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宇瓊 郭春喜 張福星



摘 要:目的:通過評價銅仁市城市道路植物景觀及確定影響道路植物景觀質量的主要因子,為銅仁乃至西南地區中小型城市的道路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提供依據。方法:以銅仁市主要交通干道和街區中具有代表性的12條道路植物景觀為研究對象,選擇10個道路植物景觀主要評價因子,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建立評價模型,對銅仁市主干道植物景觀進行了評價。結果:83.3%的道路植物景觀評價在Ⅲ級以上,說明銅仁市道路植物景觀整體效果較好。
關鍵詞:城市道路;植物景觀;層次分析法(AHP);銅仁市
中圖分類號 TU98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22-0095-03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在城市中占有重要地位,城市道路景觀對城市的形象有重要的作用[1]。城市道路分割和連接著城市的各個組成部分,是城市中擔負交通的主要設施,同時城市道路空間組織也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空間形態和城市景觀,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載體和表現窗口[2-4]。在城市道路景觀中,植物是主要元素,其景觀質量直接關系到城市綠地系統質量[5]。植物景觀評價主要是指景觀的視覺美學,最早始于美國[6]。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美景度評價法(SBE)、語義分析法(SD)、審美評判測量法(BIB-LCJ)、描述因子法等理論及方法對植物的觀賞特性、植物物種多樣性、植物生態效益等方面進行評價[7-9]。本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對銅仁市主干道路綠地植物景觀進行分析評價,以期為銅仁乃至西南地區中小型城市道路景觀營造提供參考。
1 研究地概況
對銅仁市主要道路景觀進行了調查,以環東路、環北路、東太大道、錦江南路、錦江北路、梵凈山大道、清水大道、南長城路、金鱗大道、濱江大道、市府路、共青路12條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主干道作為研究對象。
2 研究方法
2.1 AHP模型構建 為了全面客觀地評價銅仁市道路景觀,從園林美學、生態學、綠化效果出發,參照道路景觀常用的評價因素[10-12],結合銅仁市道路植物景觀的特點,構建銅仁市區道路植物景觀綜合評價模型見表1。
2.2 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2.2.1 建立判斷矩陣 根據上一步確定的模型層次,構造判斷矩陣,從而建立出A-B、B1-C1-3、B2-C4-7、B3-C8-104個矩陣。判斷矩陣的值采用1~9標度方法,按照其重要性賦值。
2.2.2 層次單排序(計算權向量)首先計算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經歸一化后,其相應的特征向量ω即為同一層次相應因素對于上一層次某因素相對重要性的排序權值ω。
2.2.3 一致性檢驗 判斷矩陣在邏輯上是否合理,會影響后續計算的進行。因此,需對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即計算C.R值。當C.R<0.1000時,則認為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權重分配合理,可進行后續分析。否則需要對該判斷矩陣進行重新修正[11]。
2.3 評價標準及過程 邀請本地區園林行業專家15名,組織實地評價道路景觀,按照評價標準在調查表上打分。評價標準參照其他景觀評價研究成果[11-13],結合銅仁市園林發展自身情況及特點,對每個評價因子按照86~100分、71~85、60~70分、59分以下分為4級評價標準,進行打分。
2.4 景觀綜合評價 在評價銅仁市道路景觀時,采用景觀綜合評價指數法,計算公式為:
式中:B為景觀綜合評價指數;Xi 為權重;Fi為評分值
其次:利用上式中得到的B,計算道路植物景觀質量分數,計算公式:
式中:M′為道路植物景觀質量分數,B′為理想道路植物景觀評價指數(標準狀態下的得分值100)。
最后,利用所求得的M 作為道路植物景觀分級的依據,并以差值百分比分級法劃分為Ⅰ、Ⅱ、Ⅲ、Ⅳ級,得到所調查道路植物景觀等級[14]。
2.5 數據處理 采用yaahp軟件和Micsoft Excel 2013統計數據。
3 結果與分析
