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頔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鐵嶺技師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8
?
當前行政訴訟法實施過程中存在問題與完善的思考
邱頔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鐵嶺技師學院),遼寧鐵嶺112008
摘要:當前的行政訴訟法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本文主要對當前行政訴訟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表述了對完善當前行政訴訟實施過程的思考。
關鍵詞:行政訴訟法;存在問題;思考
我國的行政訴訟法是從1990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隨著行政訴訟法的實施,行政機關行政執法水平和行政效率都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通過法律手段有效的調整了公民和官的關系,保證了國家的長治久安。但是在行政訴訟法實施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到了行政審判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一、當前行政訴訟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行政訴訟案件中有很多非正常撤訴的案件
我國有很多行政訴訟案件,也不乏有很多撤訴案件,在所有撤訴案件中,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正常撤訴案件,另一類為非正常撤訴案件,而且這其中非正常撤訴案件居多。造成行政訴訟案件非正常撤訴的原因可歸納為兩個:其中一個原因是行政機關運用不良手段對原告進行威脅、恐嚇、甚至是欺詐,要求原告單方面去撤銷告訴,或者行政機關會通過對原告行使訴訟權設置障礙,對原告進行百般刁難,逼迫原告必須撤訴[1]。另一個原因是審判人員徇私枉法,為了給行政機關照顧而對原告進行變相調解,行政審判人員會通過說服被告,讓被告與原告進行私下調解,來讓原告同意撤訴;或者行政審判人員直接出面勸服原告或者動員原告來撤銷訴訟。
(二)行政審判困難
現今的行政訴訟法的實施實施過程中存在著行政審判困難的問題,造成行政審判困難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點,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律規定了行政機關可以成為行政訴訟中的被告,而我國的黨組織卻不能做行政訴訟中的被告。于是就有了法律空隙可鉆,一些政府以及政府部門為了規避法律責任,把所有可能被作為行政訴訟被告的行為,都由黨委或者黨委書記去執行。這樣行政審判機關就沒辦法對黨組織進行行政審判,造成行政審判困難。第二點,權利參與行政審判造成行政審判困難。現在這樣的情況真的是屢見不鮮,上級機關或者機關領導,因為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問題會通過運用權利來干涉行政審判工作的進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與我國的司法體制有關,因為司法體制的限制和制約,嚴重的阻礙了行政審判人員去正確和公正的形使行政審判職權。在我國法院與行政機關是包容與依附的關系,這就從根本上說明了我國法院獨立審判的權力受到了壓制,同級行政機關或者是上級行政機關往往掌握著審判機關的人員、錢財、物質等的審批權,具體表現為:一是,當審判機關在發放工資、獎金以及修建辦公樓和置備辦公設備時都需要通過行政機關的審批;二是,審判機關的人事任命都是由行政機關來進行執行的;正因為如此,法院審判機關在辦理行政訴訟案件時總會受到干擾,使得行政審判工作難以獨立執行。
(三)公民的行政訴訟意識低
行政訴訟案件雖然隨著行政訴訟法的頒布在不斷的增多,但是相對于民事訴訟案件和刑事訴訟案件來說,行政訴訟案件的數量遠遠不及它們的數量。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不是因為行證爭議少,而是公民的行政訴訟意識低下,沒有去和行政機關對峙的勇氣或者根本就沒想過和行政機關來對峙。造成公民行政訴訟意識低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才剛從漫長的封建社會步入現代社會,人們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錮,認為民不能與官斗,所以一直對于行政機關抱有畏懼和敬而遠之的態度。這種思想嚴重的影響了公民對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在公民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的侵害時,第一反應就是自認倒霉,然后干吃啞巴虧。由于公民的這種意識,導致了行政訴訟案件的數量相對較少。
(四)行政裁判執行困難
