迪拜,匯豐、渣打等銀行以及中東國家部分金融機構已經開展人民幣賬戶業務,可以與部分中亞、中東、西亞等國家進行人民幣結算。從我國視角看,首先,一帶一路戰略區是我國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體現。這既是我國應對與歐美貿易提升空間趨窄的策略,也是我國“走出去”戰略在地域、內容、重點等方面的明晰,同時顯示了“向西開放”且“東西互動”的新時期對外開放的方向。其次,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通過對外投資推動我國資金、產業、企業、技術、標準、規則等“走出去”,其中既包括發達地區的外溢產業“走出去”,也包括西部地區的相對優勢“走出去”,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形成供應鏈體系,這是西部開發戰略的深化。再次,有助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作為最大的能源進口國,能源安全對我國而言至關重要。目前,我國原油的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60%,[4]我國主要的原油進口地基本上位于一帶一路戰略區之內,但大多通過海運借道馬六甲海峽,安全隱患極大,而與一帶沿線國家以管道運輸方式展開能源合作可有效規避這一風險。
一帶一路戰略區可為區內國家和地區創造極大的發展機遇,然而以何種方式把握是其關鍵。在電子商務井噴式發展的當下,以突破時空限制的電子商務平臺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區的合作與發展是可行的,但在當前我國全面進入結構性減速的宏觀背景下,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必須探索新常態模式。目前,新常態內涵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筆者將之定義為事物本應存在的發展規律。與電子商務實踐先于理論相類似,學術界有關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融合的研究尚屬空白,大多只是在某一方面形成了成果。例如,高新才[5]提出,應當在絲綢之路經濟帶著力發展通道經濟;郭愛君等[6]認為,應當從經濟帶、國家和節點三個層面制定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空間布局戰略;黃衛平[7]主張,借助我國高鐵建設的絕對優勢來增強絲綢之路經濟帶互聯互通的硬實力。在電子商務領域,學者們在電子商務運營方式、[8]跨境電子商務物流方式、[9]緩解物流制約、[10]電子商務發展弊端[11]等方面均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筆者融合這些關鍵詞進行研究,立足特定經濟區劃范疇,探索電子商務的區域性和專業化路徑,使電子商務以新常態模式在一帶一路戰略區實現可持續發展,進而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常態使我國宏觀經濟在結構性減速戰略下的增長速度處于且將長期處于中高速運行狀態的定性判斷,是審視經濟增長長期高位運行成果后,對我國未來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把握。在此前提下,新常態的內涵不應狹隘地鎖定為增長速度的快慢,而應分時期、分階段剖析發展條件、目標等因素來加以認識。在做大經濟總量、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增強國家經濟力的時期,高速增長的常態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在提高投入效率、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提高我國經濟“質”的當期,中高速的新常態同樣符合國情的需要。可見,任何事物都不會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勻速演進,以不同的速度、方式推進是事物運行的規律。如果發展條件和環境變化后,我國經濟依然高速前進,不僅會增加生產投入的成本,使可持續發展乏力,而且會錯失經濟結構優化、拓展國際經濟合作空間的機遇,甚至會惡化我國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因此,結構性減速成為新常態,不以數量、速度等量化指標為唯一考核標準,使各地區關注經濟效率,以市場機制主動淘汰落后產能成為可能。在國家層面,積極開拓國際經濟合作空間,特別是加大與中亞、中東、非洲的合作,營造多贏格局,這是我國升華市場經濟觀念的體現,符合當前我國經濟提升“質”的要求。基于此,在宏觀經濟實踐層面,新常態是指順應經濟條件變化、遵循經濟發展規律的占優方式。在理論層面,常態和新常態是任何一個事物按規律演進進程中不同階段的狀態表述,只不過路徑依賴使事物可能會忽略條件變化而繼續保持前一常態,此時需要借助強制力引導主體客觀對待條件的變化,使事物發展以新模式收斂于發展規律所要求的新狀態。
1.電子商務影響顯著
