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凱凱
摘 要:歷史課程作為一門集人文、德育于一體的學科,與其它學科相比,在滲透德育教育,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方面有著不容忽視的優勢。那么如何發揮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做好德育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從構建新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提高德育實效;重視課堂教字,發掘歷史學科的內在功能;結合歷史學科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注重把德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快素質教育改革步伐等方面,分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德育教育;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43-01
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睂τ诟咧猩裕湔幱谌松^、世界觀和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階段,為了使其達到“四化”人才的需求標準,使其成為品行高尚的人,除了要求學習知識,掌握能力,鍛煉身體之外,還應當加強德育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歷史學科是高中教學的重要課程,是實施和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依托于歷史課程教學滲透德育教育具有暗示性、評判性等特點。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分析了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一、高中歷史教學滲透德育的特點
1、暗示性。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蘊含在對歷史的評述中,不可否認,它也可像政治學科那樣公開、正面宣傳灌輸教育,但是,這畢竟不是主要形式、主要的是在歷史教學準確完成明確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有意識地但又不露痕跡地給學生以心理和行為的影響?!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最好的寫照,那種“同學們要這樣”、“同學們要那樣”硬貼“標簽”和口號式的教育或許氣勢磅礴,但難以收到滲透德育的功效。老子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滲透”就是這種無為而為、不言而言的教育藝術、它刻意追求的是使學生在蘊含性教育中受啟發、得教育,領悟做人處事的道理。這雖然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教育來得迅猛強烈,但是,一旦領悟,這種潛移默化的效果,將受益終生。
2、評判性。從形式上看,無論是教師主導的教,還是學生主體的學,從內容上看,無論是談古論今,還是據往知來,歸根結底都是以本階級、本時代的眼光來鑒別、評說千百年來中國、世界發生過的人事現象?;蚋桧灮虺饬R,無一例外。這就告訴我們,歷史教學滲透德育,是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時代性的。超階級、超時代的立場觀點,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我們承認也罷,不承認也罷,都不會因此而會有什么改變。既然如此,站在什么階級立場,以什么觀點標準評述歷史,就不是無足輕重的小事,而是個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在滲透德育問題上,立場觀點決定感情態度,因而在評判性的歷史教學中是不能不講立場觀點的。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教育實施對策
1、構建新型高中歷史教學模式,提高德育實效。在歷史教學改革實踐中,我們根據教學內容本身的特性,以創新能力和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為宗旨,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努力向高中歷史學科規律靠攏,大膽探索運用開放型動態教學模式來實現德育實效性,初步形成了活動體驗型、情境創設型、專題研究型、辯論型、歷史現象與社會現實類比反思型、小品表演型、歷史題材影視品評型等歷史學科創新教學的新路子,實現了歷史課堂教學模式的多樣化。另外,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考試是各種教育活動的核心,分數是評價一個老師能力優劣的唯一標準。所以,需要我們多方努力,變更教育理念,改變教學的評價機制,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做出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變學習考核為評價考核,這樣才能凸顯出歷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2、重視課堂教字,發掘歷史學科的內在功能。歷史的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在傳授歷史知識以及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時候,教師也要做好德育滲透,讓學生在掌握一些歷史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比較法教學,指導學生將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與世界的文化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此外,還可以將明清以來中國三百多年的科技落后狀況與同一時期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落后,這樣還能夠增強學生為祖國振興而發奮讀書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把學生內在的愛國主義情懷激發出來。由此可見,重視課堂教學,把歷史學科的內在功能挖掘出來,利用歷史學科本身獨有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結合歷史學科生動性、形象性的特點。歷史是人類活動的歷史,歷史人物栩栩如生、歷史事件生動感人。學生對于抽象化的大道理和空洞的說教不易接受,而生動感人的史實卻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因此歷史老師要堅持直觀教學原則,通過各種形式、各種手段、各種方法來再現歷史的場景,再現歷史人物的具體活動,再現歷史事件的具體過程,引導學生“進入”歷史,從而受到感染熏陶,達到一定的德育目的。為此,教師必須處理好教材,根據德育教育的需要,精心選擇那些富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情節乃至細節,補充必要的歷史材料,吸收學科領域的新成果,不斷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實和更新,使之更具有吸引力和說服力。
4、注重把德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加快素質教育改革步伐。堅持課內課外結合,這是德育功能有效發揮的途徑和重要條件。首先與班級、團隊工作相結合。這就要求教學目標與班級團隊工作計劃統一,開展活動時要統一部署互相協調,形成合力。其次,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提高學生素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這就要求引導學生把理論知識拿到實踐中去消化,去升華。并把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帶到課堂上去討論,從而鞏固課堂理論知識。再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家庭對學生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奠基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明洪.高中歷史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J]. 成功(教育). 2010(05)
[2] 宋錦國.談談高中歷史教學的層次性[J]. 科學大眾. 2009(02)
[3] 韓麗群.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 網絡財富. 2009(11)
[4] 江 偉.社會史:高中歷史教學的新趨向[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