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平(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
淺談和聲學在幼專音樂班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詹平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摘要】和聲學在我國音樂文化中已是一門不可缺少、不容忽視的學科,尤其是在幼專音樂班開設這門課程,其重要地位更顯突出。對于幼專音樂班的學生來說,學好和聲學是音樂課學習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它是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必修課。
【關鍵詞】幼專音樂班;和聲學;作用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的音樂文化已有近七千年的可考歷史。我國的和聲與和聲觀念秦漢以前甚至殷商以前已有萌芽,并已為文獻及地下考古資料所初步證實。可以說,中國原是世界上和聲觀念萌芽最早的國家之一。只是秦漢以后,由于社會歷史多方面的原因,這種和聲因素長期沒有得到順利發展以致絕響。今天回顧這一歷史,目的并不是做無謂的感嘆。正如歷史所昭示我們的,中國音樂并非從來都只有單旋律,古代的中華民族在世界和聲發展史上曾一度占先,了解這一點可以增強我們民族自信心,以推進我國和聲學科的發展。
現在,和聲學在我國音樂文化中已是一門不可缺少、不容忽視的學科,尤其是在幼專音樂班開設這門課程,其重要地位更顯突出。
和聲學知識是音樂藝術中最普遍、最基礎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有音樂就有和聲。因為和聲同旋律、節奏一起是音樂的三種基本要素,它又是一切多聲部音樂賴以構成的基礎,因此,它已成為從事各種活動的音樂工作者所不可缺少的知識。經過古今中外無數優秀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們的藝術實踐、理論研究,經過無數先輩的收集、整理、創造、豐富,和聲學已成為一門既普通又高深、既簡單又復雜的學問。和聲學課程也成了一切高等音樂院校及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的音樂基礎理論課。是所有音樂專業學生(無論是理論、聲樂、器樂的學習者)為掌握復合音響概念和開展多聲部思維的重要基礎課,也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理論課程,是一切音樂工作者的必修課。
幼專的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他們要教孩子們唱歌,要進行輔導,要彈歌曲伴奏,除了彈原伴奏以外,往往還需要教師自己編配簡單的鋼琴伴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懂得和聲,要會為歌曲配置和聲,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眾所周知,幼兒園音樂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們的音樂修養,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都得到發展。幼兒園音樂教育(包括課外音樂活動)能促進孩子的邏輯思維的發展,促進審美思想和審美感情的發展,它是智力開發的一個重要環節,是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因此,作為幼專的音樂班的教師在業務上更應該是全面發展的,應是音樂方面的全才,不但要有一技之長,同時應該具備廣泛而扎實的各方面的音樂知識,既要能唱,還要能奏、能講、能寫,這是由幼專音樂教師的工作性質決定的。而和聲則是與唱好、奏好、講好、寫好音樂都有密切關系的一門課程,是以基本樂理、視唱練耳課為基礎,通向其它音樂理論課的必由之路的課程,是提高學生音樂修養以及各項專業音樂知識的重要階梯。在向學生傳授和聲知識時,首先要在教學前以及教學的全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和聲學習重要性和目的性的理解,才能提高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例如指導學生排練合唱(或合奏),尤其是排練多聲部的合唱,要注意培養發展學生的和聲聽覺,改變學生長期形成的單旋律的聽覺思維和審美習慣。在練習合唱的初級階段,學生往往分辨不清自己發出的音響效果和其他聲部的音響效果的區別,把握不住自己的聲部,總是自覺不自覺地隨著主旋律跑,抓不住明確的聲音概念,更聽不到和聲效果。所以,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仔細聽清自己發出的每一個聲音,要求學生用敏銳的聽覺去鑒別、比較,看是否達到了應有的聲音質量,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找到所需要的正確的聲音概念和音響效果。當這種聽覺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能想象出和預感到那種所需要的正確的和聲效果。正如指揮家閱讀一個新的管弦樂曲總譜,就能想象出樂曲完整的樂隊音響效果;鋼琴家閱讀一個新的鋼琴曲譜,就能想象出樂曲完整的鋼琴音響效果一樣。當然,培養這種和聲聽覺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我國偉大的音樂教育家、著名的作曲家黃自先生在1934年為《和聲學理論與實用》(F.Prout著,賀綠汀譯)一書所作的序言中,第一句話就說:“和聲學是音樂的文法,所以除了自甘為吹鼓手的人外,凡認真學音樂者不可不研究之。”今天,這句話對我們來說仍有現實的教育意義。
和聲是多聲部音樂形象的組成部分,它在音樂思想內容的深刻表達、形象地生動刻畫以及音樂層次清晰地發展、色調個性的鮮明突現等方面都起著重要的作用。不了解和聲手段,不運用和聲手段,便不能把單音音樂的造型變為多層次的、主體的,便會削弱作品的表現力。因此,缺乏和聲修養對學生參加合唱、合奏排練,閱讀古今中外音樂史、學習鋼琴等課內外活動都有很大的影響。
目前,我國廣大音樂工作者尤其是專業作曲家已普遍認識到學習與吸收近現代和聲手法對擴大與豐富我國的多聲部音樂表現力的必要性,一方面他們正把當代先進的和聲理論運用到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另一方面在高等職業院校音樂教育中和聲學也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可以預期,為了適應教育改革的形勢,促進我國和聲學科的迅速發展,高等學校的和聲教學將進一步得到加強。
我國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國度,中華民族曾在遠古創造了燦爛的音樂文化,當它的編鐘在長江南北和諧地演奏的時候,當代許多先進的民族還不知和聲為何物。讓我們加倍努力,廣泛傳播包括和聲在內的多種音樂知識,培養越來越多的專門人才,創造出無愧于祖先的嶄新的音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