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斌 吳嬌賢(西南大學,重慶 404100)
淺談調性化和聲在鋼琴伴奏中的運用
秦武斌 吳嬌賢
(西南大學,重慶 404100)
【摘要】鋼琴伴奏在音樂專業中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專業,它除要具備一定的鋼琴功底之外,還需要具備多種學科的理論知識,尤其是和聲學顯得格外重要。在樂曲伴奏中,如果能根據音樂風格設計出恰當的和聲,不僅可以使得樂曲在樂思的陳述中起到補充和襯托的作用,而且還能使音樂的表現力得到更大的擴展。本文立足調性化和聲在鋼琴伴奏的實際運用,從和聲、節奏、終止式等方面論述調性化和聲在鋼琴伴奏中的作用,以期能引起廣大鋼琴伴奏者對和聲學理論知識的重視,提高鋼琴伴奏的質量。
【關鍵詞】和聲;伴奏;體現
我們通常將“大小調和聲”稱為“調性化和聲”。而調式化和聲是指“大小調和聲體系”之外的其它調式體系音樂,我們也稱其為 “非調性體系”的音樂(如:五聲調式、中古調式等)。二者是有區別的。調性化和聲的結構是以其自身音級的功能性、邏輯性為原則的,我們通常也稱其為功能性和聲。在調性化和聲體系中每個調式音級的功能意義都是非常明確的,主音在調式中對調式的每個音級都有著絕對性與中心性,是調式中最為重要的音。一般來講調式和聲側重的是橫向的線條與旋律的走向,而調性化和聲則不然,它側重的是縱向的和弦結構發展及調式中主音的確立。
我們通常講的調性化和聲一般是指歐洲的大小調和聲體系,相對調式化和聲,它更能夠明確其調式,對調性功能的穩定性也有著很大的作用。同時在和聲的進行中,調性化和聲也是極其重視有效的和聲序進的,因此我們說調性化和聲是有規律、有邏輯的。調性化和聲體系對我國近代音樂的發展也起了舉重若輕的作用。因它特有的和弦結構形式,由穩定到不穩定再到穩定的有效和聲序進,這都直接影響了我國音樂中的和聲編配,使我國鋼琴伴奏得到質的提高。在調性化和聲中,通常只有三度疊置的和弦所構成的和聲,音響才會協和、豐滿。因為三度疊置的和弦中都是有協和音程所構成,而像二七度這種不協和的音程在三度疊置的和弦中一般不會出現,這也是為何三度疊置的和弦音響協和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另外在整個和聲進行的陳述是由“穩定”到“不穩定”再到“穩定”,由“協和”到“不協和”再到“協和”,彼此循環反復、周而復始,以此加強和聲進行的邏輯性。所以說,調性化和聲在鋼琴伴奏中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
不同的和弦結構、和聲進行、織體排列、音區位置、聲部數量會構成不同的音響色彩與和聲效果。因此,在鋼琴伴奏中如何更好地運用調性化和聲還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分析經典作品
在鋼琴伴奏中,首先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和弦的選擇以及聲部的編排。想要彈一首好的鋼琴伴奏,我們本科和聲課上有限的學習和鋼琴伴奏老師所教的基本的音型織體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必須深入分析經典的鋼琴作品和名家所編配的正譜伴奏。發現好的音響我們一定要停下來分析研究,為什么好聽?他用了什么和弦?他的聲部織體是怎么安排的?只有把這些搞清楚了以后,我們在遇到類似風格的樂曲才能夠運用它。
(二)和聲終止式的運用
終止式是明確音樂樂句和段落的劃分,以和聲手法來結束樂句和樂段,具有終止的穩定性。終止式常見的形式有:正格終止、變格終止、半終止、完滿終止。終止中 K四六后的個性化藝術處理:在整首歌曲或某個樂段、樂句結束時,若應用到終止四六和弦,那么后面的和聲進行按一般規律就會進行到屬和弦從而推遲了主和弦的出現,使得整個終止的緊張度也就越加強烈。
(三)鋼琴伴奏中和弦的具體選擇與運用
1.正三和弦。正三和弦是調式和聲進行的骨干和弦,在鋼琴即興中,首先要掌握的就是正三和弦的使用方法。即Ⅰ級、Ⅳ級、Ⅴ級和弦的用法。(1)Ⅰ級和弦是用來明確其調性的,通常使用于樂曲的開始和結束部位,一般出現在下屬S或屬D之后,為避免單調的和聲色彩,我們在樂曲的中間部分也可以適當地選用副三和弦來代替。(2)Ⅳ級和弦在大調中給人的感覺是舒展開闊的,在小調中色彩則恰恰相反,但它們都具有著不穩定的因素。Ⅳ級和弦通常用在Ⅰ級、Ⅲ級、Ⅵ級之后,Ⅴ級、Ⅱ級、Ⅲ級、Ⅶ級之前。(3)由于Ⅴ級和弦中有導音的存在,使得該和弦的傾向性非常明確。它對主和弦起著支撐作用。
2.屬七和弦。屬七和弦的構成是在屬三和弦上方加入上一個小三度得來,這時在音程上就會出現了小七度、增四度、減五度音程,可以增加其音響的不協和程度,使其更加傾向于主和弦。
3.副三和弦。在鋼琴即興伴奏的實踐操作中我們為了豐富和聲的色彩變化,在選配和弦時我們有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副三和弦,或用副三和弦代替原有正三和弦的地位。如:Ⅱ級和弦、Ⅵ級和弦、Ⅲ級和弦、Ⅶ級和弦的使用。
4.副七和弦。在調性化和聲體系中常用的副七和弦有大七和弦、小七和弦、減七和弦和半減七和弦。這類和弦主要上行四度解決到三和弦,常在通俗音樂中體現。
(四)變音體系和聲的運用
當調性化和聲體系中,自然和弦中的音做半音變化(降低或升高)時,就會使得和弦在結構、音響、功能上發生改變,而形成變和弦。根據變和弦在一定調式條件下不同的作用,可分為功能性變和弦和色彩性變和弦。功能性變和弦在調性化和聲體系的和聲語言中,副屬和弦是非常重要的和聲語言,同時副屬和弦又與其它各種變和弦(如副下屬、副導七、副屬九、增六和弦)有著密切的聯系。副屬和弦作為基本和聲語言之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鋼琴伴奏中調性化和聲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如器樂伴奏、聲樂伴奏以及舞蹈伴奏等,這一切都離不開和聲理論的支撐。在和聲的配置中我們要盡量根據樂曲的風格使用最恰當的和弦。如: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半分解和弦、音型化和弦等,對于這些和弦我們一定要靈活運用,充分體現其樂思的陳述。調性化和聲運用是鋼琴伴奏學習者的重中之重,不懂得和聲理論就不可能彈奏出好的伴奏。因此,一直以來,所有的鋼琴伴奏學習者無不在強調和聲理論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通過細心的學習和持之以恒的探索來強化促進我們的鋼琴伴奏能力。
參考文獻
[1]桑桐.和聲學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05):554.
[2]斯波索賓.和聲學教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03):435.
[3]謝哲邦.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0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