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秀花
摘 要:提高語文教師的教學效率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教師的素質,改變教師教學方式,掌握語文教學的主動性,推進學生的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具有深遠意義。如何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效率將關系到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主動性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在學生的成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關乎教育的啟蒙以及今后的發展。在小學教學中注重提高教師教學效率,能夠推動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深度了解,促進學生對于知識的有效掌握,從而在學習中更加輕松和注重個性,擁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對提高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分析,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從而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
一、激發學生學習主體意識,提高學習主動性
學生主體意識的自我認識是實現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一步。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加具有主動性,加快學習的樂趣培養,在學習中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可以使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討、自主提高,能夠在討論中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完成理論作業,深化教學意義。
二、實施差異教學,保證個性張揚
由于小學生存在很大差異,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興趣中掌握必要的學習知識,深入學習興趣內存在的知識,陶冶情操,了解個性特點,激發學生興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針對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來對學生進行專項教育,了解學生之間的不同,建立起新興的教學模式。個性不同是影響教師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個性教學轉換為興趣教學,能讓學生在自由中收獲知識。
在布置寫生字詞作業時,要有層次地進行分配。對于能力強、掌握快的,要能夠在摘抄的基礎上默寫下來;對于能力稍弱、掌握慢的,就需要多寫幾遍。這種差異教學,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三、轉變模式,激活課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通常采用傳統的上課方式,向學生灌輸課本上的固有知識,或者采用傳統的講授方式,老師講,學生聽,不會創新思考,不能針對自己聽到的知識做出自己獨特的見解。我們當前注重激活課堂。所謂“活”,就是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可創力和多變性。
如在引導學生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一”時,教師就可以轉變模式。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說:“小朋友,我們已經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兒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緊接著再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最后用兒歌進行總結,幫助學生記憶。“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這樣就能在轉變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四、注重課堂用語,優化提問方式
課堂上,有近一半的學生最害怕的無非就是被老師提問,自己回答不上來,然后陷入尷尬的境地。這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學生的壓力和負擔。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減負,讓學習變得有效,解決課堂上教師提問方式和學生回復方式顯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講生字時,教師可以這樣來引導,“在識字王國里,小朋友認識的字可真不少,還記得這幾位老朋友的名字嗎?”用這種語言來讓小學生實現認讀,緊接著,教師可以這樣說,“現在,識字王國里幾位有趣的新朋友正等著和大家見面。”教師出示12個生字彩圖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樣,學生就會提高學習興趣,因此可以在課堂上自主學習。
五、培養學生朗讀習慣,增強學習效率
好的朗讀習慣能夠讓學生受益一生,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從而在小學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有所提高。
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在課前或者老師還未進教室前認真閱讀將要講的字和詞,或者詩,通過多遍朗誦,提高自己的記憶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快速理解,鞏固知識。
六、加強學生口語交際,提高溝通能力
讓小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能力,能夠加快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加快師生之間相互融合,從而在教學中能夠減小摩擦阻力,加快師生、學生間的溝通與交流,減小學生學習的負擔,從而獲得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習的成績。
在看圖寫作中,老師讓學生針對自己所看到的事物進行辨別并用話語描述出來。通過讓學生相互交流和探討,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展示自己的口語水平和交流水平,克服學生心理壓力過重的特點,改變羞澀的情緒,從而能夠在學習中有所提高,有所啟迪。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關系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教師實現思想傳授的重要途徑。提高教師教學效率,需要掌握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策略,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積極主動性,從而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鄧淑民.關于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J].都市家教:上,2010(06).
[2]沈剛.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學生之友:初中版,2010(0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