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珍
摘 要:新媒體指的是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支持下出現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電子雜志、數字廣播、移動電話、觸摸媒體等多種形式,集聲音、影像、文本等信息為一體,進行信息的傳播與分享。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對于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重要影響,對于教育教學領域也產生強烈沖擊。本文以大學英語教學為切入點,探討新媒體時代,如何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持續發展和長足進步。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英語;改革;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迎合社會需求、順應時代發展、促進學生成長的必要舉措和必經途徑。本文在分析新媒體特點的基礎上,探討新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及策略,力求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創新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效率,實現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一、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的概念是相對于舊媒體得來的,與舊媒體相比,新媒體具備以下特點。
1.形式新穎、形象鮮明
新媒體融合了聲音、影像、文本等多種表現形式,通過色彩、圖形、光影、文字相互交錯輝映的方式展現不同的內容,具備形式新穎、形象鮮明的特點。
2.內容豐富、存儲量大
新媒體作為信息化手段,擁有海量存儲功能和集中展示功能,能夠高效率、大容量的進行內容的展示與存儲。
3.功能強大、交互性強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具備交互性強的特點,不僅能夠被動地進行內容展示,還能夠主動與使用者溝通與互動。
二、新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新媒體有著傳統媒體無可比擬的優勢。因此,新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也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提高教學趣味性
由于新媒體具備形式新穎的特點, 教師可以打破傳統英語課堂“一塊黑板一支筆”的固有模式,通過放錄音、畫圖片、播視頻、寫文字等多種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將枯燥的知識講解變為生動的教學演示,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2.提高教學豐富性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能夠海量存儲的優勢,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更豐富的學習資源,達到增加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拓寬學生眼界的目的。
3.提高教學直觀性
新媒體在進行內容展示的過程中, 具備形象直觀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這一特點,將抽象的英語知識與直觀的教學展示結合起來,提高教學的直觀性。
4.提高教學互動性
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進行跨語言交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交互性強的特點,為學生創造交流、溝通、討論的機會,為他們用英語思考和用英語交流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
5.提高教學靈活性
新媒體的功能強大,具備分享、交流、分組、存儲、評價等多項功能,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新媒體的這些功能,則能夠不斷創新英語教學的形式和方法,提高教學的靈活性。
三、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新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對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有著非凡的意義。那么在新媒體時代,如何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網絡教學平臺建設
為了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提高新媒體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質量,各高校應該從教學資源和基礎設置建設入手,創建完備而先進的網絡式新媒體教學平臺,實現現代化和信息化的英語教學。
第一,挖掘新媒體資源。新媒體中蘊含著豐富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善于發現和運用這些資源開展教學,從而豐富英語教學內容、創新英語教學形式,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目前,比較常見的新媒體資源包括多媒體課件、微課程資源、網絡共享資源、電子圖書館等。教師應該搜集、篩選與整合這些資源,建立起完備的英語教學資源庫,從而推動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所選用的教材的知識體系,將教學大綱中涉及的知識點和信息點以微課的形式呈現出來,并按照教材知識體系脈絡進行排列,形成可供課堂教學和課下自學的“微課程資源庫”,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顛覆”與“翻轉”奠定基礎。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了適應新媒體環境、滿足教學改革需求,高校應該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奠定物質基礎:一是實現校園網絡的普及和覆蓋,促進校內和校外的信息化溝通,使英語教學滲透到校園的各個角落;二是增加校園計算機和多媒體的數量,盡量保證各個班級都擁有計算機和多媒體,使教師能夠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英語教學;三是打造計算機實驗室和語音實驗室,使教師能夠利用新媒體,為學生營造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和良好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四是完善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功能,使教師能夠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開展小組討論、資源分享、交流互動、監督指導等多項教學活動,使教師能夠利用新媒體創新英語教學形式、推動英語教學改革。
2.加強教師隊伍信息技能培訓
高校英語教師是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中堅力量。要確保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加強對于教師的信息技能培訓,使教師靈活應用新媒體開展英語教學活動。
第一,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培訓。更新速度快是信息技術最顯著的特點。為了使英語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適應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高校應該加強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培訓,從計算機使用原理、多媒體課件制作原理等基礎知識點入手,使廣大英語教師對于信息技術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為他們的自我提升與自主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信息技術的實用技能培訓。高校英語教師要想利用新媒體進行英語教學,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實用技能。因此,高校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教師培訓:一是計算機的基礎操作及數據庫的應用;二是PowerPoint、Authorware等教學軟件的制作及應用;三是新媒體教學資源的開發與應用;四是網絡教學平臺的完善與應用。通過信息技術實用技能培訓,使教師具備利用新媒體搜集和整合教學資源、組織和指導教學的能力。
3.加強學生信息素養培訓
教學是教與學雙邊互動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學中始終強調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要推動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更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使學生能夠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流程,提高大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一般來說,學生的信息素養培訓與教師的信息技能培訓有著較高的重復章節,都需要針對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信息技術基本能力進行培訓。除此之外,針對大學生,高校還應該加強信息意識培訓和信息道德培訓。一方面,提高學生的信息敏感度,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資源的搜索與利用,從而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觀念,英語語言學習既是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過程,也是體驗文化和滲透意識的過程,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于信息的甄別和鑒賞能力,自覺抵制西方國家具有腐蝕性的思想和觀念,用積極健康的態度和資訊武裝學生的頭腦,從而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4.加強教學理論知識學習
新媒體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戰。為了滿足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需求,高校英語教師還應該加強教學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用新的理念、方法和手段構建新課堂。在我看來,高校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加強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理論研究。
(1)革新教學理念,重置師生關系。新媒體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重置師生關系,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使英語課堂在新媒體的輔助下,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積極參與、交流互助的良好氛圍,從思想和理念上對傳統大學英語教學進行顛覆與革新。
(2) 革新教學方法,重構教學模式。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利用信息教育手段,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在課內,可以利用新媒體開展情境教學、小組討論教學和任務驅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鼓勵學生用英語交流、用英語思考,從而推動英語教學改革;在課外,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通過創建網絡學習專欄、建立qq、微信學習群組、共享微課學習資源等多種途徑,構建英語教學的新模式,實現英語教學的“前置”與“后延”,重新分配教學時間、重新調整教學流程,促進英語教學改革。
(3)革新評價方式,重建評價標準。教學改革既有對于教學成果的反饋作用,也有對于教學過程的指導作用,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高校英語教師應該利用新媒體進行教學評價改革:一方面,利用新媒體的海量存儲功能,通過錄制視頻、拍攝照片、分享作業等多種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實現過程性評價;另一方面,利用新媒體的交互和共享功能,通過實時點評、匿名互評、集體評價等多種方式,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實現多元化評價。
四、結語
新媒體以銳不可當之勢侵入現代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各個領域,教學領域也不例外。作為一名高校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加強新媒體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抓住新媒體帶給英語教學的機遇、迎接新媒體帶給英語教學的挑戰,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促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陽 林.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J].海外英語(上),2016(9).
[2]尹宜宜,童夏雨.新媒體在理工科大學生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以浙江省高校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
[3]徐 舒.新媒體對民航英語教學的積極影響及教學策略創新[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9).
[4]夏玲英.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3).
[5]笪 立.新媒體時代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評《新媒體技術下中國高校商務英語教師信念及教學模式演化研究》[J].新聞戰線,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