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升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適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數學課程標準前瞻性地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索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構造適合于初中數學的現代教育方法,有利于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教師教學效益,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高效課堂”關鍵在兩個方面,即教師與學生,也就是教與學,是主導和主體的關系。
一、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大大提高知識傳播的能力
傳統的教學手段所傳送的信息是單向的,知識的傳遞主要依靠教師課堂上的講授,并輔以圖形、圖表的形式。這種教學表現知識的方式和手段單一,表現能力和信息量也是有限的,僅僅依靠板書傳遞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而初中數學中大量抽象性的概念、直觀性的圖形,則難以表現,影響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全面掌握,同時傳統課堂教育缺乏實踐,不利于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主動地建構知識,不利于學生對知識深層次的理解。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使抽象的知識得到形象的展示。
1.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如在“二次函數的圖象”教學中,利用幾何畫板分別畫出函數y=ax2,y=ax2+k,y=a(x-h)2,y=a(x-h)2+k的圖象,并平移圖象比較它們的形狀和位置關系,得出拋物線y=a(x-h)2+k是由拋物線y=ax2如何移動得到。有的學生得出了先左右移動得到拋物線y=a(x-h)2再上下移動得到拋物線y=a(x-h)2+k的結論,有的學生得出了先上下移動得到拋物線y=ax2+k再左右移動得到拋物線y=a(x-h)2+k的結論。再進一步分析得到,圖象上各點的移動與頂點的移動一致,所以只需掌握頂點的移動就可以了,并很快找到了頂點的移動與參數h,k之間的關系。通過動手實踐,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同樣的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嘗到了獨立思考的樂趣,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
能力。
2.有利于培養創新意識
因為“疑問”能使學生心里感到茫然,產生認知沖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凸顯創新,因此,“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學習的關鍵。初中數學的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抽象性,但數學的許多概念和定理都有較強的實際背景,傳統的語言表述和圖形描繪很難將問題的來龍去脈講清楚,因此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綜合處理技術使教學更生動、形象、直觀,使一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抽象知識變得生動和具體,達到師生互動。如在“有理數的加法”教學中,用多媒體計算機出示一幅小明同學在直路上行走的情境圖,通過演示兩次行走的方向和距離,并先后閃動第一次運動和第二次運動走過的路線,再閃動總路線,揭示兩次運動的和與有理數加法的聯系。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直觀展示小明兩次運動的全過程,創設了學生實際生活的環境,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研究、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在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優勢,給學生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思索的心態,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的培養起著重要作用。
3.有利于認識數學本質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的整合要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許多數學概念和數學思想都是在“運動”的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比如空間與圖形教學中的不動點問題、線段的定比問題、代數教學中的定值和極值問題等。可以說,運動變化是數學的靈魂。但傳統的教學手段難以實現這樣的“運動”情境,一般只能隨機地抓取運動過程中的某個狀態,然后借助這個特定的狀態討論有關性質,因而往往是教學中的難點。而現代信息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如問題“有A、B兩村莊在一河的同側,現要在河岸a上建一水泵站,分別向A、B兩村莊供水,水泵站應建在河岸的何處,才能使所用水管最短?”我們可以作點B關于直線a的對稱點B′,再連結AB′得到與直線a的交點C,點C就是所要求的點。對于證明,傳統方法是在直線a上任取一點D,再利用對稱性及三角形三邊關系進行證明。雖然老師會一再強調結論與D點的選取無關,但由于該性質討論的載體是一個特定的狀態,所以不少學生實際上并不能完全理解。對此,我們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畫出該圖后,先利用動畫翻折CB′與CB重合來說明水管AC+BC的長就是AC+B′C的長,然后在直線a上拖動點C,當點C不在線段AB′上時,比較折線ACB′與線段AB′的長就很容易得出結論。又如函數是中學數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它的概念和思維方法滲透在中學數學的各個部分;同時,函數是以運動變化的觀點對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一種刻畫,這又決定了它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材料。為了解決數形結合的問題,在有關函數的傳統教學中多為教師手工繪圖,但手工繪圖不僅不精確、速度慢,而且只能取幾個特定的點,學生對畫出的圖象與解析式之間的關系不理解。而用幾何畫板來畫圖,不僅快速直觀,而且可動態演示圖象的繪制。還可從少到多地取點,直至形成整個圖象,從而讓學生理解函數圖象是由所有符合解析式的點所組成的集合這一內涵。
二、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被動為
主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師面對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學生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注意力的集中,影
響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
1.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期的應試教育和日益泛濫的題海戰術早已扼殺了初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厭學現象已普遍存在。此時,適時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乘方”的教學中,通過網絡下載播放國王和大臣下棋的故事片。看后讓學生討論:大臣的要求是否能得到滿足,大臣要的麥粒有多少?通過思考不僅幫助學生理解了乘方的意義,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又如在剛接觸幾何時,老師可以利用電腦呈現如下圖所示的兩組線
段,要求學生分別判斷每組線段中兩條線段的長短。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分別運用動態的旋轉、平移、隱藏等手段,去除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附加因素后再讓學生觀察圖形并進行相應的判斷。讓學生意識到:眼睛所看到的直觀圖形其實并不總是完全可靠的,許
多錯覺可能會欺騙自己的眼睛。幾何就是研究圖形形狀、大小、位置關系的一門學科,從而引起他們對這一學科的興趣。
2.能集中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一項重要技術。多媒體能綜合處理和控制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活動視頻等多種形態的媒體信息,按照教學活動的需要在諸多媒體之間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系,并把它們有機組合并呈現出來,同時完成一系列的人機交互操作,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外部刺激,建立起立體的教學課堂。運用得當,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從而提高聽課效率。如在教學“一次函數圖象”時,利用幾何畫板,給出不同的參數,學生在電腦上畫出圖象,充分感受圖象的性質,讓他們參與其中,進行人機交互,這樣就不容易分散注意力。
綜上所述,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入手,在
構建高效課堂中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
分散難點。提倡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這樣的課堂教學能不高效嗎?
參考文獻:
王萍.現代教育技術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內江科技,2008(07).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