行政裁判執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判定行政機關返還財務;二是,判定行政機關賠償損失;三是,判定行政機關賠禮道歉;四是,判定行政機關限期履行法定職責。造成行政裁判執行困難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有些被執行組織經濟條件差,沒有辦法對其執行判決;二是,有些行政機關因為自恃權高位重而無視法院對其執行的判決;三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存在,地方政府會因為各種借口,來阻止法院執行判決。這些原因的存在,造成了法院的行政裁判執行困難。
二、對完善當前行政訴訟法實施過程的思考
(一)對現行的行政審判體制進行改革
對現行的行政審判體制進行改革,就要從法院的獨立性開始入手。將地方各級法院中的行政審判庭單獨成立行政法院。將行政法院設立在省會,由行政法院的派出法庭專門負責對省內市、縣、區行政巡回審判中的所有行政案件的監督。關于行政法院的人事任命以及經費方面,可以借鑒外國的管理方法,在審批國家預算時,專門劃出一定比例的預算費用直接給予全國各省、州的審判機關,來確保審判機關在經費以及人事的方面不會受到黨政機關的壓制,以達到審判機關獨立辦案的目的。
(二)完善當事人制度,有力的保護訴權
要完善當事人制度,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放寬原告資格。我國現在已經將行政訴訟資格從以前的行政相對人、競爭者、納稅人、環境保護者、行業組織具有原告資格的代表,放寬到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厲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其都具有原告資格。但是國家行政訴訟法對于利害關系的界定尚不明確,所以行政審判人員在放寬原告資格上仍然十分謹慎,這就使得國家放寬原告資格的本意沒有得到體現。在對于原告資格的確定中,可以直接定為只要因為行政行為而受到利益損害的人都具有原告資格。二是,重新界定被告人資格,簡化被告制度。重新界定被告人的具體做法是,將原有的“行政機關或授權組織”來表述被告改為由“公務法人”來表述被告,這樣不僅可以將被告對象完全涵蓋,而且也是一種對行政訴訟被告制度的簡化,進而可以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還可借鑒國外的做法來簡化行政被告制度,具體為一般以做出行為的機關或者官員來作為被告,當無法確定行為主體時就由同級政府來作為行政訴訟被告。這樣做既可以簡化確定被告的繁瑣,又可以強化政府對其下部門的監管。
(三)健全行政審判程序
要健全行政審判程序就要先做到貫徹正當程序理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根據行政訴訟的特點,建立獨立完整的行政訴訟審判程序,使得行政訴訟完全從民事訴訟中脫離出來。二是,完善行政起訴制度,根據我國國民的行政訴訟意識低,來適當的延長行政訴訟起訴的期限,充分保障行政關系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三是,妥善處理行政訴訟和行政復議的關系,使救濟渠道一直保持暢通。四是,從約束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入手,明確司法審查的標準。五是,明確證明標準,其原則為明顯優勢證明標準,其補充為優勢證明標準和排除合理懷疑。六是,增設行政簡易程序,由雙方當事人動議或者法院審查后采用簡易程序,將所有程序都簡化,來提高訴訟效率。七是,完善行政裁決制度,來為當事人提供完整的救濟。
(四)完善訴訟執行程序與非訴訟執行程序
完善訴訟執行程序與非訴訟執行程序的具體做法有:一是,可以將執行困難的案件交由更高級別的人民法院來負責執行,這樣做可以排除地方政府的干擾。二是,通過借鑒外國先進的經驗與做法,來完善我國的執行程序。三是,要對于非訴訟行政執行事項保持明確,將法院權限與行政機關權限進行科學的劃分,使得行政機關不會干預法院的行政審判,而且可以在法院的權限不夠的地方進行援助。四是,加強非訴訟執行審查的程序性,建立執行訴訟制度。這樣做不僅可以給予當事人申辯的機會,而且可以保證公正,因此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樹立法律權威。
三、結語
當前的行政訴訟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國家和政府以及法院審判機關必須要重視這些問題,采用多種措施和方法來不斷完善行政訴訟法,加大行政訴訟法的執行力度以及提高對行政訴訟法實施過程的監督。
[參考文獻]
[1]江必新.完善行政訴訟制度的若干思考[J].中國法學,2013,01:5-20.
[2]劉恒.實施行政訴訟法面臨的若干問題探析[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01:55-62.
中圖分類號:D92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6-0178-02
作者簡介:邱頔(1981-),女,遼寧鐵嶺人,本科,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鐵嶺技師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訴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