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翱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
探索我國新時期反腐倡廉制度建設
陳翱
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蘭州730000
摘要:為了遏制腐敗的蔓延勢頭,我國對反腐敗形勢做出了基本判斷,實踐證明制度反腐是治理腐敗的有效對策,本文從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和不想腐的自律機制來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
關鍵詞: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治理腐敗;
腐敗具有極強的危害性,不僅損害國家和政府的形象,破壞政府與人民之間的信任關系,而且危及政權穩定,阻礙經濟發展和侵蝕思想文化。在不斷借鑒古今中外反腐敗的經驗中均證明制度反腐才是遏制腐敗的治本之策。因此,推動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既是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形勢的客觀需要,也是回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一、準確判斷當前反腐敗形勢是實施反腐倡廉工作的前提條件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開展了一場持續深入、成效顯著的反腐敗斗爭,深受黨和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反腐敗斗爭雖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效,但是成效是階段性的,腐敗問題依舊突出。盡管防治腐敗力度加大,腐敗現象易發多發仍在上演。群眾對反腐敗抱有極大的期望,仍需清醒地認識到腐敗現象短期內難以根除。
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王岐山指出:“2015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281.3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53.4萬件,立案33萬件,結案31.7萬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33.6萬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處理1.4萬人。”一方面表明我國反腐敗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另一方面表明腐敗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治理腐敗刻不容緩。當今我國腐敗問題出現了新的特征,具體表現如下:
從腐敗案件特點來看,窩案串案頻發,查出一個案件牽扯出一個系統的人,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污染了該市的政治生態。
從腐敗現象涉及的領域來看,在某些領域呈現多發態勢,尤其是在公共工程、礦產資源、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采購等領域的投標招標方面,更是成為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重災區。
從腐敗形式上來說,腐敗形式多樣化、隱蔽化。不少腐敗干部通過配偶、子女、情人或親戚等特定第三人代為收受巨額利益。雅賄作為賄賂形式的新變化,逐漸暴露在公眾視野,一些官員利用制度建設的缺陷,故意混淆正常愛好、人情往來與收受賄賂的界限進行受賄。
二、明確制度建設的重要地位是推進反腐倡廉工作的根本保障
制度建設作為反腐倡廉的根本性措施,必須常抓不懈,才能發揮制度反腐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規范性與引導性,約束性與懲戒性的功能。因此,加強新時期我國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凝聚制度反腐的共識,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基礎。
(一)加強制度建設是國際反腐敗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
加強制度建設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反腐敗歷史經驗和最新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順應了反腐敗的實踐要求和全體人民共同反腐的堅定決心,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如果沒有將反腐敗實踐成果制度化,那么古今中外的優秀廉政經驗將無法得到繼承和發展,更不可能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腐敗問題提供解決之道。
(二)加強制度建設是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核心
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是針對當前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勢作出的戰略部署,而加強制度建設事關我國實施懲防腐敗體系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制度在懲治和預防腐敗中的保證作用,是構建中國特色反腐倡廉制度體系的應有之義。
(三)加強制度建設是有效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根本之策
制度建設具有預防和懲治的雙重功能,不僅能夠通過制度改革和創新來消除腐敗產生的條件和土壤,而且能夠依照制度來懲罰和治理腐敗行為,達到標本兼治,從源頭上防治腐敗。
三、建立健全制度規范是保證反腐倡廉工作的長效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重要場合多次發表關于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系列講話,折射出新時期我國腐敗治理的軌跡,對反腐倡廉制度建設事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深入研究新時期我國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對于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具有關鍵性的意義,有利于推動反腐倡廉工作機制常態化、長效化。首先,遏制腐敗現象滋生蔓延勢頭,建立不敢腐的懲戒機制。
不敢腐的意義在于使眾人對腐敗心存畏懼,不敢去觸碰反腐的底線,一旦觸碰,必將遭到法律的懲治。以零容忍態度反腐,堅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懲,有貪必肅,及時發現問題,嚴肅查辦發生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和群眾身邊的腐敗案件。盡管目前不敢腐的氛圍已經形成,但仍需將其納入制度范圍,發揮制度的規范作用,使領導干部和公眾的行為在法律制度的范圍內運行,實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總而言之,建立健全不敢腐的懲戒機制必須以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為前提,以零容忍的反腐態度為基礎,以發現案件就立馬懲處腐敗的強有力措施為內容,以達到懲戒震懾效果為目標。只有堅定反腐信心與決心,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零容忍反腐的風氣,才能扭轉腐敗高發多發的勢頭,使科學治理腐敗工作獲得最廣泛的公眾認同,達到正本清源的實效。
其次,加強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機制。
腐敗的實質是權力的異化,權力配置不科學、使用不規范、監督不到位是目前腐敗易發的重要緣由。因此,必須推進依法用權、依法反腐,從而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機制。
科學配置權力,需做到權責統一,有權無責必定導致腐敗,有責無權無法使責任發揮最大效用,必須使權力與責任對等。制定并公布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是轉化政府職能的最佳方式,也是推進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目標的途徑。權力清單必須明確法定權力,真正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無授權不亂為;厘清權力界限,真正做到權力不越位、不缺位;責任清單必須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做到法定責任必須為。負面清單指的是企業不該做什么,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理清上述三種清單,對于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激發社會活力具有積極作用。
規范使用權力,必須做到權力公開運行,才能防止權力被濫用和錯用。權力如果缺少制度規約,容易造成權力亂用、權力尋租、權錢交易等腐敗現象。讓權力在陽光下依法運行,使權力運作的每一環節都暴露在陽光下,使之沒有不為人知的暗角或監督缺位的死角,更有利于消除暗箱操作的條件和抑制權力腐敗的滋長。
強化權力監督,必須構建嚴密的監督體系,整合監督資源,發揮監督合力。只有堅持在黨的根本領導下,總攬全局,把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政府專門機關監督、政協監督、司法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多種方式有機結合,把上下級之間的相互監督也列入其中,在統一領導的基礎上,協調各方監督力量,發揮監督主體的優勢,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監督工作格局,實現監督的整體效能。
最后,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建立不想腐的自律機制。
歷史經驗證明,一旦出現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就會導致思想防線失守,行為失范,最后釀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才能避免出現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的惡劣后果。增強宗旨意識,才能更好地踐行群眾路線,做到克己奉公、執政為民,讓人民群眾擁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只有筑牢思想道德防線,才能防止思想決堤、侵害領導干部的靈魂進而損害黨和國家的健康肌體。
只有常做到嚴于律己,不斷增強黨性修養,自覺遵守廉潔自律的相關規定,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不嚴,行為必會失范,進而與群眾離心離德。腐敗就是人心背離的典型現象,因此,堅定不移地反腐敗是順應人心、順應民意的重要舉措。領導干部必須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講黨性、重品行、做表率,堅持學與用、知與行相統一,從思想上筑牢防線,在行動上防微杜漸,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真正成為頭腦清醒、政治明白的好官員。
[參考文獻]
[1]王岐山.全面從嚴治黨 把紀律挺在前面 忠誠履行黨章賦予的神圣職責——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2016-01-25(4).
作者簡介:陳翱(1991-),女,漢族,湖南湘潭人,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3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13-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