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著

摘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在認識活動中主體作用的重要條件。我們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數學知識,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自主學習;動手操作;聯系生活;激發求知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083-01
學生的主體性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要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身積極地,全面地展開自覺地學習,主動地去獲取知識,主動地去掌握技能技巧,為以后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素質教育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使學生“會學”,掌握“怎樣學”。下面談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動手操作,探究發現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只把結果告訴學生,而忽視其知識的來歷,讓他們記住或者反復練習,這樣會扼殺學生思維的發展。而重視過程,則使學生們不僅掌握新知識,還掌握探究問題的方法。讓他們在享受到知識來源快樂。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采用小組形式,每個人拿出已準備好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問你能拼成我們熟悉的圖形嗎?通過操作很快發現拼成的是平行四邊形,然后討論:拼成的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關系?進一步引導他們的面積又有什么關系?通過小組觀察、討論,總結出三角形面積等于底×高÷2,用字母公式表示為 。并指明說除以2的理由,這樣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堅持學生為主,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不僅學會自己去發現“知識”,而且還培養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知識規律,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邊操作,一邊思維,人人動腦,興趣盎然,同時學生學習時手腦并用,由感知到抽象概括出知識規律。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使思維能力得到鍛煉。
二、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在認識活動中主體作用的重要條件。我們的教育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數學知識,始終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移多補少”的應用題時,教師可先通過擺圓片導入,擺兩行○,每行十個,觀察并口答從第一行移動1個到第二行,這時第二行比第一行多幾個?移動2個呢?移動3個呢?從中學生容易發現并得出每次移動個數是相差個數的一半,相差個數是移動個數的兩倍,并板書。再讓學生擺圓片,第一行擺15個○,第二行擺7個○,怎樣移動才能使兩行圓片同樣多?為什么?這個問題較直觀,而且容易接受。那么你從自己的生活出發,能否找出這種類型的事例呢?
生A:我有20顆糖果,姐姐只有12顆,我給姐姐4顆后,兩人的糖果顆數同樣多;
生B:小明有8支鉛筆,而我只有4鉛支,小明借我兩支后,兩人的鉛筆支數相同;
生C:第一興趣小組共有15本課外書,第二興趣小組只有9本課外書,第一興趣小組借給第二興趣小組3本后,兩興趣小組課外書數一樣多;
生D:小強與小松都集郵愛好者,小強有郵票46張,小松有郵票64張,小松給小張9張,兩人的郵票張數相同;
……
這時教師積極鼓勵,抓住機遇,把問題深入一層。如果你有14顆糖果,給姐姐3顆后,兩人的顆數才相等,那么姐姐原來有幾顆糖果呢?為什么?學生回答后追問,你還能舉例嗎?本節從不知到知,形成新的知識網絡。例如:在教學用方程解“求其中一個速度”的相遇問題應用題中,不能局限于用相等關系:兩列火車的速度和乘以相遇時間等于鐵路長168千米。列出方程,由于前面已學過用方程解應用題,又加上已學過的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所以教師給予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盡情思索,不論用什么方法解,教師都給予肯定。并板書:
同時對好的解題方法及時鼓勵,激發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動力,使他們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愉快,成功的喜悅。
三、激發求知欲,調動積極性
學生的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是興趣,只有讓學生產生了興趣,才能使學生的智力開足馬力。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注重進行思想教育,教學內容要安排得當外,尤其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也就是選用靈活多樣,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
例如:我在教學“正比例應用題”這一節前一天,我將學生帶到學校的旗桿旁問大家:“你們誰能計算出這旗桿的高度?”學生們面面相覷,沒人回答,我說我能,于是我在地上用米尺量量畫畫,馬上算出來了,他們驚訝了,疑惑不解。我告訴他們,明天就學習這方面的知識。由于學生的求知欲心切,第二天上課個個聚精會神,我用不長的時間授完新課,達到了預期效果。
課堂上在全體學生把基礎知識學到手,變式題也基本掌握的情況下,增設一個發展的題目,有目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具體做法是出示一個帶有發展性的思考題,讓學生通過類比、推理,從多方面獨創性的運用知識發現新方法。
總而言之,數學教學一定要改變教師滿堂講,學生填鴨式的聽的模式。在教師啟發和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主體性,通過自己的探索或操作實踐,去“發現”獲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