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英
摘 要:數學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小學教學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小學又是一個培養基礎學習能力和培養學習習慣的地方,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學好數學有利于學生大腦和智力的開發,也可以從小培養勤動腦勤思考的學習習慣,所以培養學生對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要從小抓起!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速率;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90-01
一、小學數學教師如何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閱讀教材,引導學生學習
這一環節是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完成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問題的設計要切中知識的重點、學生認識的盲點、理解的難點。
2、相互交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相互解答,相互評價,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
3、精講要點,引導學生掌握知識
這一環節是讓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顯露出來的,在認識上帶有普遍性的偏差誤區的問題,先讓學生作重點講解,然后教師再進行講評。
4、做好小結,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這一環節處理的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強化記憶、培養能力、訓練思維、提煉升華的作用。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廣泛運用,一是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參與時間,滿足學生受尊重,樂參與的需要。
二、小學數學教學的文化性
小學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代文明的中藥組成部分,小學數學除了固有的科學性外,正以“潤物細無聲”的方法詮釋著一種獨特的文化。數學學科這一雙重特性決定了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應是多元的。數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訓練,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的熏陶和素質的培養。因此,新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應努力引導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人類文化的價值,感受到人類文明的磁力,最終實現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優化結合。
三、培養學生整理知識、構建知識結構的好習慣
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整理、內化的知識,進而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知識結構的思維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構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繼發展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學會一些學習數學的思想方法,為創新提供一定基礎。如:我在教完“5的口訣”時,給學生出了很有興趣的一道題,我問:你知道老師今年幾歲嗎?猜出來有獎品喲!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規律排列的糖果圖,橫排7顆,有5排我接著說:“老師的年齡數隱藏在這幅糖果圖里,看誰能很快數出一共有多少顆糖果的辦法。”同學們爭先恐后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我把7看成6,就有5個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說:我先看成5個5,再加2個5-------。就這樣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整理與內化。
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贊可夫有句名言:“教會學生思考、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數學是思考性極強的學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樂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低年級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主觀意識差,在課堂上容易跟隨大流,別人說什么,他也跟著說什么,不經過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創設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時,要給學生留足夠的思考時間,提問學生時,要多方考慮,照顧各種層次的學生。對于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可以讓優生多發言,鼓勵他們多開動腦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對于顯而易見容易解決的題目,多把機會留給一些稍微差的弱勢群體來回答,及時鼓勵他們,只要他們答對或答對一點,都給予及時的表揚,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他們動腦筋的欲望。學生的潛能是個不竭的寶藏,你對他有多大的信心,他們就能給你多大的驚喜。
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助精神,團隊觀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發創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學《統計》時,先給學生播放一段路口視頻,讓學生統計在一分中之內過往的車輛有幾輛貨車、幾輛面包車、幾輛小汽車,幾輛公共汽車,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學都說:“老師,太快了,再來一次。”我不吭聲,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學們還是來不及記錄。然后我問學生:為什么看了兩次都為未能記錄下來呢?你們在小組里討論一下,有沒有辦法能又快又準確的記錄下來呢?同學們各抒己見,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組員記錄面包車、有的記錄貨車、有的記錄小汽車、有的記錄公共汽車,1分鐘視頻播完后,各個小組都有了統計結果。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明白了一個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進行了小組合作,從而使合作成為學生的一種需求。
雖然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因此,只要教師引導得法,訓練效果好,就可以使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學習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扎根、結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學生的求知興趣一旦被調動起來,他們就會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專心傾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而興趣也是專心傾聽的根本。因此針對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點,在課堂上,教師盡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單純的知識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上課專心聽講,教師上課時一定要精神飽滿,力求語言生動有趣,條理分明,使課堂引人入勝,使每個學生樂意聽。
參考文獻:
[1] 吳雪晴.新常態下大學生消費觀淺析.合作經濟與科技袁 2015.
[2] 陳倩文袁丁婉蘭袁劉甜恬袁宋嬋娟袁劉非凡袁黃子芹.大學生.對互聯網理財產品的投資行為調查研究.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