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容
摘 要: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就得讓學生大量閱讀。群文閱讀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多讀,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量。這是新的探索,也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50-01
“群文閱讀”是個新生事物。通過這幾年大家的共同摸索,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在一節課里,把多篇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在閱讀中產生自己的獨特的想法,進而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簡單的講,就是一節課里讀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打破了一篇課文兩課時的傳統教育模式,其核心和重點是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合二為一,這就要求從小學開始培養起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能力。它既能提高學生的課內外知識水平,學得更多;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閱讀中體會到讀書的樂趣;也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讀得更快。
開展“群文閱讀”,作為農村小學的老師,這是一種理想教學模式,是一個很大、很難的課題,要讓其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我們遇到了很多實際困難。
一、課外書籍少,導致閱讀量少
農村條件有限,學生手中除了學校發給他們的課本以外,基本上沒有課外書籍了。如果要想了解到其它知識,只能從電視上學了。雖然實現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學校配備的課外書籍因種種原因缺乏有效利用,造成資源浪費,深感遺憾。
二、學生閱讀水平低,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由于閱讀量少而造成的閱讀能力低下,農村小學語文平時一節簡單的閱讀課,大部分學生都不能在當堂完成其教學任務。大家都不理解閱讀分朗聲唱讀、誦讀、默讀和快速瀏覽,總認為大聲朗讀才叫“讀”,而朗讀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更別說一節課閱讀多篇文章了。一篇文章閱讀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已經有一定難度,那么“群文閱讀”教學就可想而知了。等把幾篇文章讀完,一節課也就過去了,哪還有時間培養他們的閱讀和理解能力呢?比如我在一次《愛》的群文閱讀課中,出示了3篇有關父愛的文章,讓學生快速瀏覽,然后歸納故事大意。學生大部分都是朗聲讀完所有文章,再去回想故事大意,而不能達到一目兩行乃至十行的速度,更別說邊思考邊默讀了。
三、教師觀念滯后
受傳統教學影響,大部分教師仍偏愛課文閱讀的“少、慢、差、費”,精讀課文費時兩課時,略讀課文用時一課時。教師往往花很多時間細細解剖,學生則細嚼慢咽,慢慢品讀,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當然不能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兩節課教一篇課文,用大量時間帶著感情朗讀,講關鍵詞句,注重精讀、朗讀方法的指導。老師思考著考試出題方向,迎合著期末試卷的側重點而教學。這種一味的按傳統方法教學,也為“群文閱讀”的推廣帶來了阻力。
四、家長輔導水平較低
家長是否做到了對孩子學習任務的監管,對學生學習自覺性和課外閱讀是否到位的保證。有的家庭只有祖輩在家照顧孩子,他們大字不識,談何輔導。有的孩子雖然父母在家照顧,可學習作業等只是嘴上喊一喊,不能給孩子實質性幫助。
面對眾多因素,在農村小學要推行語文的“群文閱讀”,其難度可想而知。但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有義務和責任把一種好的方法傳授給學生。通過學習大量的“群文閱讀”資料,加上我自己的實踐經驗。我認為要實現“群文閱讀”,可以或單獨或綜合采取以下幾種方法。
1、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因為群文閱讀打破了原來的一節課一篇文章的傳統,所以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會很費勁,肯定也不能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老師應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第一,在布置家庭作業時,老師要告訴學生預習哪幾篇文章,把預習朗讀課文當作一項作業,并且讓家長簽字證明。第二,為了在上課時能更順利的進行,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預習時,通過查資料、字典等方式解決文中出現的不能理解的字詞。第三,減少書面作業,把預習作為主要的家庭作業。
2、合理利用現有課本。“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首先是要選好文章,圍繞一個主題把多篇課文組合在一起。我們現在使用的課本是人教版的,是以主題串聯一個單元的,這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了極大的好處。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組主題是“讀書”,課文有《竊讀記》《小苗與大樹的對話》《走遍天下書為侶》《我的長生果》。教學這組課文,我分成這樣幾步,第一步:先指導學生精讀最有特色的課文《竊讀記》,感受讀書給作者帶來的快樂,體會心理描寫、動作描寫在文章中的好處;第二步:再運用群文閱讀方式教學其他三篇課文,讓學生瀏覽或者默讀,了解大概內容后,再找到文中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并勾畫出來,讓大家討論這兩種方法在這三篇文章中有何好處,可以用填表格方法來完成。第三步:上好單元總結課,讓大家匯報這四篇文章教會了我們什么樣的讀書方法。把單篇課文獲得的散亂的知識系統化,給學生理清頭緒。
3、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當今社會發展迅速,快速閱讀成為一種必然,“群文閱讀”也將成為一種必然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鼓勵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要有適應時代的新教育理念。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產生大量想象,從而進入創新思維狀態;要不斷的鼓勵學生,讓學生有前進的動力。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群文閱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在閱讀中學習閱讀。因此,“群文閱讀”課堂上要圍繞一個主題,抓住幾篇課文的重難點,一定要學會放棄一些其他的知識。一節課不能面面俱到,老師不能講得太多,要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領會,去感悟,去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更自主、更愉悅地去閱讀,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加快學生閱讀速度的目的。
5、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資源。隨著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實施,學校現在配備有很多書籍。雖然有的學生會去借閱,可是借到書以后也不會好好去閱讀。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僅靠一本教材并不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要拓寬學生閱讀面,增大閱讀量。其次,學校可把閱讀課外書籍當作一種任務分下去,每周規定一定的閱讀量,讓學生至少兩個小時的在校閱讀時間。學校還可以搞閱讀征文活動。再次,允許學生把書籍借回家閱讀,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出自己的感受,老師要認真檢查。
6、教會家長輔導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家長的監督作用,要利用開家長會的機會培訓家長學會輔導孩子。沒有知識的家長,可以看著孩子讀課文,要求孩子告知家長要預習的是哪幾篇,家長不懂,但可以監督孩子完成朗讀任務。有知識的家長更要陪著孩子朗讀,監督孩子查字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