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祖聞(常熟理工學院,江蘇 蘇州 215500)
?
淺談蘇北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張祖聞
(常熟理工學院,江蘇 蘇州 215500)
【摘要】音樂教育是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個性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因為現行的應試教育制度等原因,在農村初中音樂教育未能得到足夠重視。本文以蘇北農村部分初中為調查對象,對其音樂教育現狀進行考察,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推動蘇北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蘇北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現狀
(一)農村初中音樂教師數量較少、質量欠優
在蘇北廣大農村初中,音樂教師數量普遍缺乏。幾年前就有調查表明,我國農村中小學九十多萬所中,音樂教師才近十萬人,假如每所學校配備一名音樂教師,以目前全國所有高校的師資培訓能力,則需六十年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要求。更何況像蘇北這些經濟落后、根本沒人愿意去的農村初中呢?雖然也有一部分高校音樂專業畢業的學生選擇了農村,但是大多數的學生還是選擇留在條件相對較好的縣城或城鎮的學校中任教,而不愿前往農村任教。由此可見,農村初中音樂教師的數量是多么有限。然而為了解決農村初中音樂教師缺乏這個問題,有關部門只是敷衍了事,聘請一些理論水平低,專業技能差的所謂“半吊子”的音樂教師擔任音樂教師。正是因為這一緣故,蘇北農村初中的音樂課基本是唱歌課,甚至干脆不上,對于音樂方面的知識根本不作任何要求。在這些初中兼職的老師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規范的音樂教育的學習,他們缺乏樂理知識和音樂教育的基本素質。也有專職的音樂教師,這些音樂教師中大多都是學前專業音樂班畢業,學歷低,教育方法落后。然而很多考上大學的音樂教育專業的農村學生中,他們中大部分人報考音樂的目的并不是真正的熱愛音樂教育事業,而是因為以他們的文化成績根本考不了大學,所以才選擇了音樂這條路,他們也根本沒想過自己會回到農村來當一名音樂教師。盡管這些年我國高校的音樂專業不斷擴招,人數也是大幅的增加,但是那么多的音樂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是不愿意去農村,造成了農村初中音樂教育而來越落后。合格的音樂教師日趨變少,這也是蘇北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致命缺點。
(二)農村初中音樂教學的硬件設施太差
擁有完善的教學設施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的物質基礎。在廣大的農村初中,有的學校根本沒有音樂教室,更別談各種樂器和實施教學的多媒體了。盼望能有一間配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音樂教室,那簡直是在做白日夢。在那些開設音樂課的鄉鎮初中當中,能有一架舊鋼琴就算不錯了。而在農村初中上音樂課,唱歌就是最好的音樂課了,他們沒有鋼琴伴奏,只有音樂老師給他們教唱一些流行歌曲。這些農村初中的學生大部分連do、re、mi、fa、so、la、si都不知道,即使有些學生知道,他們也完全不知道什么是音高概念。如今,音樂對我們的生活來講已經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而農村初中還有這么多的樂盲,實在令人驚嘆。蘇北農村初中這樣的教學條件,即使有專業的音樂教師來教課,也很難提高音樂教育的質量。
(一)政府和教育部門對農村初中音樂教育關注不夠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 他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文化課的教學上,對音樂等美育教學關注不夠。在應試教育的沖擊下,教育部門制定政策時注重升學率,輕視、甚至忽視了音樂教育。農村初中為了響應素質教育的號召,開設了音樂課,領導對音樂課從來也只是不聞不問的態度,從不深入音樂課堂去檢查。農村初中的校長們更是認為音樂課只是所謂的三流學科,不是升學考試的科目,學生對音樂知識水平掌握的多少并不會影響學校的升學率。在這些學校的課表上雖然有音樂課,但是那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臨時加上去的。農村初中學生在初一、初二時一個學期可能會上幾節音樂課,到了初三音樂課都是被其他的主課所代替。由于有蘇北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教育經費的投入太少,在現有的教育經費中用于音樂教育的份額微乎其微,教學計劃根本不能落實。
(二)農村家長對音樂教育知之甚少
農村家長普遍音樂素養不高,他們思想教條,經濟又不富裕,忙于應付生計,對音樂教育更有誤解。他們認為孩子在學校學好文化,在中考時能榜上有名,這才是農村孩子家長們的夙愿。他們甚至會認為音樂課會占用孩子們學習文化的時間,干擾孩子學習文化。在蘇北乃至全中國的農村,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音樂沒用,因為這些家長本身就不懂音樂之美、不懂音樂對人格的影響、不懂音樂可以培養高尚的情操、不知道音樂可以提高綜合素質。所以農村的家長就不重視孩子的音樂教育,更談不上從小給孩子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了。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這從根本上導致了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落后。
