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永新

摘 要:自主探究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對高效數學課堂的順利實現以及學生健全的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知識,鍛煉能力,進而為學生綜合而全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自主探究;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10-02
在數學教學中,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呢?下面,我結合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本人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激起自主、合作探究動機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要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都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和提供交流和合作的空間和機會。并在交流和合作前創設一種能激發起他們主動和積極參與活動的情景。
在學習了《中心對稱》以后,我設計如下練習“請以給定的圖形○○△△=(兩個圓,兩個三角形,兩條平行線)為構件,盡可能多地構思有意義的一些中心圖形,并寫上一兩句貼切的解說詞.你能想出那些圖形呢?比一比,看誰想得多,看誰想得妙。”孩子們通過思考以后,設計了許多有創意的圖形,其構思之巧妙,想象之豐富,語言之詼諧讓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學們體會到了探究成功的樂趣。
二、自主合作交流,體驗討論的樂趣
合作交流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和積極的個性心理品質。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往往能使學生多思維、多實踐、多表達,更多地體驗到討論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提供一切讓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不斷地自由參與、主動探知,讓數學課堂呈現出主動活潑的情景。但合作交流并非多多益善,我們應選擇恰當的時機,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例如在教學重點、難點處組織合作交流,不僅能攻克教學重點和難點,更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題多解時組織合作交流,往往能促使學生各抒己見、集思廣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不能獨立解決時組織學生合作交流,不僅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更能促使他們感受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從而產生個體學習的動力。比如初一教材中有這樣一道題:用一張正方形的紙制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才能使制成的無蓋的長方體的容積盡可能大呢?這樣的問題對于初一的學生具有很大的挑戰,因而適合開展小組學習,進行分工合作,彼此信任、互相支持。同時,教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最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解決此題。
三、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自主發現探索
學生可參與的學習活動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如何才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能找到一條自主學習的道路,有賴于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給予科學的指導。課堂上,教師應當好“啟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的情感與智慧火花,為學生提供活動的愉悅空間;應當好“主持人”,控制教學過程,控制教學方向,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活動時間、開放的活動空間;同時,還應當好“向導”,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學習,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工具。
例如,從四邊形、五邊形、六邊形的同一個頂點出發,分別連接這個頂點與其不相鄰的各頂點,把這些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
問題:(1)每個圖形分別畫了幾條線?分成幾個三角形?
(2)如果是十邊形呢?二十邊形呢?要不要畫圖?
(3)你發現了什么規律?把你的思考過程和大家說說好嗎?思考:還有其他的分割方法嗎?仿照前面的研究方法,從你的分割的圖形中,你有沒有發現什么規律?可以讓學生先獨立動手,再小組交流。教師可以來回巡視,參與小組活動并適當指導。
這樣的教學不僅能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發現、研究、探索的平臺,而且能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參與和探索的成功。
四、拓展提升,培養自主創新意識
創造對于初中生來說,并不是追求什么創新成果,而是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意識,培養一種創新的精神,一種創新的意識。因此,對初中數學教材拓展提升的過程中,應該時時注意滲透這個觀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作為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施者、決策者和創造者”的教師在依照教材從事數學活動的同時,還應正確引導學生對例題展開一些探究,適當引申拓展,更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如下面這個問題:若一條直線上有3 個點,則共有幾條線段?若有6、10、n 個點呢?若將這條直線上所有取定的點和直線外的一點連起來,則共有多少個三角形?
通過對教材的挖掘、拓展,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五、設計探究性作業,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精心設計一些探究性數學問題的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主動發現知識、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數學活動是教材的擴展和延伸,也為學生在課后了解數學、研究數學提供了資源。
例:在學習了勾股定理以后,結合數學活動“關于勾股定理的研究”,可布置以下問題讓學生課后探究。
1、搜集(包括上網、查資料等等)驗證勾股定理的各種方法,選擇你喜歡的拼圖驗證方法,自主探究這些拼圖的特點;
2、你能找到哪些勾股數組的表達方式;
3、由得到是直角,且是直角;那么從和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結論呢?
4、由存在整數解(3、4、5;5、12、13等等),你能猜想 (n>2的整數)是否存在整數解呢?(費馬大定理)
只有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與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才能實現學生創新個性的充分發展,使學生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