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遠梅
摘 要:在新課改的教學實踐道路上,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正在被以學生為本的學習思路所替代,現代學生獨立意識的覺醒、自主意識的加強、探究創新理念的樹立,已成為當代語文教學的趨勢和方向。為了適應新課改的標準和要求,亟須建立“以生為本”的語文教學課堂,重視以學生為主的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創建,提倡“主導”與“主體”的有機結合,用動態生成的語文課堂進行語文教學實踐,用互動的、合作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建構快樂的“生本”課堂。
關鍵詞:初中語文;生本課堂;實踐
伴隨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初中語文教育由傳統的“師本教育”轉向以學生為本的“生本教育”,提倡“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價值觀,在尊重學生個性、提倡自主思考和主動參與的學習,教師提供幫助和指導,引導學生在主動學習興趣的開發下,進行主動性的問題思考,并不斷汲取新鮮知識和養分,完成自身初中語文知識的架構。
一、培育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生本課堂,生成動態的學習氛圍
初中語文生本課堂的創建需要扭轉傳統的教學模式,用灌輸式的知識傳送與接受方式并不適合高效學習,而在民主、平等、和諧氛圍中的教學,則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揮和思維的拓展,學生在主動參與的課堂上可以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其主體被充分尊重的課堂上可以自由、快樂地學習,教師和學生在和諧的生本課堂上,可以利用一個個契機,制造出交流、互動的空間,展示出富于個性魅力的語文課堂。
二、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
在新課改的“生本”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個性化特點需要在語文學習中被充分利用,尤其在語文朗讀方面要體現出個性化的朗讀方式,要因材施教,尊重不同學生的語言特點,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方式,教師要在語文朗讀環節中耐心地讓學生進行評議,而不要隨意、苛刻地肆意打斷和糾正,要幫助學生改進朗讀方法,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基本的普通話到順暢的朗讀,再至情感融入的朗讀,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
三、建構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探究
初中語文“生本”理念下的教學課堂,需要建構“以生為本”的自主學習模式,這是由學生的主體意識所決定的。教師要以啟發和引導為手段,增強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思維和學習習慣,用問題置疑或情境創設為線索,進行學生主動思維和拓展探究的學習,在學生主動性參與和深入探究的前提下,達到教學“生本”課堂的建構目標。
在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文《背影》一課中,學生學習到了父愛的深沉,通過對父親背影的刻畫,讓學生感受到父愛的細膩和深沉,體驗偉大的父愛之情。在感受到偉大的父愛之情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質疑:《背影》一文著重講父愛的細膩和深沉,為什么要描述朱自清的家庭背景呢?這部分是不是與內容不符,可以刪去呢?問題一出,學生的疑惑頓生,陷入思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暢所欲言的討論,引導學生用多維的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在疑問和思考的同時,拓展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又如,在《貝殼》一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自己最喜愛的句子,自己去發現、去尋找、去感受文章的美。同時,可以在“以生為本”的教學中,注重語文課堂的多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性思維,為什么非要讓學生和教師是同樣的理解呢?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讓學生對文中的句子進行不同的欣賞,如有的學生可以認為貝殼是堅忍不拔的,有的學生可以慨嘆生命的流華與短暫,有的學生可以感嘆平凡的偉大……教師可以不需要對此進行一一評判,只要對學生給予贊賞和鼓勵即可,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中的人生情懷和哲理思考。
四、打造互動、合作、交流的學習平臺
初中語文的學習需要建立一個“生本”課堂上的互動平臺,讓學生在互動、合作、交流的學習平臺下進行情感的體驗,成功的滿足感和主體的創造意識構建,學生在主動性的課堂上,通過愉悅的輕松體驗,會有意想不到的知識收獲。
在初中人教版《孔乙己》一課中,教師可以針對初中生自由、活潑、好動的特點,創設一個表演的學習平臺,讓學生根據文中的角色和情節故事,展開交流與溝通,讓學生自主扮演“孔乙己”“我”“酒館掌柜”等角色,引導學生進行劇本改編并個性化的表演,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深入把握課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內心情感世界,體會出文中的社會氛圍及時代背景。還有,在“動物世界”的語文課文部分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競賽,讓學生興趣盎然地扮演松鼠、金龜子、大熊貓、蟬等角色,在自由合作的交流與互動中,體會到不同的動物知識,體驗到不同的審美價值觀,從而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合作的愉悅心理。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的生本課堂需要教師的精心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參與,要遵循“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理念,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思維特色,打破常規,不拘一格進行語文生本課堂的創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思維,在平等、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中,把握語文課文內容的精髓,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促成生本課堂的動態生成。
參考文獻:
[1]鄒林花.如何讓初中語文課程綻放活力[J].文學教育:中, 2011(04).
[2]蔣義清.初中語文積累之我見[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 2011(03).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