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
大學生就業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探析
楊小棑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 100083)

摘要: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大學生自身、各高校、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大學生就業率不僅體現大學生本身素質高低、更體現國家經濟發展態勢,為促進大學生更好融入社會,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指導是必要的過程。在指導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扮演重要的角色。文章從針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原因入手,再針對不同問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促進大學生良好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學生目前就業現狀分析
現今,畢業包分配、“鐵飯碗”的時代已經過去。大學生就業需要在不斷競爭中求得一職。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一方面“用武之地”找不到好漢。這就意味各公司對于人員還是及其需要的,只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人文素質不高,翻新能力不足,專業素養與社會需求間差距較大等問題造成了企業招工難。
另一方面“好漢無用武之地”。這說明,大學生自身有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技能卻找不到相對應的工作。這兩者是現今大學生就業的兩大問題。
2大學生就業問題原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問題是家庭、高校、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究其就業難原因是各方面的。
2.1大學生自身
大學生最為國家棟梁、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就業難這個問題中也有自己的責任。就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所得,部分大學生就業難是因為自身原因。首先,有些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不合格,這使得他們在求職大軍中處于劣勢。其次,還有一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過渡追求名企業、大公司。過高估計了自身素質。這使得他們在求職過程中屢受打擊。
再次,自我定位不夠準確。部分大學生就業擇業觀念受到傳統思想限制,感覺自我良好,對自身的素質和發展定位脫離實際生活和社會需求。而且大學生對于求職技巧、注意事項、過程等不太了解。這進一步限制就業。
2.2家庭原因
家庭是大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社會組織。整個家庭的就業觀念直接對大學生就業思想產生影響。有些家長總是抱著自己孩子優秀的視角,感覺孩子的工作應該是高薪、優良的環境等。這樣的思想使得大學生在就業中容易眼光過高,錯失適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在擇業的過程中,既要聽取家人意見,又要保持冷靜、理性的頭腦。同時,家長在給與孩子就業意見參考的同時,應該尊重社會需求和大學生自身素質等方面來綜合考慮。
2.3高校方面
高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對于大學生就業,高校也負有重要的職責。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等問題。高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高校對于大學生就業指導不夠全面,使得初入社會的大學生不知所措。因此,高校在進行教育的同時,也應該加強大學生就業方面的相關指導和教育,以推動大學生順利就業;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就業難而產生的相關問題,比如詛喪、壓抑等心理問題,各高校應該組織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來幫助大學生疏導就業帶來的一系列相關問題。
2.4社會方面
大學生就業問題,社會也給予了高度重視。近些年來,針對大學生的各種輿論問題層出不窮。尤其是隨著90后進入職場。社會認為90后是自由、彰顯個性的群體。在就業中,希望社會給予更好的關懷。而不是更多的責備這個群體。每個時代、每個年齡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色,希望大學生就業得到應有的尊重。
3大學生就業問題可執行性方案
3.1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理想是人前進過程中的指明燈,給前進中的人一個方面和信念。對于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首先,大學生應該樹立積極的理想信念,只有這樣在擇業過程中,才不會被各種假象、問題所迷惑,才能堅定內心想法,不會盲目,找到適合自身的理想職業。因此,這就要求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要針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就行教育,讓學生明白積極信念的確立是多么重要和必要的;再者,教育者應該現身說法,不能只講空洞理論,要拿事實說話,結合實際,讓大學生相信理想信念,以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3.2轉變價值觀念,勇于扎根服務基層
大學生就業難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大學生眼高手低,過高顧及自己的價值和期望,使得自身在擇業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因為,改變就業觀念是必要的。剛踏入社會的大學生沒有經驗,只有課本的理論,因此需要鍛煉和歷練,大學生應該放低自己的態度,到基層去鍛煉自己。在基層不斷積累經驗,為以后職業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3高校加強就業指導
在大學生就業過程中,高校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為了提高大學生就業率,高校應該加強就業指導。可以開展相關就業指導課程和講座,為即將走向職場的學生提供一個參考。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仍存在形式主義、內容空洞等。希望高校在就業指導方面加強資金、人力等方面的投入,幫助大學生就業,改善大學生自身就業條件,為大學生順利走向職場增加一定可靠的籌碼。
4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培養健康人格和優良的道德品質,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并為之奮斗,這與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備的積極的作用是一致的。
4.1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大學是一個追求知識和夢想的舞臺,在這里,大學生追求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和完善。但是在追求理想和夢想的同時,良好的道德情操是必要的。
針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理論素養加深了大學生的宏觀理論認識、促進了政治素養的提高,為高校大學業生就業提高了政治敏感性,而且把握了國家政策的整體性,為良好的職業道德形成打下了基礎。
4.1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減少就業盲目性。
思想政治教育轉變了思想觀念,有利于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具備良好的技能參與公平公開的競爭,從而降低就業過程中的盲目性。學校在就業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單單是對大學生進行單純就業理論指導,應該對就業基本概況、就業形式、就業規模、應聘技巧等加以深化授予學生。使得學生在就業大軍中能夠得到一席之地,施展自身才華和能力。從而更多地呼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關注就業信息,勇于承擔起相關的責任,通過教育活動使各方面信息被就業大學生所利用。
4.2對大學生就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強社會穩定性
就業問題關系到國計民生,推動和促進就業工作有利于國民經濟的持久健康發展。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如果就業問題解決不好,會對整個社會的安定造成一定的問題。就業問題首先關系到的是大學生的生計問題,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利于疏導大學生就業遇到的問題。如果這個就業問題解決不好,必定會影響社會秩序,甚至會對社會安定造成一定的影響。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只有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才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就業問題涉及到大學生的基本生計也就是他們的基本生理需求,對衣、食、住、行、等問題。所以,對于大學就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畢業做好,要解決好就業指導問題。
4.3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思想政治教育,利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擇業觀。
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是離不開人格的。培養具有良好做人表現的人格的大學生,越來越引起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對于大學生人格培養研究,不僅可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更利于大學生培養正確的擇業觀。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當代大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其人格的需求結構和其他素質結構正逐步成熟。如何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培養具備高素質、取得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重要要求。高校應該為培養、塑造大學生人格盡一份自己的力量。高校應該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完善對大學生人格的培養。以便在之后的擇業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念,為順利進入職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郝偉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2009
[2]張詠鈴.如何發揮德育課的就業教育作用.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5
[3]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師帥朋,楊航征.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長效機制的再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13(1).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1-1602(2016)02-0273-02
作者簡介:楊小棑,河北保定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