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輝
摘 要: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既沒有學習新課程的新鮮感,也沒有做練習題的成就感,它只是將學生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學習,以達到理清知識體系、鞏固知識結構、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型。相對而言,小學數學復習課顯得更加枯燥乏味,但它是學生數學知識獲得、數學邏輯形成、數學知識應用能力提高的過程,是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因此,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針對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缺失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
小學數學復習課是一個查漏補缺的過程,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總結、鞏固的過程,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重要階段。每個學期末或者畢業總復習時,我們總要用半個月左右或者更長的時間進行復習,但是當我們深入復習課堂就會發現低效、無效的教學比比皆是。因此,對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教學的研究不僅是師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更是新課程縱深發展的要求。下面對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教學提出了以下幾點策略。
一、運用多變的復習形式,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
由于我們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活潑愛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他們集中精力學習的時間比較短,穩定性差,而復習課是對先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查漏補缺的過程,小學生難免會覺得這種課程枯燥乏味,一點新鮮感也沒有,于是很容易課上開小差,造成復習課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尋求能夠激發學生復習興趣的學習方式,選擇學生所熟知的、感興趣的、貼近生活的數學問題來加強復習。例如,在復習人民幣的知識時,我們可以采用現場演示的方法,通過兩人兌換,讓學生掌握人民幣的面值;通過小組購物的方式,讓學生熟悉紙幣的加減法;通過多人合作,讓學生掌握人民幣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二、通過對知識的回憶,讓學生學會反思總結
復習課就是對所學的重點進行學習,它是對所學知識進行回憶的過程。教師要有組織、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重點進行提煉。我的建議是:讓學生看著課本目錄回憶本學期的知識結構,然后對每章知識的概念、原理、方法進行概述,在腦子里建立起本學期的復習知識網絡;對于一些重難點,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查漏補缺,讓學生明白其存在的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倡多種解題思路,激活學生的知識鏈。知識的回憶要先粗后細,難度要逐漸提升,要引導高年級的學生學會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制訂適合自己的復習提綱。
三、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講究復習策略
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的學習實現自我能力的提高。新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老師學會放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因此,學法指導在復習課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實行“授人以漁”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通過掌握數學規律和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例如,一位老師在復習《小數乘法與學習策略》的公開課給予了我深深啟發,這位老師把學生平時的習題進行了匯總,然后分成各個復習板塊,讓學生找出不同類型的小數乘法的解題方法并進行分析,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規律,實現由特殊性向一般性的轉換。
四、重視有效評價,加強學生的參與度
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直接影響課堂的有效性,如果老師在復習課堂上“唱獨角戲”,那么學生勢必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必須改革原有的授課和評價方式,從學生的參與度來分析學生、分析課堂。復習課中,要建立適合學生的評價體系,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學生及時鼓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從而提高復習效率。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組,提前下發復習資料,讓組長分配好每位成員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的好壞來為本組加分,也可以評選優秀成員,增強學生復習的主動性。對于不愿學習的學生,在小組榮譽以及小組成員的監督下,也將慢慢跟上復習的步伐。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復習效率,也讓學生學會了分工與合作以及小組榮譽的重要性,組內的優秀成員還充當了小老師的角色,將組內成員凝聚起來共同進步。
五、老師反思教學實踐,進行有效管理
老師在復習課上花費的心血要比新授課多得多,老師能否積極用心準備復習資料將決定著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小學數學老師是一名撰稿人,需要把復習內容整理加工才能編出好的劇本。小學數學老師也是一名清潔工,需要解答最后殘留的問題,不留死角。如果老師能夠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扮演好這兩種角色,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復習平臺,那么,將會大大提高小學復習課教學的有效性。
一堂好的復習課就像放風箏,學生是風箏,老師是牽風箏的線。只有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老師稍加引導,才能讓學生學有所得,體驗自己在課堂上的價值,提高知識技能,達到復習目的。
參考文獻:
田亮.復習課,怎樣上才算有效[J].河北教育:教學,2010(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