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麗娜
(沈陽市化工學校 遼寧沈陽 110122)
?
微課在中職化工專業的應用研究
欒麗娜
(沈陽市化工學校遼寧沈陽110122)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平臺的開發,微課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掌握和應用。本文就微課在中職化工專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微課 化工 中職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微課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更是一種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平臺。多數中職教師在教學中已經在應用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微課”,筆者對中職化工專業應用微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對微課的應用意義進行了研究。[1]
1.公共基礎課
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很多學生在進入職業院校之前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成績都很不理想,有很多學生甚至對這幾科產生了嚴重的厭倦感和畏懼感,特別是英語課,學生們學習起來非常吃力。隨著專業課的逐漸增加,學生開始接觸到大量實踐機會,他們的興趣和精力都不放在基礎課上。因此,怎樣提高中職學生對基礎課的學習興趣是擺在學校和教師面前的難題。
2.專業課
中職化工專業的專業課多以化學為基礎,學生們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化學知識相對簡單,再加上學的不扎實,因此學習專業理論課的時候出現了較大的問題。比如有機化學、化學工藝、化工分析等課程,學生們理解和掌握都非常困難,教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給學生講授這些專業基礎知識。不過,在實踐操作課上,比如精餾操作技術、管路拆裝技術、吸收和解吸技術等課程,大部分學生都表現出了較大的學習興趣。能夠認真觀察教師操作,認真的和教師交流,但由于理論基礎較差,課前不預習,很多簡單操作也需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學會。[2]
3.教師授課形式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師培訓范圍和力度的不斷加大,大部分中職學校的教師都具備了全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學理念和充足的專業知識技能。但是很多教師沒有深刻思考中職生源質量下降問題,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學習興趣提不上來,教學效果較差。有些學校項目教學改革做的很好,但是學生課前不主動查閱資料,不做任何預習,因而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1.基礎課引入微課
筆者在本校兩個班做了對比試驗,一個班在數學課堂上應用微課,另外一個班數學課堂上不應用“微課”。結果發現,應用微課的班級,比不應用微課的班級當堂考試成績高出50%。學生們都喜歡這種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要求教師多采用微課的形式教學。這就是微課堂的優勢:小課堂大教學。微課在基礎課課堂的應用,不僅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有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學習,學習再也不是局限在傳統課堂的學習了。
2.專業課引入微課
(1)對于專業基礎課,特別是化學課,微課主要應用于課上,把一些難懂難記的知識點用微課的形式講授,學生不再面對枯燥的概念、理論,單調的分子式,反應式,而是以輕松的心情觀看教師精心設計的微課,完成趣味性的學習,從而掌握大量的化學基礎知識,為后續的專業核心課教學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小部分微課需要教師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們自習課時完成學習,教師針對該知識點“翻轉課堂”,課上通過提問、考試等形式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回答學生提問,組織學生討論,實現差別化教育。
(2)對于專業實踐課,微課主要應用于課前和課后,能讓學生在課前預習,了解基礎知識、操作原理、操作步驟,從而帶著問題來上課,這樣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后,學生們在休息時間利用手機再學習,查缺補漏,有利于操作技能的鞏固和提高。[3]
1.微課短小精悍的特點決定了它必然同時擁有孤立、零碎、信息割裂等致命缺點,利用微課進行學習,學到的知識就會零碎、割裂,不成體系。這就要求教師按照一定的順序和原則,將某個專題、某門課程的核心知識點依次列出,圍繞這些核心知識點創作一個專題、一門課程的系列微課,那么孤立的微課就能被關聯化和體系化。比如化工單元操作課程,教師圍繞管路輸送、傳熱、精餾、吸收、萃取等各個單元操作過程的知識點、技能點制作系列微課,學生就可以沿著“切碎→連通→整合→聚焦”的知識創建順序進行課程學習,從而達到“約取→博觀→約取”的目的,最終實現知識的連通和融合創新。從這個意義上看,微課程比基于單個知識點的微課更有價值和用途。從微課走向微課程(微課程平臺),是必然的趨勢。這需要學校做好微課建設內容的整體規劃,確定建設方案和進程,形成建設規范和體系,避免重復和無序開發。
2.雖然微課的優點毋庸置疑,但是對于化工專業的某些實訓課,比如管路拆裝、比如精餾技術等課程,微課只能是輔助教學,因為微課只能觀看,不能操作,“紙上談兵”只能停留在預習和復習階段,想讓學生真正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必須由教師示范并指導,學生在實訓設備上多次練習才行。因此,實訓課教師不宜過多依賴微課。
3.教師的創作誤區
很多教師追求多種技術的綜合運用,追求畫面的美輪美奐,而往往忽視“內容為王”之本質。其實,技術夠用即可,適用最佳。教師應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微課內容的設計上,從而避免時間和精力的大量耗費。微課并不是展示技術的作品,微課的價值和貢獻一在于它短時間內高質量地傳遞出精華內容,二在于引發學習者的深度思考,而微課的深度也就體現在是否能引起學生對內容進行螺旋上升的提問和思考,即一個問題或一段回答是否能引發學生延伸想到另一個問題或另一種回答。因此,優秀的微課應是內容、形式和技術的“兼容體”。
中職化工專業是一個特殊的專業群,對于這個專業的教學質量提升,微課會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我 們應該重視微課在中職化工專業的應用,多角度研究教學方法,更加注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育教學質量,適應新形勢下的中職教學要求。
[1]關中客. 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
[2]黎加厚. 微課的含義與發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
[3]胡鐵生.我國微課發展的三個階段及其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3.
欒麗娜,女,2000年畢業于沈陽化工學院,講師。現從事中職教學工作,研究方向是項目教學和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