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玉
摘 要:知識創新的基礎是教育。教育要創新,就要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其著力點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發現新問題,或對某個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創新”火花,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和培養。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創設條件,使這些“火花”得以充分的展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186-01
小學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源頭,而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是發掘創新潛能、弘揚主體精神、促進個性和諧發展的有效途徑。作為教學的主導者,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充分尊重和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獲得和諧發展、全面發展、持續發展,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呢?筆者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生產生創新思維的動機
動機是在目標或對象的引導下,激發和維持個體活動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動機是一種內部心理過程,不能直接觀察,但是可以通過任務選擇、努力程度、活動的堅持性和言語表示等行為進行推斷。動機必須有目標,目標引導個體行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動力。動機要求活動,活動促使個體達到他們的目標。因此,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動機是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因素。教師如何才能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動機呢?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因素,從學生自身的生活需要出發,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創新思維的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被激發起來了,自然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學活動之中。可見,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動機,是對其進行思維訓練的重要環節。
二、創設課堂上的問題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只為講而講,學生容易乏味,激不起興趣,在此情境下進行教學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給學生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賦予生命力,使學生在情境激發的興奮點上,尋求思路,大膽創新。創設問題情境就其內容形勢來說,有故事法、生活事例法、實驗操作法、聯系舊知法、伴隨解決實際問題法等;就其意圖來說,有調動學習積極性引起興趣的趣味性問題,有以回顧所學知識強化練習的類比性問題,有與實際相結合的應用性問題等。
1、精心設“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產生認知沖突,進而撥動其思維之弦。如在教學“商不變性質”時,教師利用課題問學生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浪,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學了商不變性質有什么用,有的說什么是商不變的性質,學生的思維火花一下子被激活了起來。教師看準火候兒,及時導入新課,并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主動探究,大膽猜想并驗證。這樣通過“激疑”,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使學生充滿熱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位置上。
2、善于巧“問”。一個恰當而耐人尋味的問題可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因此,教學中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求知興趣。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自行車的車輪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學生笑著連連搖頭。教師又問:“如果車輪是橢圓形的呢?”(隨手在黑板上畫出橢圓形)。學生急著回答:“不行,沒法騎。”教師緊接著追問:“為什么圓的就行呢?”學生一聽,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議論。這一系列的提問不僅使學生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產生懸念,而且為隨后的教學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準備。學生“找結論”的思維之弦繃得很緊,而且這樣找到的結論理解、記憶得也很深刻。
三、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創新成果的平臺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作為教師沒有對事業執著的愛,沒有對學生真誠的情,就不會取得教學的成功。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必須創設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和愉悅和諧的學習氣氛。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的心情才會放松。思維才能活躍,創新的精神才能得以展現。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積極探索,努力實現教學創新,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創新素質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讓我們繼續努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為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實效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四、要采取小組合作強化創新思維
小組合作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方式,因為當一個學生有疑問時,可以引導其與小組中的同學商量。所以,在小組合作中,對座位的安排也是有要求的。具體來說,可以安排一個有號召力的、比較會安排策劃的孩子,安排一個學習比較踏實的孩子,然后是一個比較活躍的孩子,最后是一個思維不活躍的孩子,這樣四個孩子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能吸取別人的長處,并且起到互補的作用。
總之,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思維的培養,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實施思維訓練,要立足于課堂,工夫要花在課內,使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一定的培養與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讓學生學習基本的概念、技能,更要注重使學生通過學習形成數學的思考方式、思維套路。為此,教師要不斷探尋開展思維訓練的方法與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使學生養成積極鉆研的學習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1] 田寶安.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三點結合[J].《吉林教育》.2005年第3期.
[2] 陳群英.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教育藝術》.2009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