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明(東營市廣饒縣英才學校 山東東營 257300)
?
花開花落都是情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案例
李云明
(東營市廣饒縣英才學校山東東營257300)
摘要:新課程越來越強調探究學習和研究性學習,這些學習特別強調主體的自我思考和主動探究,通過自我探究和合作學習,發現問題的結論和規律,成為發現者,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將來的自我發展和終身教育打下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教學的建議,也是我執教《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指導思想。學習本文,關鍵是要讀,一是讀出文中的情感,使自己能夠受到感動;二是通過讀,能夠區分出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的過去的事,回憶是怎么引出的,從而弄清全文的脈絡,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關鍵詞:新課程 教學案例
《爸爸的花兒落了》是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是選自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最后一部分,原題為《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小說展示的基本上是作者自己童年生活的軌跡。節選的這一部分圍繞畢業典禮引出對爸爸及相關往事的回憶,從回憶中展示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文章采用插敘手法,將續寫眼前之事與回憶往事有機融合起來,使文章顯得波瀾起伏,跌宕多姿。文中有現實,有回憶,用現實引出回憶,其中很多回憶又與爸爸的話又有直接聯系,內容豐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錯而不零亂,重點表現了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
對正在成長中的七年級學生來說,正確地認識成長,理解父愛在成長中的作用,比單純的感恩父母更能接近學生的生命體驗,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領悟作品的深刻內涵,明白成長需要什么,什么樣的成長才是真正的長大,是這篇文章學習的重點。這篇文章的主人公英子跟學生的年齡相仿,所寫內容也與學生生活接近,很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與作品產生共鳴。
1.導入課題整體感知:
上課前我開始放《送別》的曲子,用來營造一種與課文內容相融的淡淡憂傷。
這是課文中提到的畢業時唱的酈歌,古道、芳草、垂柳、夕陽、浮蕩的晚風、嗚咽的清笛,歌聲中融入了送別時靜靜的無奈與憂傷,往事似乎一幕幕浮現在眼前。有了它作鋪墊,不用老師再精心設計什么導語,學生早已融入到了課文所描寫的意境中。
讓他們靜靜地讀一遍課文,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感知。可以提一個問題:文中寫了英子和父親之間的哪些故事?
學生踴躍回答,“我”和父親的故事:
(1)鼓勵我獨自參加畢業典禮。
(2)逼我去上學,并給我送來棉衣。
(3)鼓勵我獨自去銀行寄錢。
(4)爸爸死后,我非常鎮定、安靜。
2.研讀課文,走近英子。
(1)再次朗讀課文,找出文中最讓你感動的事件,自己先試著有感情地朗讀出來,然后再與大家一起分享,讀給大家聽,并說一下這里為什么讓你感動。
探究討論后回答:
① 英子,你在爸爸的嚴格要求中長大,
生活使你變得自尊、守紀;
(爸爸)“站到床前”“瞪著我” “快起! 快起!起!” “拖起來”“抄起”“倒轉來拿”“掄”“發出咻咻的聲音”“從床頭打到床角,從床上打到床下。”
(英子) “冒著大雨上學去了”“等待校工開門”“冬天的清晨”“夏天的早晨。” (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并讀給大家聽)
② 英子,你在爸爸的放手闖練中長大,
生活使你變得勇敢、堅強;
(爸爸) “不要怕,你要學做許多事,將來好幫著你的媽媽。你最大。”“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闖練,闖練,英子。”
(英子) “硬著頭皮去了”“ 高興”、“闖過來了”“街道中的花圃種滿了蒲公英。” (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并讀給大家聽)
③ 英子,你在爸爸病痛離世、痛失父愛中長大,
生活使你變得沉穩、鎮靜。
(爸爸的花兒落了) “喉嚨腫脹著,聲音是低啞的” “媽媽的眼睛紅腫著”“石榴和夾竹桃今年爸爸都沒有上麻渣” “石榴花開得沒有那么紅,那么大”“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
(英子)“鎮定”“安靜”“把小學畢業文憑,放到書桌的抽屜里……走過院子,看那垂落的夾竹桃,默念著:爸爸的花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并讀給大家聽)
④ 英子,你在大人們期待的目光中長大, 生活使你懂得承受、擔當。
(大人們) “爸爸也不拿我當孩子了”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吵嘴!他還小。”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媽媽生氣了!”“大小姐,到了醫院,好好兒勸勸你媽媽,這里就數你你大了!就數你你大了!”
(英子)“瘦雞妹妹還在搶炎炎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破玻璃瓶里” “這里就屬我大,我是小小的大人。”(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句子并讀給大家聽)
(2)“我們是多么喜歡長高了變成大人,我們又是多么怕呢! ”結合情節,小組研討:英子為什么害怕長大?
明確:
——長大了,就有可能失去自己的親人,英子失去了她親愛的爸爸,失去父親的陪伴和堅強支撐的臂膀“爸爸的花兒落了”
——長大了,就會失去很多寶貴的東西,失去童年的無憂無慮、天真快樂的生活,要用稚嫩的肩膀去承擔沉重的壓力和責任。“我是小小的大人”
——長大了,就會離開小學熟悉的校園、老師和同學們,就會
失去很多陪伴在自己身邊的人。“這些人都隨著我的長大沒有影子了。他們是跟著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嗎?”
教師點評回聲
其實成長的過程就是一個失去的過程,這可能就是英子既想長大,又害怕長大的原因吧!
——成長之痛
爸爸的花兒落了,但結出了甜美的果實:“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懶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勵下有了挑戰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在爸爸話語的激勵下最終以成人的姿態鎮定地面對爸爸去世的惡耗。成長是美麗的,也是殘酷的,老師希望同學們正確對待成長中的苦與樂,得與失,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走好學習、生活中的每一步。
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話:“先生之最大的成功,是培養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總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先生就永遠無法體會成功的快樂了。
這堂課的設置指導思想就是把學生當做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問題的設計要緊緊圍繞學生創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高高興興的把學習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