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韻
摘 要:教學的有效性是教育教學的必然要求,是教育教學追求的目標。如何認識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不僅是理論問題,也是實踐問題。科學認識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對教育的負責,也是對社會和學生的負責。
關鍵詞:教學有效性;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教育質量
隨著當今時代經濟、科技競爭加大,教育競爭也日益激烈,如何提高教育效益是當今教育界探討的熱門話題。因此,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師不斷研討的問題,也是需要教師迫切解決的現實難題。本文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談談對提高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提高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應注重處理好學生質量、學生素養與學生評價的關系問題,處理好教育教學的結果與過程關系,也需要注重處理好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與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關系,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地位的關系等。本文著重談談以下關系。
一、提高政治課教學有效性應注重處理學生質量、學生素養與學生評價的關系
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最終體現在能否提高學生的質量和學生素質,也就是學生能否掌握所應學的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特別是政治學科獨特的價值是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如何評價學生的質量和素質呢?這就牽涉學生的評價問題,也就是檢驗學生的質量和素質問題。可是教育教學的工作對象是特殊的,不是像工廠加工的產品,這些加工的產品可以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能檢驗質量是否合格。但是,由于科學技術手段的局限,許多產品生產后很長一段時間,人們并不能發現這種產品對人類的危害,只有經過很長時間人們的使用或者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人們才發現這些產品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是有害的。也就是說,這種產品的質量是有問題的。如食品糖精,某些醫藥等產品被停止生產和使用。這就告訴我們,即使通過一定科學的技術手段也很難檢驗產品的質量問題。
可是,教育的工作對象是人,是一種特殊的“加工對象”,如何評價教育質量和學生的質量、素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二、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五)促進建立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指出:“本課程要改變過分注重知識性和單一性的紙筆測驗的評價方式,立足思想政治課素質的提高,建立能夠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評價機制。既要考評學生掌握和運用有關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們的思想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采用多種方式,全面反映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這就告訴我們,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既要考查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學生的思想狀況發生積極變化的過程,考查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發展狀況。但是,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狀況不可以通過簡單的測試就能檢驗出來,是一個長期形成、發展的過程。
所以,提高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既要重視學生紙質測驗結果,更要注重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思考如何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發展的問題,這才是我們對學生負責,對教育負責。
二、提高政治課教學有效性應注重處理教育教學的結果與過程關系
教育教學的結果與過程是一對矛盾,教育的結果是培養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建設者。但是,這一教育結果對學校來說太遠了,對教師來說,也太遠了。因為,學校只是處于實現這一結果的前端。因為人才的培養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社會、國家對教育的評價也不能等到幾十年之后,學校也不可能等待。學校只是教育培養人才的一個過程,也只是人才成長的一個階段。所以對教育的教學評價不能只看結果,必須注重教育的過程。因此提高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注重教育的過程。
所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能考試、會考試,考出優異成績,更應注重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當然,學生能考試、會考試,對學生本身來說也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這只是考查教育教學的結果,考查教育教學有效性的一個方面。但教育教學更應從深層考慮,提高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更應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對學校負責,也是對學生負責,更是對教育負責。
三、提高政治教學的有效性應對措施
教師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需要面對處理好學生質量、學生素養與學生評價的關系問題,教育教學的結果與過程關系問題等矛盾。就如何處理好這些復雜的矛盾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利用好教材,讓學生基礎知識學得扎實
思想政治教材內容知識的構建很合理,需要學生完全掌握的內容用正文簡潔的語言進行表達,因此對這些內容需要花大力氣讓學生充分地理解和記憶,以及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運用,能夠應用這些基本知識解決考試中考查的知識點,為此,需要配合適當試題訓練,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2.課堂上需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教育教學效果最終體現在學生身上,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也決定于學生,因而學生素質如何可以決定教育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在思想政治課堂上,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教學。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以及展示點評等環節讓學生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學會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可以引發學生探索,開發學生智慧,可以提高學生素養,讓學生的學習終身受益。
3.思想政治課堂上需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雖然教育教學的成敗關鍵在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并不能否定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學生在知識容量以及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都跟教師存在一定差距,而且學生的社會知識與經驗很欠缺,也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該發揮教育教學的主導作用,應該思考和解決怎么啟發學生去積極思考問題,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去引發學生思考,以及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教學中學會思考什么,怎么思考,這樣提高學生科學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遇到問題去處理的能力和思考能力,才是教育教學有效性根本所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和提高學生自身素養,會讓學生終身受益。
提高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是不斷探索的課題,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教育教學中急切解決的實踐問題。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實踐的發展,人們將會有更加深入地思考,不斷探索更加合適的、科學的提高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