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君
?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效率
□董麗君
【摘要】小學語文新課標中指出,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課外閱讀,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還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是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效率
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讓閱讀成為學生的愛好和習慣。教師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1.佳作推薦
小學生在閱讀中的鑒賞力和能動性較差,缺乏主動閱讀的動機和能力。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向他們推薦感興趣的優秀作品,引導他們進行閱讀,并體會閱讀的樂趣。例如,有的同學喜歡觀察和思考,樂于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師就可以給他推薦《十萬個為什么》,幫助他開啟知識的大門;有的同學喜歡看《巴啦啦小魔仙》《花仙子》等魔法題材的動畫片,教師就可以推薦他看《格林童話》等書籍,帶其領略文學的魔幻魅力。
2.榜樣力量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作用,成為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榜樣。例如,在平時授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旁征博引,將自己從書中看到的趣聞和知識與學生分享,讓學生領略到閱讀的魅力,產生閱讀的欲望;再比如,教師可以和學生共同讀書,每周交流讀書心得、交換讀書筆記,讓學生與教師一起,共同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
3.賞識激勵
教師要定期關注學生的讀書進展、肯定學生的讀書成果,對于在課外閱讀中有突出表現的學生要給予表揚和激勵;教師也可以定期組織讀書評比,選出“讀書標兵”,激發全體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和閱讀環境,為學生課外閱讀提供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
1.創建“讀書角”
教師可以在班級創建“讀書角”,通過學生交流共享、班費購買、社會捐贈等多種形式,打造班級“圖書館”,并實現校內班級“聯動”,讓書籍在各個班級流動更新,實現書籍資源共享。
2.組建讀書小組
采取學生自愿參加和教師整體協調的原則,組建讀書小組,方便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小組之間的相互學習,并定期組織小組競賽,針對讀書小組的閱讀成果進行評比,達到獎勵先進、激勵后進、共同進步的目的。例如,可以評選出“海量讀書小組”“讀書心得體會小組”“最佳交流分享小組”等,針對各小組及個人的優秀表現給予表揚和獎勵,營造人人愛讀書、想讀書、會讀書的良好氛圍,提高讀書效率。
3.創辦讀書板報
在班級創辦讀書板報,將學生的讀書心得體會、學習成果、疑問困惑等都展現在板報上,展示學生的讀書成果、解決學生的讀書困惑、交流學生的讀書體驗,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也可以在班級開辟展示“園地”,將學生摘錄的名人名言、短篇文章、詩歌散文等張貼在“園地”上,營造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良好的讀書氛圍。
4.組織讀書活動
教師應該將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為學生搭建讀書展示的平臺,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故事會、詩歌朗誦比賽、讀書交流主題班會、主題閱讀活動月等多種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高效開展。
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加強閱讀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高效閱讀。
1.培養閱讀習慣
教師要幫助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
(1)羅列閱讀計劃。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篩選閱讀內容、科學制定閱讀計劃,達到完善知識結構、督促閱讀進展、提高閱讀效率的目的。例如,每學期開始的時候,教師先幫助學生統計閱讀信息:閱讀圖書的數量、文史類和科教類圖書的比例、閱讀的頻率等;在此基礎上,制定月閱讀計劃、周閱讀計劃和日閱讀計劃,并隨時進行自查和互查,監督學生讀書計劃執行情況、督促他們自主讀書。
(2)進行讀書摘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讀書摘抄,對于閱讀中遇到的經典句子、精彩短文、優美詩歌等進行抄錄,使每次閱讀都遺留下知識的“寶藏”,體現閱讀成果、提高閱讀效率。例如,學生在讀《獅子王》的時候,覺得“陳年往事固然傷人,但你可以選擇從中吸取教訓,或者遠遠地逃離。”這句話很有哲理,自己很喜歡,就可以摘錄下來。閑暇時候翻閱摘錄本的時候,這句話再次映入眼簾,不僅使學生回憶起整個故事情節,也對這句話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認識。
(3)書寫閱讀感想。課外閱讀的過程不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主動思考的過程。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邊閱讀邊領悟,并隨時書寫閱讀隨想,抒發自己在閱讀中的體會、想法和感受,提高閱讀質量。例如,學生在閱讀《木偶奇遇記》的時候,思考匹諾曹如何逃離玩具國、如何從鯨魚腹中逃生等問題的同時,也感受到了誠實的重要性,將這些感想寫下來,不僅有利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寫作技能,可謂一舉兩得。
2.掌握閱讀方法
(1)精讀法。精讀法顧名思義,是逐字逐句研讀句意的方法。精讀法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夯實語言基礎知識、養成良好閱讀習慣意義重大。針對一些情節精彩、語言優美、故事生動的經典著作,適合采用精讀法進行細細品讀,讓學生從語言特點、主旨大意、文章結構等細節處領會文章的魅力,汲取知識的養分。例如,在讀《紅樓夢》等名著的時候,文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場景、每一個章節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文學知識,需要學生反復研讀,體會其深意。
(2)選讀法。選讀法是指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或實際需求,有選擇地閱讀文章段落或故事梗概的方法。例如,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需要引用“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片段,那么就可以選擇性地閱讀這一段落,了解事情始末即可。
(3)速讀法。速讀法又稱略讀法,是指通過快速瀏覽文章內容獲取文章大意,使文章在腦海中形成感性認識的方法。在速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快速對文字進行信息處理,轉換成頭腦中的感性認識。例如,在閱讀新聞的時候,眼光快速掃過文字,獲取新聞中心思想和大致信息。
本文從“培養閱讀興趣”“營造讀書氛圍”和“讀書方法指導”三方面,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效率”這一話題展開論述。課外閱讀在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豐富知識儲備、開拓知識視野、陶冶高尚情操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大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課外閱讀優勢,提高課外閱讀效率,讓閱讀開啟小學生知識的大門,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建峰.開辟課外閱讀新天地[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1, (9).
[2]金敏.切實開展課外閱讀有效提高語文素養[J].學語文,2011, (3).
[3]孫秀梅.培養學生課外自主閱讀的好習慣[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1,(5).
(編輯:易繼斌)
作者簡介:董麗君,吉林省琿春市第二實驗小學教師。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06-00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