一帶一路戰略區幾乎輻射我國全境,故本文簡化地以國家電子商務發展狀況來代表戰略區中國段的電子商務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進程,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均為世界第一,對國內經濟影響重大。首先,電子商務成為經濟增長點,較之實體經濟,電子商務的增長速度持續處于高位,對遭受金融危機沖擊的國內經濟起到了拉動作用。2013年,我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04%,[12]同時通過設計特殊交易節慶(如雙11、雙12等)屢創單日網絡交易新高。從經濟“質”的層面看,電子商務促進了產業結構轉型,促使市場經濟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較好地順應了社會消費理念的轉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個性化需求,為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雙增開辟了具有可行性的路徑。其次,奠定了電子商務的信息化基礎。電子商務是信息經濟的表現之一,信息化至關重要。在電子商務的推動下,我國信息化進程加快。2014年,我國信息化發展指數為66.56,同比增長5.86。其中,網絡就緒指數60.94,同比增長10.05;信息通信技術指數69.38,同比增長3.05;應用效益指數72.19,同比增長3.11。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3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同比上升了1.1個百分點。[13]再次,推進供應鏈一體化進程。突破時空限制的電子商務使消費領域發生了革命性變化,全天候消費替代了定點消費,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需求在交易中占絕對比重。因此,產銷脫節等經濟頑疾完全顯性化,為保障市場份額,經濟主體或主動調整生產,或順應需求,或引導需求。此外,電子商務充分明確了物流在供應鏈中的紐帶地位,并以實踐為論據推導出了我國物流領域輕“物”重“流”制約供應鏈一體化的論斷,為包括物流在內的供應鏈各環節明晰了專業化演進方向。[14]
2.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發展不平衡
一帶一路戰略區中國段區域差距巨大,既包括發達的京津冀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又包括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而海上絲綢之路盡管也存在內部差異,但整體水平較高。這種實體經濟差距也延伸到了電子商務,致使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呈現出路強帶弱、東強西弱的態勢。從運營模式看,我國已有的運作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均為一帶一路戰略區中國段東部地區自建,西部地區電子商務以借助第三方平臺的形式依附于東部地區自建的平臺發展,在能夠充分展示東部地區特色產品和優勢的電子商務模板上,西部地區的相對比較優勢難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從物流水平看,東部地區布局了眾多的大型物流集散中心,物流效率高,而西部地區經常遭遇不包郵、加郵費等網絡歧視,增加了消費者的網購成本,僅僅由于區位上的差異便使同一商品的消費者在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經濟平臺上遭受價格歧視。從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看,東部地區電子商務發展迅猛,其影響已經滲透到了消費模式、就業觀念、產業結構、供應鏈完善等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西部地區明顯滯后,電子商務正在成為拉大我國區域差距的新引擎。長此以往,戰略區內的落后地區可能會錯失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發展機遇,陷入區域差距加速拉大的高風險境地。
3.區域特色未能展示于電子商務平臺
區域特色是區域個性的體現,表征在區域優勢產業、產品、資源等各個方面,是特定空間單元贏得市場份額的基礎。從本質上看,任一商業模式均是便于良好展示經濟特色的介質和手段,在實踐中,實體經濟模式長期維系這一職能,但依托互聯網和信息技術而存在的電子商務并未公平地對所有區域發揮這項職能。客觀剖析當前主導網絡經濟的電子商務運營平臺,從模板設計看,通過差異化戰略,幾大發展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平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主打領域和平臺特色。例如,京東商城數碼家電類產品的模板設計以精細化凸顯各種專業參數為主;美團以線上到線下(O2O)模式主打本地消費,與騰訊、百度、谷歌、公交系統等合作,在模板設計中設置了靜態平面地圖指引、動態街景提示、基于差異化要求的出行方案推薦、免費短信指示等;天貓、淘寶等綜合類平臺以注重買賣溝通的板塊設計來降低產品因替代性強而誘致的市場風險。然而,目前尚無能夠體現一帶一路戰略區中國段西部地區經濟特色的平臺,致使牛羊肉、藏醫藥、中藥材等優勢產品只能借助那些不能展示其優勢的天貓、京東等平臺進行銷售,這顯然不利于新型商務模式下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共同發展。從目標市場看,我國現有的電子商務平臺以服務國內消費者為主,在平臺設計和模板安排上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商品的認識要求為主導,因此注重消費評價、賣家信譽等指標,而在商品質量認證、介紹語種等指標方面幾乎是空白。對戰略區的東部來說,這種設計所致力開辟的市場是有利于推進電子商務的;而對西部來說,這種目標市場取向不利于其與毗鄰的、經濟聯系強的中亞、中東、東北亞展開網絡交易,因此制約了戰略區部分地區市場占有率的提升。
4.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乏力
