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英
摘 要: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小學低年級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最低階段,單靠教材編排的說話、寫話訓練是不夠的,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語言訓練,是發(fā)展學生語言的有效途徑。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低年級學生說、寫能力,而且為消除高年級作文的難題開辟了渠道。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yǎng)學生;說;寫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72-0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說話、寫話訓練質量,便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研討的重要課題。近幾年來,本人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低年級說話、寫話自身特點和規(guī)律,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成效,具體做法如下:
一、觀察事物,練習說話、寫話
低年級教材特點之一是圖文并茂。一張張精美的圖畫,給了孩子想象的翅膀,也給了孩子充分表達的平臺。看圖說話時,孩子們樂于說,搶著說。“我看到了燕子”。“圖上畫了柳樹”。“我還看到了蜜蜂”。……在這樣說的基礎上,我鼓勵孩子們用“燕子、柳樹、蜜蜂”等詞語“學說一句話”,把“圖上、我”這樣的詞去掉。學生們明白了我的意思后,有的孩子在思考,有的孩子在悄悄地說。一會兒,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佳句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一只燕子在天空中飛來飛去,真快活呀!”“可愛的小蜜蜂在花叢中采蜜,真勤勞啊!”“柳枝發(fā)芽了,隨風飄動,好像在翩翩起舞呢。”……“你是個愛思考的孩子。”“你的聲音真好聽!”“你真是一個愛說的孩子!”……這樣的夸獎如春雨滋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田。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色彩繽紛的世界,推動著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也是作文最重要的源泉。
在低年級作文訓練中,起初得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描述自己最喜愛的事物,在觀察中認識事物,充實生活,獲取說寫的材料。例如:布置學生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本人要求學生回到家中仔細觀察一種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觀察其體態(tài)、動作、毛色、鳴叫、吃食等方面有什么特點,哪些地方最惹人喜愛。在作文課上,抽查一部分學生完成作業(yè)情況,他們有的說小雞,有的說小狗,有的說小貓……都很有興趣,能把自己觀察到的內(nèi)容按一定的順序說出來,而且語句也通順、完整。然后指導他們寫一寫,寫好了指名學生讀一讀,當場講評,這樣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說話、寫話的能力。
二、開展課外活動,練習說話、寫話
說話、寫話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因此,除在課堂上加強訓練外,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開展有意義的活動也是訓練學生說話、寫話的極好題材。如進行講故事比賽,小學生從小就愛聽故事,欲望強烈,而故事本身就有很強的思想性、藝術性,經(jīng)常聽故事可以增長學生的知識,發(fā)展學生的想像力。而講故事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經(jīng)常采取聽故事說話、復述故事、編說故事、續(xù)接故事等形式訓練學生說話,為寫話打好基礎。
閱讀在低年級作文教學中也很重要。以讀促說,以讀促寫,已成為教學工作者的共性認識。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為說話、寫話莫定了基礎,及時抓住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說、寫訓練。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與同學進行優(yōu)美詞句交流,比一比,誰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多,再把它們整理后寫成日記,而且要用詞恰當,寫的通順、流暢,評選出“小作家”。這樣,把學生的閱讀、說、寫融為一體,極好地發(fā)揮了以讀促寫的作用。
三、展開想像,練習說話、寫話
想像是根據(jù)你看到或聽到的真實事物,在頭腦中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想像是創(chuàng)造的種子,在寫作中不可忽視,沒有想像便沒有作文。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寫作中要充分發(fā)揮其想像力。只有大膽的想像,才能表達兒童純真的情感,才能把作文寫得生動活潑,才能增強感染力。例如:《狼和小羊》故事中狼想吃掉小羊,就故意找碴兒,結果在理論上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就暗地里尋仇……創(chuàng)設故事的結局:小羊知道對壞人不能光講道理,更要……小羊采取什么方法戰(zhàn)勝狼呢?狼和小羊的結局又如何?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像,各抒己見。
學生的想像力與創(chuàng)造性就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發(fā)展,為寫話鋪好了道路。學有用的語文,就是說語文知識能夠向外延伸,遷移。很多課文都可以設計遷移練習,讓孩子們在遷移中學說。如學完了《雨點》,我讓孩子們到生活中找一找:雨點還會落到哪里?會怎樣呢?孩子們躍躍欲試,個個爭當小詩人。“雨點落在屋頂上,像是在玩滑滑梯。”“雨點落在雨傘上,在雨傘上歡快地舞蹈。”“雨點落在小河里,在和小魚小蝦做游戲。”……學完《小池溏》的第二段,孩子們知道了太陽、月亮、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多美呀!小池塘還能倒映出哪些事物呢?孩子們又想象開了──“彩虹倒映在池塘里,像五彩的小橋。”“大樹倒映在池塘里,像巨大的雨傘。”“飛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條敏捷的梭子魚。”
四、寫是說的提高,讓學生寫起來
1、激發(fā)興趣,消除寫話的緊張心理
孩子們能說了,這是了不起的事情,然后告訴他們:如果把想說的話寫下來,那更了不起,你就是小作家、小詩人了。這樣,孩子們寫話的積極性毫無保留地被激發(fā)了出來。如果你直接提出讓孩子們寫一段話,他們一定緊張地瞪大眼睛,畏懼寫話、畏懼寫作的心理就在這一刻產(chǎn)生了。寫話之后,對于寫得好的可以在班上讀,可以上黑板報,可以推薦給學校文學社變成鉛字……
2、讓孩子們說真話、實話、心里話
“告別灰色,寫綠色作文”是我校作文改革的口號。學生喜歡無病呻吟,習作中假話多,空話多,套話多。我認為這跟低年級寫話脫離孩子的年齡特征、脫離孩子的知識積累有關。孩子們想說什么就寫什么,才能真正讓習作成為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表達要求。
萬丈高樓平地起,要讓作文之樹接出豐碩之果,低年級進行寫作啟蒙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基礎工程。只要不斷實踐,作文之花一定會在小學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越開越燦爛。
總之,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低年級的說話、寫話訓練,要以工具為載體,以材料為內(nèi)容,掌握小學生作文心理,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說、寫興趣,提高學生的說、寫水平,開辟出訓練學生說、寫能力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