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術(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 400010)
?
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傳媒影響力
——以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為例
彭德術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重慶 400010)
摘 要: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在媒體融合發展中,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實踐,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關鍵詞:媒體;發展;體會
在中央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戰略部署指引下,重報集團媒體融合發展取得了初步成果,2015年,新媒體收入、利潤分別占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的25%左右。據2014年央視CTR數據顯示,全國評選出的媒體融合發展工作先進單位中,重報集團位列全國黨報集團前三。媒體融合發展主要體現出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內容融合提升影響力
集團各媒體充分運用報紙、網站、微博、微信等方式,組織全媒體宣傳,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例如,重慶日報《我為兩會點個贊》的報道,兩會期間每天在頭版登出,并與重慶日報官方微博同題互動、報網融合,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重慶晨報直播的總理記者招待會,閱讀人數超百萬,展現了晨報全媒體融合報道的實力和影響力。重慶商報的“周末去哪兒、避暑山水間”、創客匯、微企大賽等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用戶的歡迎,活動點擊量都上了1000萬。華龍網除重慶手機報集群報道推送兩會信息外,還充分發揮自身的全媒體優勢,利用網站PC端制作了“新常態新決策——2015全國兩會”專題,以經濟新常態為主線開設了20多個欄目,用音頻和視頻傳遞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讓讀者“近”距離接觸兩會。
(二)平臺融合提供技術支撐
加強主要媒體報系全媒體技術支撐平臺建設。2014年,重報集團以重慶晨報為試點,開展集團主要紙媒全媒體技術支撐平臺建設。在重慶晨報試點的基礎上,對平臺進行完善后推進集團各報系平臺建設。該平臺實現了各報系采編、經營的一體化,新聞信息、用戶數據、經營管理等資源的互通共享。該項目獲得“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加快推進集團新聞內容生產及運營監管平臺項目建設。在實現各報系全媒體采編、經營一體化的基礎上,抓住集團傳媒中心建設的時機,推進集團新聞內容生產和運營監管平臺建設,實現集團全媒體生產內容的監控管理,實現集團新聞信息資源、用戶數據資源、新聞流程監管、傳播效果追蹤、大數據分析、服務智能決策、版權保護等一體化管理,使集團新聞管理邁入新的階段。該項目被列入2015年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數字化轉型升級重點項目。
(三)渠道融合體現立體化
鞏固主流媒體。堅持把主流媒體建設作為鞏固輿論陣地的基礎。進一步鞏固以重慶日報為主的主要紙媒陣地建設,努力推進媒體差異化發展,形成重慶日報以服務決策為主、重慶晚報以服務市民為主、重慶晨報以服務主流價值人群為主、重慶商報以服務財經為主的定位的報紙輿論主陣地。
拓展分眾媒體。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品牌,加強與行業、區縣、社區、房地產企業合作,推進區域讀本、社區報、行業報刊發展。與重慶軌道交通集團合作,創辦《都市熱報》,搶占軌道經濟圈,發行量突破20萬份;與市教委合作,創辦《新家長報》;與區縣合作,先后創辦永川讀本、江津讀本、璧山觀察;與社區、大型房地產企業合作,創辦南岸、金科、華宇、大石化等11份社區報,分眾媒體發行量突破40萬份。
發展新興媒體。打破“一報一網”分散發展模式,突出以華龍網為重點的新媒體發展思路,以華龍網為龍頭,帶動重慶日報網、晚報第一眼網、重慶晨網、軌客網、重慶法制網、女網、今日重慶網、中小企業網等網站發展。與騰訊聯合打造的大渝網日均訪問總流量超2200萬,成為重慶最大的城市生活門戶網。集團所屬媒體官方微博、微信粉絲量突破2500萬;推進重慶手機報建設,用戶達1090萬;建設重慶日報戶外數字閱報屏,建成600多塊,3年內將建成2000塊以上;與新華社合作打造區縣黨政客戶端,下載量達100萬。目前,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全媒體用戶總量已達到5000萬,初步形成了形態多樣、多元發布的傳播體系。
(四)經營融合有效推進
努力鞏固傳統主業。廣告上,成立集團全媒體營銷管理中心和廣告大客戶部,整合集團全媒體資源優勢,開展區域性城市營銷、景區營銷、行業產品營銷、活動營銷。推出走走族、車車族、年度經濟人物和重慶小姐評選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媒體活動。印務上,強化質量意識,代印的人民日報獲得“最佳印刷質量獎”,重慶日報連續四年獲“全國印刷質量精品級”稱號。發行上,加快物流配送業務拓展,日配送單量已達到4000多單;成立重報集團電商物流公司,啟動重報“零距離”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充分利用現有發行站點,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新電子商務社區物流綜合平臺。