綜觀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諸多基礎的殘缺和空白致使其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首先,信息化普及不均衡。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是電子商務的重要基石,其普及率高低直接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廣度。目前,一帶一路戰略區中國段的信息化水平呈現出東部高西部低、城市高農村低的格局,這不利于電子商務開拓潛在市場。其次,征信體系缺失。不同于實體經濟交易,電子商務模式下,交易的發生大多基于賣家口頭承諾、商家信譽、消費者評價、商品介紹等,加之付款與收貨之間存在時間差,這些均需要以信用作為紐帶。然而,近年來,買家信息外泄、網絡假貨充斥、賣家行賄網絡仲裁等現象頻頻出現,致使電子商務平臺在征信體系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信用受到質疑。再次,監管漏洞較多。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電子商務既具有高效配置經濟資源的市場經濟賦能,又無法避免地會受到市場失靈的侵擾。諸多理論和實踐顯示,政府是治理市場失靈的占優主體,但是我國政府在這一領域的介入力度明顯較弱,目前尚無真正適用于網絡交易的電子商務立法,工商、稅務等相關職能部門對電子商務的監管和約束基本空白,已經頒布的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的法規多為實體經濟法規的延伸,可操作性差,約束力弱,很多電子商務平臺身兼經濟主體、規則制定者、糾紛仲裁者等多種身份,致使游離于法規監管之外的電子商務陷入了諸多不能自解的窘境,可持續發展乏力。最后,物流增值能力弱。電子商務帶動了物流業的繁榮,但由于沒有合理運用電子商務手段和市場機制來激發物流商之間的良性競爭,物流已經嚴重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甚至出現了物流從買賣雙方獲利的不合理現象。同時,輕“物”重“流”的物流現狀使物流業將重心放置于貨物送達上,而非因“物”設“流”的有質送達,且當物流不專業使貨物品質受損時,在無法單獨對物流進行評價的現有電子商務平臺上,買方只能將差評轉嫁于賣家,影響其信譽。從橫向來看,在一帶一路戰略區的歐洲經濟圈,很多國家物流增值水平很高,這尤以荷蘭的花卉物流為代表。相比之下,我國物流增值的現狀必然會影響電子商務的協同發展。
5.金融引導電子商務發展的能力弱
追本溯源,金融是資金與產業間的橋梁,隨著市場的日益繁榮,經濟社會對金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不僅要求其能夠滿足當期資金供求的缺口,還要求其所支持的產業和領域等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占有率攀升的潛質,即金融應當具有敏銳而精準的市場前瞻力,能夠引導經濟進入可持續發展軌道。發達經濟體正在良好地踐行著金融的引導職能,金融明確了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和重心,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商務領域進行金融支持。而綜觀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其電子商務的金融引導方面普遍空白,沒有發揮前瞻力,致使電子商務發展陷入了目標不明確的境地。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部地區強化金融支持以彌補前瞻性不足的損失,西部地區效仿東部地區發揮金融的支持功能,但由于支持內容和方向模糊,進一步拉大了戰略區中國段內部電子商務發展的差距。整體而言,由于金融引導方面空白,金融在支持電子商務發展方面呈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大多集中于當期資金缺口的彌補,注重在網銀平臺上籌集資金,不斷涌現的余額寶、理財通、零錢寶等金融產品是重要渠道,對電子商務平臺上具有潛在競爭力的產業、產品把握不準,金融支持乏力。忽略對自建電子商務平臺的金融扶持,使很多優勢資源沒有真正的網絡展示平臺;忽視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關系的金融協調,使實體經濟此消彼長的替代關系受到了強烈沖擊;輕視對電子商務的專業化金融推動,使我國與戰略區中發達經濟體的差距存在擴大的潛在風險。
在傳統商業模式居絕對壟斷和主導地位的環境中,電子商務出現并沖擊實體經濟是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與其他事物一樣,電子商務同樣存在其發展規律,在經歷了量增階段后,電子商務必然會邁入重質的發展階段,基于一帶一路戰略區提供的機遇,深入分析質變所需要的條件,有利于電子商務平穩進入重質的新常態。
1.鼓勵自建電子商務運營平臺
特色是市場份額的基石,一帶一路戰略區集合了諸多優勢產業、產品、資源,但其區域經濟特色很難在現有電子商務運營平臺上得以充分展示。為開拓市場,戰略區必須自建能夠展示經濟特色的電子商務運營平臺,依據產品特色與目標市場特點設計網絡模板,這在西部地區更加必要、更加緊迫。在“向西開放”戰略指引下形成的一帶一路戰略區是西部地區發展的機遇,諸多產業、產品、資源特色是把握這個機遇的資本,如果措施得力,電子商務將成為西部地區開辟替代性小的自有市場的平臺。審視“東部開放”和“向西開放”兩個不同階段的開放戰略可以發現,前者是我國經濟水平低下時期的經濟戰略,旨在調動我國相對優勢資源提升經濟總量,立足于國內外兩個市場;后者是我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已有手段難以縮小區域差距時期提出的發展戰略,充分考慮了西部的區位條件、經濟結構等因素,這是一個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戰略。此外,不同于化妝品、數碼類產品等,戰略區特色產品需要詳盡的商品介紹模塊細分、物流方案多元化、物流增值保障、所達到標準水平的解讀等。以馬鈴薯為例,其商品介紹中至少應當包括品種特色、營養成分、貯藏要求、國際比價等內容;設置根據品種差異推薦使用方法、制作過程演示等模塊;設計物流板塊,預期不同物流方案的物流效果;明確已經達到的國內外標準,注明各種標準的內涵;支持多語種商品功能介紹,配套買賣雙方溝通的語言同步翻譯軟件等。顯然,只有通過自建電子商務運營平臺,才能全面而充分地展示戰略區的特色資源。