(三)社會對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缺乏支持
全社會對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缺乏必要的社會支持。在學校音樂課被霸占,改上語數外物理化等課,即使有補課也不會針對音樂課開展,音樂教師成為了不受重視的對象。在校外有很多補習班都是圍繞語文、數學、外語等文化課程,營造了一種注重文化、輕視藝術的社會氛圍。而且學習音樂的費用高,而農村家庭難以接受高額的課時費,更不會花錢給孩子學音樂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使得農村人狹隘地認為“知識改變命運”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們死守這樣的“真理”, 覺得學音樂對未來的工作毫無益處。
(一)當地政府和學校要加大對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投入
目前,政府部門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注重素質教育,而音樂教學設施直接影響了素質教育和音樂教育的前進。因此政府應該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農村初中音樂教學條件,修建配備鋼琴、多媒體教學設備的音樂教室和擺有各種常見樂器的樂器展覽室。學校的圖書館也應該購買一些關于音樂的書籍、雜志等,給老師和學生收集查閱資料使用。只有完善農村教育經費保障制度和責任監督機制,確保各級經費及時、足額到位,才能完善蘇北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硬件設施。
(二)教育部門要加強農村初中音樂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政府應該推出相應的政策吸引音樂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到農村初中去工作,提升音樂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目前,每年都有大量的音樂專業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如果能到農村初中工作,把高等教育中先進的理念帶到農村初中,必然能提高農村初中音樂教育水平。所以要提倡高校在全國范圍內擴大招收音樂專業學生,并動員應屆畢業生深入廣大農村初中去工作。教育部門應該加強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音樂教師應該具備寬廣深厚的文化知識,以音樂特有的語言去創造具有時代性、民族性的文化人。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師具備多元的知識體系才能勝任教學工作。因此系統的音樂文化知識是一位合格的音樂老師所具備的專業技能;其次,音樂教師還要了解和掌握人文學科方面的知識;再次,音樂教師還要充分掌握音樂教育理論知識,通過音樂教育使學生學會有表情地演唱、演奏、欣賞音樂。而這一切都需要對音樂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才能提高農村初中音樂教師素質,改善農村初中音樂教育質量。
(三)農村家長要轉變教育觀念
農村家長需要重新認識音樂教育對孩子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要提高學生家長對音樂的認識,讓他們從內心覺得音樂教育不會影響孩子學習。要讓農村家長知道良好的音樂教育,是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促進其他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孩子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要把音樂教育同國民素質結合起來,上升到孩子全面發展的高度來與家長溝通。
(四)社會要營造積極的氛圍
在音樂教學目標下,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性的設置活動內容,運用多種不同的形式為學生組織音樂活動。比如說校園歌詠活動,歌詠活動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活動,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也可以開展音樂欣賞會和音樂講座,給學生普及音樂知識;還可以有音樂采風或社會慰問演出活動,這樣就會使得音樂和農村家長們接觸,讓他們了解音樂,從而使音樂教育得到全社會的支持,改善農村輿論。各個地方可以針對地方特色開展音樂教育。鹽城地區是革命老區,可以通過參觀新四軍紀念館等方式,將音樂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革命歌曲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蘇北農村初中音樂教育的困境也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綜合體系共同發揮作用,這樣才能使農村初中的音樂教育得以正常開展。只有真正重視蘇北農村初中的音樂教育,才能做到縮小城鄉的音樂教育差距,讓農村孩子不會輸在人生的起點。
參考文獻
[1]盧康娥.音樂教學論[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陳明禮,朱玉江.蘇北農村中學音樂教育現狀調查[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