堅持重點項目帶動。為解決報業下滑所帶來的影響,集團積極尋找、策劃、論證項目,確保了集團經營的增長。近兩年,集團先后啟動重慶新聞傳媒中心、印發產業園、重慶廣告產業園等10個重點項目,一批涉及商務、旅游、養老、創意、地產的項目全面推進。
大力培育新興產業。著眼突破單一產業發展瓶頸,集團立足自身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成立國博文化傳播公司,大力發展會展業務,成功舉辦重慶文化產業博覽會和重慶國際車博會,積極介入渝交會。以華龍網為平臺,上線“文創匯”P2P平臺,開拓互聯網取證、網絡彩票、電子商務等業務。成立重報之窗文化體育公司,加強與樂視體育合作,探索介入體育產業。成立重報數字公司,大力拓展戶外廣告。成立渝新歐文化發展公司,積極開拓對外文化交流業務。成立集團投資公司,探索資本經營、投融資管理和理財。
(五)管理融合突出機制創新
完善新聞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好新聞評選機制、每日要情專送機制、每日新聞要情會商機制、每日看版審查機制、每日巡查督查機制、分級管理機制、輿情研判機制。
加強分類指導與考核。按照集團各單位的
工作性質和主要任務,建立分類管理、分類考核機制,強化輿論的導向意識、責任意識,突出經營的市場意識、效益意識。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2014年,集團對外發布了《版權聲明》,得到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版權局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集團被中國版權協會評為“2014年中國最具版權影響力企業”。
探索全媒體運行機制。整合集團的所屬周報和雜志,分別成立新女報時尚傳媒集團、今日重慶傳媒集團,并對兩個集團公司原采編經營機構進行調整,統一設立編委會,統一設置經營中心,推進扁平化管理。成立集團全媒體營銷管理中心和各報全媒體營銷中心,推動各媒體內部機構設置調整和管理運行機制優化。
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中央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相關文件精神,集團積極穩妥地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團產業公司與聞康集團合作,共同打造大健康產業;集團所屬新女報傳媒集團與潤一江集團合作,共同打造時尚產業。
(一)黨委政府重視是引領
中央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后的第2天,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重慶媒體融合發展實施方案》,對重慶市主流媒體建設提出了導向正確、嚴明紀律、深化改革、內容為本、創新方式、融合發展、人才支撐、擴大受眾的明確要求。圍繞中央總體部署,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明確相關政策支持,明確專項資金支持媒體融合發展項目建設,黨委政府的支持在媒體融合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二)轉變思想觀念是前提
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曾指出,融合發展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我們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跟不上、不適應、不到位的問題,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現在,一些人危機意識不強,傳統慣性思維牢固,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擁抱新興媒體,樹立一體化的發展觀念和互聯網思維,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形成適應融合發展的新觀念、新認識。對此,重報集團轉變思想觀念,先后制定了《重報集團數字化轉型攻堅改革方案》和《重報集團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改革總體方案》,積極開展媒體融合發展相關工作,2013年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授予全國首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
(三)深化多方改革是關鍵
融合發展是一場全方位的革新,既需要進行技術升級、平臺拓展、內容創新,也需要對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做出深刻的調整,必須著眼于新聞生產力的發展,破除制約媒體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壁壘,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要圍繞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推進內部組織結構的改革;圍繞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格局,推動新聞采編生產流程的改革;圍繞全媒體一體化的運行,推動考核、管理、人才培養等機制的改革。總之,要通過全方位的改革,真正形成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02-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