2.明確電子商務是縮小區域差距的商業契機
電子商務是新型商務業態的表現形式之一,對于一帶一路戰略區,各地區必須從意識觀念層面上加以認識,這是市場經濟發展進程中必然的產物,與實體經濟并行。電子商務突破時空限制的發展特點,可使經濟主體以較低的成本在虛擬經濟平臺上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開拓市場,對特色產品和資源豐裕度高的落后地區而言,這是發揮后發優勢將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效益的商業契機。在發展理念上,落后地區應積極主動學習電子商務,明晰特色是市場競爭力的根本,著力自建能夠充分展示產業、產品和資源特色的電子商務運營平臺。同時,應明確電子商務已經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模式和理念,全天候消費替代了定點式消費,個性化定制需求呈上升態勢,一帶一路戰略區在電子商務發展中必須具有創新意識,以準確的前瞻性順應經濟新常態的要求,順應電子商務發展規律的要求。如果戰略區內的落后地區能夠良好地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展示經濟特色,不僅可以在虛擬經濟空間贏得市場份額,而且會因消費好評以零成本加速擴展市場空間。同時,還能快速得到市場反饋的進一步完善產品的相關意見,從而實現落后地區優勢產品與無邊界市場的直接對接,有助于特色產品的綜合品質在順應預期需求的軌跡上螺旋式演進,以市場機制提升落后地區的市場經濟水平,在經濟“質”和“量”的二維空間內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3.發展專業化云物流,提升電子商務發展質量
電子商務推動了物流業的繁榮,但二者發展的非同步性引發了物流對商流的制約,筆者主張運用“云”手段激發物流業內部的良性競爭,提升現有物流資源利用率,[15]因“物”而“流”是占優措施,專業化云物流將成為必然。專業化云物流以產品種類為劃分依據,在正向演進過程中,電子商務平臺上關于某類產品的商流和物流信息匯集于云物流平臺,云物流借助專業人員和軟件甄別資源信息真偽及完善程度等,針對客戶選定的一定狀態的產品設計物流方案,并根據客戶的物流要求推薦物流方案選擇項,每一物流方案都有物流商承諾的送達貨物的品質預期,以便到貨后客戶對產品品質進行比較,如果實際品質嚴重偏離預期,則進入專業化云物流的反向反饋機制,依據信息技術追蹤問題源,由責任主體承擔相關責任。專業化云物流一方面可以促使物流商加強對專業人才的聘用,創新運營模式以保障物流質量;另一方面以市場機制淘汰電子商務平臺中的不合格商流,有助于審核現有標準體系的合理性。一帶一路戰略區啟動專業化云物流建設,在提升電子商務質量的同時,也推動電子商務專業化進程,完善物聯網建設。由于市場機制是專業化云物流運行的主導機制,有助于以低成本明確電子商務中的市場失靈環節,從而明晰政府干預的方向和程度,健全戰略區的市場經濟體系。
4.充分發揮金融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引導作用
在宏觀經濟步入結構性減速的新常態下,盡管電子商務增速依然處于高位,但已經出現了緩和的態勢,謀求電子商務“質”的提升成為必然,這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然而,市場經濟條件下,即使追求量增目標的粗放式發展導致現行電子商務弊端頻現甚至不可持續,只要經濟主體依然有利可圖,電子商務就不會主動轉變發展方式,這是市場失靈的表現,需要政府適時介入,而金融是政府可以利用的有效杠桿。一帶一路戰略區政府應當引導金融在電子商務發展中起關鍵作用,這要求金融必須具有極強的前瞻性,通過完善金融互聯網、創新互聯網金融產品、利率引導、金融參股等多種方式引導電子商務平臺及時引領并收斂于市場需求。為實現這一目標,金融部門必須開展市場調查,對市場前景良好的產業以金融支持等方式推動其電子商務進程;對當前市場競爭力強的電子商務平臺產品以金融參股等方式開拓市場;對發展空間不斷趨窄的產品以提升融資成本等金融抑制手段加以制約。此外,為防止金融對電子商務發展形成壟斷性制約,政府應推動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如推動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多樣化,提升金融部門網絡籌資能力。在金融引導電子商務發展的大環境下,金融與電子商務互選模式能夠提升兩者的協同性,從而使戰略區內各地區的電子商務成為區域經濟特色的展示平臺,顯示電子商務的區域性。
5.制度落差保障電子商務新常態可持續推進
電子商務高速發展是初始階段的常態,宏觀經濟視閾下網絡交易量猛增,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電子商務廣度放量擴張,同時諸多漏洞顯現,電子商務縱深發展是其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無論我國經濟是否處于結構性減速階段,電子商務發展目標由量增向質升的轉變都必然會發生。為抓住電子商務這一縮小區域差距的商業契機,一帶一路戰略區應將區域優勢產業、產品和資源特色充分展示在電子商務平臺上,這需要適宜地改善網絡展示模板、創新經營管理等,即推動電子商務進入展示區域經濟特色的新常態。由于沒有參照系,謀求“質”的電子商務改革風險提升,為推進這一改革進程,政府必須與經濟主體共擔風險,制度落差是政府有效的參與方式之一。制度落差是一種間接的制度優惠,戰略區各地方政府通過設計當地適用的制度落差引導各種資源向優勢產業、產品、資源集聚,創造同一產品在電子商務平臺與其他平臺發展的經濟效益差,提升電子商務平臺運營的相對效率,擴大相對經濟勢差,在形成市場驅動力后,電子商務進入具有區域性的新常態,此后開始逐漸縮小制度落差,由市場來主導電子商務的新常態發展。從表面看,在電子商務由量增轉向質升的過程中,戰略區各地方政府干預較多,但經濟主體受制于有限理性,難以在無政府保障的情況下舍棄當前收益去追逐潛在收益,同時政府能夠在宏觀層面統籌各因素使之明確趨于相對比較優勢及電子商務發展趨勢,因此地方政府設計制度落差是戰略區電子商務進入新常態的保障。
