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娟
摘 要:在新課改逐漸受到廣大師生認可的背景下,各種教學法也慢慢出現在小學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是輔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以及引導學生接受知識。導學式教學法尤其體現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也被各小學教師靈活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從導學式教學法的內涵著手,分析其特點所在,并提出如何才能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運用導學式教學法的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導學式;應用方法
新課改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小學數學對于學生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重要途徑,如何巧妙地打開這扇大門,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需要教師選擇合適科學的教學方法,這時候教師應該選擇導學式教學法,以此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學習,愛上學習。而導學式教學法的特點即為引導學生學習,相比于傳統的壓迫性學習更為有效。
一、巧妙地導入新的課程
新課程的導入是導學式教學法的首要步驟,一般情況下教師都會采用情境導入的方法將新知識導入課堂。教師設置一個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進入這樣一個情境中,這樣不僅顯得課堂較為活躍,還能更加有效地將學生帶入課程,避免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教師之所以設立一個生活上的情境,是為了符合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出現的數學小知識,以此增加數學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得到生活處處充滿知識的感悟。生活情景的導入需要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接受能力,例如課程講述兩位數的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相關的工具來模擬兩位數加減法的情境,也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兩位數加減法,這樣能夠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不僅如此,導學式教學法還能夠促進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靈敏度,在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基礎上更加完善自己。
二、引導學生探究新知識
導學式教學法也是對學生和教師之間互動交流、相互聯系的一種考驗。作為一種綜合教學模式,導學式教學法并不是學生單純自主學習。小學生正處于接受新知識的關鍵時期,這種階段需要教師的經常交流,也是對教師耐心的考驗,使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教師需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所學知識重難點,并且以恰當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解決重難點,學生帶有目的性地學習才是攻破學習障礙的基礎要求。新知識的灌輸還需要教師能夠很好地掌握好課堂紀律,這樣才能有效抑制小學生愛玩鬧的天性,引導其快速進入課堂學習模式。同時,教師還需要合理給予學生自由發言的時間,學生的發言能夠使得教師涌現出許多教學靈感,也能夠讓教師明白數學教學中還存在著哪些漏洞,了解學生學習數學的難點所在,這也是搭建師生之間友好橋梁的重要步驟,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起步點。
三、引導學生完成自我檢測
如今有許多課堂教學都主張學生自主完成自我檢測,自我檢測雖然是導學式教學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自我檢測并不是單單靠學生自主完成的,而是在教師引導之下來完成。學生畢竟還處于較小的年齡階段,知識水平限制了自我檢測的能力,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合理引導學生完成課堂教學中的自我檢測。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從情境中理解數學題目的設置與來源,了解數學知識的重要性。自我檢測是學生對于本堂課程的評估與檢測,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學生也要積極對本堂課所教學的知識進行大概評估,以檢測自己哪些地方沒有學好,哪些地方還存在漏洞等問題。教師應該布置難度合理,容易被學生接受的題目來引導學生完成自我檢測。例如,在完成“兩位數的乘除法”等相關知識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多種類型的自測題:
1.汽車每小時行使50千米,自行車每小時行使5千米,汽車行駛了3個小時,而自行車行駛了2個小時,問汽車、自行車各行駛了多少千米?汽車的速度是自行車速度的幾倍?
2.一箱冰棍里面有20支冰棍,一箱冰棍10元錢,請問小朋友一支冰棍多少錢?半箱冰棍又是多少錢?
3.媽媽周末逛商場買了兩件衣服,一件媽媽的,一件爸爸的,兩件一共150元錢,媽媽那件的價格是爸爸的兩倍,請問媽媽和爸爸的那件衣服各是多少錢?
這幾種題型都是出于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這不僅使學生對當堂知識更加鞏固,還能夠有效聯系之前所學過的知識。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還能夠在生活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充當爸爸媽媽的生活小助手。
四、了解學生的困惑并靈活解決
導學式教學法中強調學生的知識解決能力,讓學生在知識無阻礙的優勢下繼續前進。教師需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難點,并且課后可以適當加以知識補充來解決學生的難點。此外,教師還得及時了解學生的收獲,并加以適當鼓勵,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熱愛。
導學式教學法適合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小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生無法接受太死板的學習,小學生的天性比較鬧,教師要制訂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教得輕松,學得有趣。
參考文獻:
方云霞.小學教學導學式教學法探析[J].學周刊,2011(09).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