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崇活
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逐漸形成的關鍵階段,要做好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培養,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以及樹立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隨著當前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踐,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也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對學困生的德育管理還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問題。對初中學困生德育問題進行較為深入的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初中階段;學困生;德育;反思
初中學困生的德育工作也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進程在不斷更新變化,我國對初中學困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也在逐步從理論到實踐轉變,并根據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引導。本文是關于初中學困生德育問題的幾點反思。
一、當前對初中學困生進行德育的必要性
1.當下的家庭教育觀念逐步功利化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競爭也開始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學生的升學競爭和就業壓力,使家長不得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學業上,與孩子相關的生活內容都離不開如何提高學習成績和培養更豐富的興趣愛好,這在潛移默化中忽略了對孩子思想和情緒上的關注和培養,使孩子對善良、誠信、自信、愛都沒有深刻認識。所以,在初中階段學校有必要對學生的品德、思想、情緒和價值觀等進行培養,并根據需要必須對思想政治教學和學校的德育工作進行改革。
2.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意識的多元化趨向
在當前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大發展的時代,人們更加注重對利益和物質的追求,把對財富的追求看成非常重要的過程,因此對追求過程中的效果和質量有一定的重視,無形之中就會形成利益化。在這種趨勢下,學生上學讀書學知識的意義開始功利化,其中最為普遍的是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夠找一個既賺錢又體面的工作。這是現實,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基于這種趨勢和影響,更應該教育初中學困生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二、初中生進行德育的難點
1.學生所具有的認識偏差
學生在認識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學習方面一些學困生對學習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礙,從而對整個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出現考試失利的狀況,這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讓這部分學生開始在學科失利的課堂轉移注意力,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上課睡覺、講話、看小說等,這種現象會導致學生出現學習困難,長此以往會惡性循環,思想也受到腐蝕。在這種情況下,存在的對學習的認識偏差其實是一種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學校作為教育主體單位,沒有進行正確引導和使用更加合適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想成長和正確意識的培養,再加上學生不斷接觸不健康的社會輿論,從而失去成長的方向,逐步迷失在物質世界里,因此在認識上不知不覺地誤入歧途。這就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了思想和心理障礙,輕者缺乏積極向上且樂觀的情緒和心態,嚴重時則會淪落到喪失思想道德、缺乏人生理想和追求,甚至產生反社會行為。
2.初中階段的學生偏激,抵觸情緒大
學困生的形成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多數學困生是由成長生活學習的環境導致的。如今家庭教育更多的任由孩子自己做,實際上是一種溺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形成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一旦與自己的出發點和選擇不符合時就會出現情緒不穩定或者發脾氣的現象。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孩子正處于思想和個性形成的過程中,如果因為情緒上的這種現象造成在學習上的抵觸和對老師教學的對立,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厭學情緒,在這種情緒下,學生很容易對自己的學習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導致他們整個初中階段學習和道德教育的失敗。
三、如何加強對初中學困生的德育
1.轉變對學困生的觀念和態度
老師可以通過更加平等和親切的態度來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上的困難,以朋友的姿態與學生之間建立親密的關系,通過這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這樣也可為學生德育提供一個更為尊重和信任的方式和平臺。
2.使德育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德育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同時還會無形中使學生覺得有一種被束縛的感覺,所以要從這一點出發,為德育增添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使其更加生活化,并通過學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來體現德育的重要性。
初中學困生的德育工作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學生正確思想意識和觀念的形成,所以教學者要根據需要找到適合學生和樂意接受的教學方式來引導教學,教育和引導學生的德育工作。
參考文獻:
[1]梁炳釗.對當前初中學困生德育的幾點反思[J].理科考試研究,2014:96-97.
[2]馬素珍.對當前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幾點反思[J].青 少年日記,2015(98):51.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