6.處理好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關系
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這一組本應在電子商務發展伊始就處理好的關系至今尚未得到科學界定。在長期的實踐中,兩者已經形成了一種替代關系,盡管電子商務平臺經常創造單日交易量的新高,但其中難免有滯后或提前累積消費的因素。同時,由于監管缺失,電子商務平臺上假冒偽劣貨品充斥,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這一狀況對我國經濟影響有限,而在當前結構性減速的背景下,兩者間的替代關系已經引發了宏觀層面上的實體店關店浪潮。筆者認為,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之間應當是一種競合或互補關系。一帶一路戰略區必須著手轉變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替代關系,只有如此,才能培育出新常態下新的經濟增長點。由于戰略區內差異巨大,各地區轉變的手段與路徑不應遵循某種固定的模式。在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比較高的地區(如東部),針對某一產業打造由電子商務與實體運營共同支撐的產業鏈體系,不僅可以強化兩者間的聯系,而且能夠快速推進供應鏈一體化;在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比較低的地區(如西部),由政府引導本地大型購物中心進入電子商務平臺,能以線上到線下(O2O)的方式緩解物流壓力,規避網絡和實體糾紛,還可通過支持地方銀行發展的方式,讓客戶在實體店刷地方銀行卡時可以享受電子商務平臺成交價的優惠,激發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間的競合關系。戰略區內各地區在明確本地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應存在關系的基礎上,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目標,探索落實兩者間關系的合理路徑是當務之急。
7.完善電子商務立法體系
綜觀一帶一路戰略區,與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國電子商務立法嚴重缺失,致使客戶信息保密、網絡支付安全等很難得到法律保障,網絡交易糾紛出現時,政府仲裁主體大多套用實體經濟法來解決問題,網絡仲裁主體又因多為電子商務平臺運營商而難以公正裁決,因此買賣雙方大多私下解決,而其他消費者則很難在消費評價中看到有關產品效果的真實信息。然而,經濟實踐證明,沒有法律制度約束的經濟終將會因市場失靈而崩潰,完善電子商務立法體系是電子商務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制度根基。需要強調的是,盡管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均為商務業態,但兩者差別很大,不能簡單地將實體經濟法條款復制到電子商務領域,而應立足于電子商務特點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條款。首先,一帶一路戰略區以國家為單位,從國體法層面給予電子商務立法的國家權威;其次,各地方政府結合本地實際,通過附加條款來提高法律的地方適用性。在內容方面,電子商務立法至少應涉及規范買賣雙方交易行為、保障客戶信息安全、懲戒攻擊支付平臺行為、分配第三方平臺沉淀資金收益、物流責任認定、網絡消費詐騙處罰、侵權行為認定等。此外,戰略區內各地區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規范電子商務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說,只有完善電子商務立法,戰略區的電子商務發展才能步入健康有序的新常態。
1.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的內涵
從本質上看,與實體經濟一樣,電子商務是便捷商品與勞務交易發生的場所,只不過其存在于網絡空間。由于種種原因,短期內,電子商務呈現出井噴式發展,使電子商務完成了社會視野中從“新生事物”到“常規事物”的轉變,這是同等時間內實體經濟難以達到的。電子商務業態使人們的消費模式、消費理念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僅僅是變化進程中的一種形式,隨著電子商務經濟滲透度的不斷提高,經濟社會對其提出了“質”的要求,這是量增發展階段的常態方式所不能滿足的,從重量到重質的轉變,使電子商務發展以新的方式步入新常態。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的發展極不平衡,有些國家或地區的電子商務甚至尚未起步,但在互聯網普及的當下,作為市場經濟的產物,電子商務或早或晚都會進入各經濟社會體,無論在怎樣的環境下,都應以符合電子商務發展規律要求的方式適時推進。就我國來看,必須明確電子商務短期的快速發展是消費者出于好奇或追求方便和時尚等的結果,而并非是因為電子商務提供了實體經濟無法供給的商品,正因為如此使進入正常視閾的電子商務弊端頻現,提高“質”的經濟壓力迫使電子商務必須探索新常態模式。