3.1 銅仁市道路綠化植物種類及觀賞性分析 通過對銅仁市的12條城市主要道路綠化植物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銅仁市道路綠化主要植物有32種,分屬于24科28屬。喬木12種,以香樟、桂花為主;灌木10種,以紅花檵木、小葉女貞、毛杜鵑為主;草/地被/花類11種。行道樹以常綠樹種為主,落葉樹較少。從觀賞角度來說,劃分為觀花、觀葉、觀形、觀干四種類型。結果表明:觀花類共11種,其中喬木類占36.4%,灌木類占27.2%,草/地被/花類占36.4%;觀葉類共14種,其中喬木類占21.4%,灌木類占50%,草/地被/花類占28.6%;觀形類共6種,其中喬木類占50%,草/地被/花類占75%;觀干類1種,為喬木。
3.2 權重及排序結果 根據所構建的矩陣,賦值后檢驗矩陣的一致性。判斷矩陣A-B、B1-(C1-C3)、B2-(C4-C7)、B3-(C8-C10)的一致性比率分別為0.017 6、0.051 6、0.093 9、0.027 9,都小于0.100 0,說明判斷矩陣具有滿意的一致性,權重分配合理??倢蛹壟判蚪Y果見表2。植物的觀賞特性(C1)、植物景觀與生境的和諧性(C3)、景觀空間的構成合理性(C8)、植物造型豐富及合理性(C9)是銅仁市道理植物景觀中主要因素,它們的權重分別為:0.421 88、0.137 8、0.157 0、0.186 2,說明植物在城市道路景觀造景中,除了美化環境,還有組織道路空間的功能。
3.3 銅仁市主干道植物景觀綜合評價結果 12條道路的植物景觀質量分數,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被調查的12條道路的植物景觀質量分數分布在50~80,其中,濱江大道的植物景觀質量分數最高,為72.13%,說明其植物景觀最好。而環東路的植物景觀質量分數最低,為56.56%,說明其植物景觀最差。分值在70%以上為Ⅰ級(優),3條道路。分值在65%~69%為Ⅱ級(良),共3條。分值在60%~64%為Ⅲ級(一般),共4條道路。分值0%~59%以上為Ⅳ級(差),共2條道路。
4 討論與結論
研究發現,銅仁市綠化植物種類數量相對較少,如行道樹基本為“市樹”桂花,雖凸顯城市特色,但也造成了道路景觀千篇一律的感覺,而紫薇作為重要的觀花植物,并未被有效的利用。此外,道路配置的行道樹以常綠、闊葉樹種為主,缺少落葉、針葉樹種,缺少冬季欣賞枝條美。因此,應適當調整常綠樹與落葉樹、針葉樹與闊葉樹的比例,加強觀賞植物的種類,從整體上提高植物造景效果,各條道路可選用不同的行道樹及綠化植物,形成“一道一景”。
在植物景觀空間層次方面,舊城區的道路多只有高層植物景觀,中層、低層植物景觀較差,導致景觀空間層次感差,影響綠地整體性,道路生態效益差。因此,應盡量采用多種生活型混搭方式,最好采用“喬-灌-草”結構,營造自然式景觀,在保證交通暢通的前提下,盡量增加綠化空間。
參考文獻
[1]馬麗.天津城市道路綠化景觀設計[D].西安:長安大學,2011.
[2]任琪,李峻峰.現代城市道路景觀生態化設計初探[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1(5):125-128.
[3]范蠡,閆紅偉,李想,等.沈陽渾南大道道路景觀狀況評價與分析[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3):349-352.
[4]楊賢均,鄧云葉,陳立軍.城市道路景觀綜合評價研究[J].福建林業科技,2009,36(1):186-188,201.
[5]唐東芹,楊學軍,許東新.園林植物景觀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浙江林學院學報,2001,18(4):394-397.
[6]張哲,潘會堂.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研究進展[J].浙江農林大學學報,2011,28(6):962-967.
[7]翁殊斐,柯峰,黎彩敏.用AHP 法和SBE 法研究廣州公園植物景觀單元[J].中國園林,2009,25(4):78-81.
[8]章俊華.規劃設計學中的調查分析法(16):SD法[J].中國園林,2004,20(10):54-58.
[9]鄭洲翔,陳錫沐,翁殊斐,等.運用BIB-LCJ 審美評判法評價棕櫚科植物景觀[J].亞熱帶植物科學,2007,36(1):46-48.
[10]李文敏.植物景觀評價研究——以湖北九宮山風景區為例[J].風景科學,1995(2):24-28.
[11]邵鋒,寧惠娟,包志毅,等.城市道路植物景觀綜合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1,39(5):111-114.
[12]蘇曉娜,袁菊紅,韓曉昉,等.低碳城市南昌主干道路植物景觀評價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4):311-316.
[13]王彩霞,何平,王保忠,等.株洲市道路植物景觀的數量化分析[J].中南林學院學報,2004,24(2):101-103,11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