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摘要]旅游業是一個關聯帶動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作為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群體,旅游業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帶動性,對于調整經濟結構和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研究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文獻大量涌現。在綜述旅游與旅游業的基礎上,分別回顧了國外學者和國內學者對于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相關文獻,并對相關研究文獻進行了述評,期望能夠對后續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旅游業;經濟增長;研究綜述
[中圖分類號]F06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2095-3283(2015)12-0058-04
旅游業一直被譽為“朝陽經濟”“無煙工業”,是一個關聯帶動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產業群體。旅游業在21世紀經濟發展中一支獨秀,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已經發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未來還會發展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旅游目的地對旅游業的重視主要源于經濟動機,關注旅游業發展的經濟拉動作用和就業效應。隨著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研究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文獻大量涌現。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進行述評。
一、旅游與旅游業
(一)旅游
實證研究中,學者們總結出了多種方法測度旅游經濟效應,但對旅游的界定卻一直沒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定義,學者們根據自己的研究目的對旅游進行界定。
伯卡特和邁德里克將旅游定義為除為了進行有償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而離開正常居住地作短期外出訪問(或離開家短期逗留別處)的現象[1]。世界旅游組織則認為旅游是一個到觀察環境之外的地方旅行、停留期在一個特定時間之內,且旅行的主要目的不是通過從事某項活動從被訪問地獲取報酬的人的活動[2]。
(二)旅游業
旅游業是吸引游客、運送游客、向游客提供住處,并無微不至地滿足游客需求的一門學科、藝術和經營之道[3]。
為旅游者提供在客源地和目的地往返整個過程中所需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稱為旅游企業,所有旅游企業的集合稱為旅游業,或旅游行業、旅游產業,旅游業需要滿足旅游者在整個旅游過程中的食、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需要。
二、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國外學者對于旅游經濟問題的研究始于19世紀后半期,對于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早期研究以定性研究為主,20世紀中期后則以定量實證研究為主,這些研究基本都以入境旅游為研究對象,研究類型可以分為下列三種:
(一)案例研究
Ghali研究了菲律賓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發現入境旅游對菲律賓經濟增長具有積極貢獻[4]。Tosun以土耳其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入境旅游的發展對于經濟增長有重大貢獻,但這種貢獻具有較強的波動性[5]。Balaguer和Dritsakis分別以西班牙和希臘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獨立的案例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入境旅游是一個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并在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旅游驅動型經濟增長假說理論[6,7]。
(二)傳統計量模型研究
更多的學者則是選擇應用傳統計量經濟模型研究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最常見的模型方法是VAR模型、協整及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這些研究基本都是以入境旅游的數據作為工具變量,代替旅游業的發展,研究結果分為三類:一是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互為Granger原因(Ongan和Demiroz[8];Kim等[9]),即旅游業發展會帶動經濟增長,同時經濟增長也會促進旅游業發展;二是旅游業發展是國民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Narayan和Prasad[10];Brida等[11]);三是經濟增長是旅游業發展的Granger原因(Lee[12]、Nilgun[13])。
(三)動態面板模型
傳統計量經濟模型采用時間序列數據進行研究,鑒于時間序列數據為一維數據,研究局限性較大,部分學者改用涵蓋截面和時間二維的面板數據,動態研究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Eugenio-Martin以拉美國家為研究對象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旅游業發展能夠拉動中低收入國家的經濟增長,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均衡發展[14]。Soukiazis和Proenca以葡萄牙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旅游業發展有助于人均收入增長,進而促進區域經濟均衡增長[15]。
三、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相較于國外學者,國內學者的研究起步較晚,而且早期成果以定性研究為主(如張凌云[16]、申葆嘉[17]),研究結果具有不可驗證性。近年來,更多的學者開始進行定量研究,本文僅綜述相關定量研究成果。
國內學者對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定量研究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利用灰色系統理論或投入產出模型,研究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性;一類是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對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檢驗。
(一)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性
1.灰色系統理論
灰色系統理論由華中科技大學鄧聚龍教授于1982年創立,是一門專門研究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并帶有不確定性現象的應用數學學科。
中國學者創造性地將灰色系統理論引入旅游研究領域,研究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性。張偉和周秉根以安徽省為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旅游業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關聯性較大,與國民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協調性[18]。吳利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國旅游產業與經濟增長具有很強的關聯性[19]。
2.投入產出模型
李江帆等以廣東省為例,喬瑋以上海市為例,分別運用投入產出模型進行定量實證研究,測度了旅游業的產業關聯性和產業波及效應[20,21]。
宋增文、張華初和李永杰利用2002年中國投入產出表數據分別進行實證研究,研究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結論,即中國旅游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關聯性和波及效應,旅游業發展對于國民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前向帶動作用,而且這種前向帶動作用大于經濟發展對旅游業發展的后向拉動作用[22,23]。
(二)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計量經濟分析
運用計量經濟模型與方法研究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文獻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專門研究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另一類則綜合研究旅游業(含入境旅游與國內旅游)發展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
1.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
毛端謙和張偉朋[24]以江西為例、張晨[25]以上海為例、張小軍[26]以河南為例研究入境旅游收入與經濟增長間的關系,通過構建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檢驗,發現入境旅游對經濟增長具有短期促進作用[24,25,26]。張麗峰利用狀態空間模型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國入境旅游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變參數協整關系[27]。