首先,必須清晰界定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方式選擇的根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階段進入中高速階段,旨在推動宏觀經濟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在這樣的情況下,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應以競合關系或互補關系來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從根本上豐富市場需求的可選擇性,適應消費理性化進程。其次,一帶一路戰略區的電子商務定位應當源于“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化視野,這是新時期電子商務發展的方向。戰略區各地區無論自身電子商務發展水平高低,都應以國際視角審視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明確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均為商務平臺,為在網絡平臺贏得市場,需要以經濟特色為支撐。因此,各地區應借助電子商務平臺向國內外消費者充分展示區域經濟特色。對落后地區而言,這是低成本快速縮小區域差距的商業契機。因此,戰略區應通過制度等手段引導各經濟要素參與以國際化標準展示區域特色的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最后,“市場主導、政府參與”,創建和完善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戰略區各地區必須明確,電子商務是市場經濟演進的結果,市場在其發展中必須而且只能處于主導地位,而市場自身無法規避的失靈需要政府的參與,宏觀調控必須以政策引導等方式借助金融手段達到目的。在實踐中,我國目前尚無一帶一路戰略視野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不是對原有境內電子商務的簡單修繕,而是新模板的創建。一方面,政府應通過政令等措施引導各地摸清各自存在競爭梯度的經濟特色;另一方面,政府要擁有國際視野,借助金融手段有重點分次序地引導經濟要素創建適宜的電子商務模板,向國內外消費者展示特色產品以及資源等。以市場潛力為標準,在金融引導發揮作用后,由市場來主導具體模板的設置,在市場充分作為的環境中,云物流必然會進入電子商務系統,為國內外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物流服務。針對跨境電子商務運行中出現的市場失靈現象,政府應以法制進行約束,從而擺脫因電子商務“怎樣立法”“什么環節立法”不明確而復制實體經濟立法的窘境,明晰政府參與的方向。
2.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效應
在明確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關系的基礎上,立足一帶一路戰略區,打造“市場主導、政府參與”,由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專業化云物流系統、互聯網金融等構件組成的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其效應將在短期和長期內先后展現出來(見圖1)。從短期看,這一模式有助于充分體現戰略區經濟特色,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增加就業渠道和社會福利等;從長期看,有助于落后地區降低縮小區域差距的追趕成本,有助于綜合消費建議及時順應需求以動態化提升產品競爭力,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這一模式均有利于強化金融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引導,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區互聯互通,明晰市場和政府在電子商務中的定位等。隨著新常態模式的演進,電子商務必將對一帶一路戰略區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

圖1 一帶一路戰略區電子商務新常態模式效應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藏高原區生態補償成本計量及分攤研究”(項目編號:12XJY006)、甘肅省教育廳項目“甘肅牧民定居點文化承載力與定居牧民文化適應力協同研究”(項目編號:2013A075)、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自我發展能力研究”(項目編號:14YB060)、蘭州科技局規劃項目“絲綢之路經濟帶蘭州新區功能定位研究”、蘭州財經大學重點科研項目“甘肅省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模式的理論與實務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邢廣程.海陸兩個絲路:通向世界的戰略之梯[J].學術前沿,2014(4):90-95.
[2]丁曉星.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性與可行性分析——兼談推動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全面合作[J].學術前沿,2014(2):71-78.
[3]、[4]吳磊.構建“新絲綢之路”:中國與中東關系發展的新內涵[J].西亞非洲,2014(3):4-16.
