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仕玉

摘 要: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思維,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理解。文章從問題指向應明確、問題應有層次和梯度、問題應注重數學的價值等三個方面,論述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問題教學的藝術,以巧問點燃精彩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提問;指向明確;問題難度;問題價值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66-01
美國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陶行知先生也說過“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梢?,問題教學值得關注,有效的提問更值得探討。提問,可以激發學生思維,利于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利于開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品質和綜合素質。下面,結合自身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一、問題指向應明確
教學中,教師的問題猶如一個路標,導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的方向。而如果教師的問題不明確,往往導致學生思維障礙。
一次數學公開課上,一位教師執教內容是五年級的《負數的認識》,在課堂之初,教師出示了光明服裝廠的上半年的盈虧情況表,
教師呈現表格后,先介紹:正常情況下,盈利用正數表示,虧損用負數表示。繼而提出問題:你根據這個表格,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看似問題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然而,這個問題,可能給學生造成困惑,可謂指向不明。學生們的答案會五花八門,如三月和5月虧損,一、二、四、六月盈利;上半年總體看是盈利……雖然學生的思維多元化,可是,總起來看,問題與教學內容有失偏頗。
而如果教師在課之初,先說出光明服裝廠統計上半年的生產銷售情況,如果盈利為正數,如一月份獲利是3000元,那么三月份的-1800元表示什么意思?這樣的問題,直擊本節課的所學核心內容,并且指向性明確,不會給學生造成思維的障礙。
二、注意問題難度應適中
“提出正確的問題,往往問題就解決了一大半”,道出了有效問題的重要性。而教學時,教師的隨便問、信手拈來的問題貫穿教學的始終,而構建“滿堂問”的問題模式。審視這些問題,真正具有思考價值的有多少,“問題不在多,在于精”。
1、問題過于簡單,不能引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中,教師的隨意問,問題過于簡單,對學生沒有挑戰性,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的興趣。教學中最常見的問題方式是近乎老師的口頭禪:對不對、是不是等,這樣的問題是批判性的簡單和膚淺,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也會感到數學的枯燥和乏味,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如“小數的乘法”的教學,問1.9×0.42是三位小數對不對,不如問1.9與0.42相乘,積是幾位小數更具有“數學味”和“思考性”。
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學習了九九乘法之后,老師如果給出思考題: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數,( )×4=24,學生們根本不用思考會脫口而出,“填6”.這樣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許學生感到成功的自信、學習的快樂,但對于問題本身而言,缺少思考的價值,沒有探究的必要,只是口訣的運用而已。而如果老師給出( )×( )=24,難度系數有所增大,且問題靈活,富于變化,答案不唯一。再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寫出算式,比一比誰寫得多,那么,學生的積極性會增大,思維會更活躍,學生們會寫出3×8=24、8×3=24、4×6=24、6×4=24,甚至有的還會寫出1×24=24、24×1=24等,這樣的問題,利于學生思維的提升、積極性的激發。
2、問題的難度系數大,使學生望而生畏
與問題相對過于簡單而言,另一個極端就是問題難度系數太大。問題難度太大,會使學生退避三舍、畏而遠之。
對于“乘法的認識和計算”后,教師給出思考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 )×5<42,這個思考題,雖然答案不唯一,但只要使不等式成立,就是正確的,因而,學生們的答案0、1、2、3、4、5、6、7、8都不錯。學生們會感到簡單、不難。而如果教師給出的問題是在括號里填上一個最大的數,使式子成立。那么,這個問題對于80%的學生來說,難度不小。但并不是太大,只要教師稍微點撥,學生也會迎刃而解。
但是,對于二年級剛剛學過乘法的小朋友,如果給出練習:問○□☆分別代表什么數?(1)○+○+○=18;(2)○+□=14;(3)☆+☆+☆+☆=20其實,這個問題雖然不是太難,可是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問題的方式復雜化,會使孩子們懷疑自己的能力,造成思維的障礙。
三、凸顯問題的價值,使學生樂在其中
“問題千千萬,關鍵在會問”,強調問題的藝術和價值。小學一年級的“數的分合”的教學,如果學習6的分合時,教師讓學生拿出學具小紅花6朵,讓學生將這6朵小花分為兩部分,如果學生將這6多紅花氛圍2和4,教師再問“那么,2和4合在一起是不是6呢”的問題,就沒有任何意義,更談不上思考價值。
教學五年級的《小數的乘法》時,教師先讓學生計算出16×2=32,再給出1.6×0.2=?的問題,通過討論和計算,1.6×0.2=0.32.教師再和學生們一起歸納計算的方法:整數相乘,移動小數點。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在括號填上適當的數而完成以下的練習嗎?(1)( )×( )=3.2 (2)( )×( )=0.032這樣的問題設計,顯然與所學的內容緊密相關,并且突出“即學即用”原則,可以說這樣的問題兼具數學思想和數學價值。
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問得不當,過于簡單或難度過大,問得缺少梯度、沒有層次性,都會使問題教學頓失色澤和價值,學生思維受阻,興趣被扼殺。問題教學是一門藝術,巧問,可以成就精彩課堂,促使學生思考的興趣、主動探究的積極性,綻放思維之花。
參考文獻:
[1] 華 兵.高效課堂從有效提問開始[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8).
[2] 朱菊香.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