汪莉研究發現,中國旅游外匯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是入境旅游收入不是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經濟增長在一定時期內會促進入境旅游的發展[28]。
蔣滿元的研究則得出了與上述學者截然不同的結論,同樣通過構建VAR模型和Granger因果檢驗,研究發現,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中國的旅游外匯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都不存在顯著的因果關系[29]。
武春友和謝鳳媛應用門限面板數據模型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中國入境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門限效應,但并未得出入境旅游發展能夠縮小區域經濟差異的有力支持數據[30]。
2.旅游業與經濟增長
和紅和葉民強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呈現較強的正向交互響應作用,并且在長期來看響應的程度更穩定、更顯著[31]。武春友等的實證研究則表明,中國國內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而國際旅游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不顯著[32]。
劉長生和簡玉峰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東部經濟增長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遠大于旅游業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中部次之,西部因果關系與東部相反[33]。
柳思維和吳忠才發現我國國內旅游、經濟增長、入境旅游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存在經濟增長到國內旅游、入境旅游到國內旅游的單向因果關系[34]。
王良健等研究發現我國旅游業發展對全國及所有省市的經濟增長均有顯著的正效應,其中入境旅游的作用更顯著[35]。
楊勇研究發現我國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不存在穩定的因果關系,只存在由經濟增長到國內旅游消費的單向因果關系[36]。
趙磊和全華發現國內旅游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在短期內國內旅游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小于經濟增長對國內旅游消費的推動作用,長期內國內旅游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則大于經濟增長對國內旅游消費的推動作用[37]。
四、綜述評析
國外學者對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研究起步較早,既包括定性研究也包括定量研究;國內學者的研究則起步較晚,在大量借鑒國外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最近10年涌現了較多的定量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
國外學者的相關研究,一般都是研究入境旅游與目的地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國內學者的相關研究既有研究入境旅游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又有研究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的。盡管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結論不一,但都表明旅游業是一個關聯帶動性很強的綜合性產業,同時,多數研究表明旅游業發展有助于帶動經濟增長,促進區域經濟平衡發展。
但是,目前的研究還存在明顯的片面性與局限性,這是因為相關研究要么僅限于定性研究,從而缺乏數據支持;而進行定量實證研究的成果要么僅研究入境旅游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要么僅采用單一指標(如旅游總收入)分析旅游業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鑒于現有研究所存在的問題,建議今后的研究者可以考慮引入多種指標進行更加科學合理的實證研究,從而取得更加可信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1]利克里什,詹金斯.旅游學通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2:2.
[2]瑟厄波德.旅游的含義、范疇和度量[A].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論[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1:13.
[3]戈爾德耐,里奇,麥金托什.旅游業教程:旅游業原理、方法和實踐(第8版)[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4]Ghali,M.A.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An Empirical Study[J].Economic Development & Cultural Change,1976,24(3):527-538.
[5]Tosun,C.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Inbou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Turkey[J].Tourism Economics,1999,5(3):217-250.
[6]Balaguer,J.,Cantavella-Jordá,M.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 The Spanish Case[J].Applied Economics,2002,34(7): 877-884.
[7]Dritsakis,N.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for Greece Using Causality Analysis[J].Tourism Economics,2004, 10(3):305-316.
[8]Ongan,S.,Demiroz,D.M.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to the Long-Run Turkish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Economics,2005,53(9):880-894.
[9]Kim,H.J.,Chen,M.H.,Jang,S.S.Tourism Expans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ase of Taiwan[J].Tourism Management,2006,27(5):925-933.
[10]Narayan,P.K.,Prasad,B.C.Does Tourism Granger Causes Economic Growth in Fiji[J].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2003, 2(5): 199-208.
[11]Brida, J.G., Carrera, E.J.S., Risso, W.A.Tourisms Impact on Long-run Mexican Economic Growth[J].Economics Bulletin,2008,3(21): 1-8.
[12]Lee,C.G.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Case of Singapore[J].Regional and Sectoral Economic Studies,2008,8(1): 89-98.
[13]Nilgun,C.Y.Test for the Effect of Tourism Receipts on Economic Growth in Turkey: Structural Break and Causality Analysis[J].Dogus University Journal,2006,7(2):162-171.
[14]Eugenio-Martin,J.L.,Morales,N.M.,Scarpa,R.Tourism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A Panel Data Approach[EB/OL].2004,FEEM Working Paper No.26,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504482,2011-12-23.
[15]Soukiazis,E.,Proenca,S.Tourism as an Alternative Source of Regional Growth in Portugal:A Panel Data Analysis at NUTS Ⅱ and Ⅲ Levels[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08,7(1): 43-61.
[16]張凌云.試論有關旅游產業在地區經濟發展中地位和產業政策的幾個問題[J].旅游學刊,2000,15(1):10-14.
[17]申葆嘉.關于旅游帶動經濟發展問題的思考[J].旅游學刊,2003,18(6):21-24.
[18]張偉,周秉根.基于灰色理論的旅游業與國民經濟關聯性分析[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8,25(2):117-120.
[19]吳利.中國旅游產業與經濟增長相關關系的灰色關聯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10,29(4):136-140.
[20]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業的產業關聯和產業波及分析[J].旅游學刊,2001,16(4):32-38.
[21]喬瑋.用投入產出模型分析旅游對上海經濟的影響[J].經濟地理,2006,26(S2):63-67.
[22]宋增文.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中國旅游業產業關聯度研究[J].旅游科學,2007,21(2):7-12.
[23]張華初,李永杰.中國旅游業產業關聯的定量分析[J].旅游學刊,2007,22(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