[5]高新才.絲綢之路經濟帶與通道經濟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4(4):92-96.
[6]郭愛君,毛錦凰.絲綢之路經濟帶:優勢產業空間差異與產業空間布局戰略研究[J].蘭州大學學報,2014(1):40-49.
[7]黃衛平.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歐經貿格局新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5(1):84-90.
[8]劉鐵,李桂華,盧宏亮.線上線下整合營銷策略對在線零售品牌體驗影響機理[J].中國流通經濟,2014(11):51-57.
[9]張濱,劉小軍,陶章.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現狀及運作模式[J].中國流通經濟,2015(1):51-56.
[10]、[14]、[15]王娟娟.基于電子商務平臺的農產品云物流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4(11):37-42.
[11]王娟娟.電子商務時代的物流發展分析[J].中國流通經濟,2014(3):54-59.
[1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EB/OL].[2014-03-01].http://www.100ec.cn/ zt/2013ndbg/.
[13]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4-07-21).http://www.cnnic.net. 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責任編輯:陳詩靜
Explore the New Normal of E-commerce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ic Area
WANG Juanjuan and QIN Wei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Lanzhou,Gansu730020,China)
Abstract:In the new normal,China’s macro economy will face a slowing down growth.“One Belt and One Road”i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t for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Asia pacific economic circle and the European economic circle;and it provides us with great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normal,similar with the real economy,e-commerce will launch the change from focusing on weight to focusing on quality. Based on the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the strategy of“One Belt and One Road”,the profound analysis of conditions for the qualitative change will be beneficial for e-commerce to stably enter the situation of new normal. To better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new normal of e-commerce in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ic area,we should provide more convenien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normal,which made of cross 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specified cloud logistic system and Internet finance. With the evolution of new normal,e-commerce will have more profound impact on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strategic area.
Key words:the strategic area of“One Belt and One Road”;electronic commerce;the new normal;mode;explore
[作者簡介]王娟娟(1981—),女,甘肅省蘭州市人,經濟學博士,蘭州財經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生態經濟學、電子商務、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秦煒(1986—),男,甘肅省蘭州市人,蘭州財經大學教師,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266(2015)05-00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