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友法(大豐區飛達路初級中學)
?
語文新課標給了我們什么
單友法
(大豐區飛達路初級中學)
摘要:自從新課標實施以來,語文課堂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開放、多元的新理念,給了語文課堂一片自由的天空;新課標“平等中的首席”定位,給課堂帶來了師生合作探究之樂;新課標的生成性、探究性推動教師為自己規劃學習、成長的空間。
關鍵詞:自由的天空;合作探究;成長空間
13年前,語文學科的“少差慢費”日益凸顯,遭到空前一致的口誅筆伐。新課標應時而生、橫空出世。它對外融合了許多國外最新教育理念的精華,對內吸納了國內語文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就如一陣清新的風,吹過日漸僵化的語文田野,讓我們豁然開朗、欣喜雀躍?;仡櫴暾Z文課堂實踐,我驚喜地發現,新課標果然不負眾望,讓語文課堂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
在教學大綱時代,我們可能都有過這樣的感受:語文好教,誰都能教。因為我們有“葵花寶典”教學參考書,有標準答案,語文教師只要做搬運工,把教參上的答案搬給學生。僵化的理念必然衍生出僵死的課堂,語文學科的地位只能每況愈下,墜入“少差慢費”的深淵無法自拔。而新課標以開放而多元的先進理念,給了語文一片自由的天空。對教材,教師有了更大的選擇權。適合學生學情、能促進學生發展的,就合理使用;題材落后、脫離學生,就棄之不用;課外優秀的材料,可以補充增訂成為教材。課堂上不同的解讀聲音,都會得到尊重。因為自由,師生才能真正用語文的眼光去親近語文、理解語文;因為自由,我們才能掙脫教參的束縛,透過作家泰格特的靈魂之窗,陪學生一起探究人性的扭曲與掙扎,我們才能和學生一起通過優美的文字,與十三歲的田曉菲作傾心的交流,我們才能大膽地指出教材編排的缺陷,合理改編,為我所用,我們才能將學生請上講臺,師生合作,重現“兩小兒辯日”的激烈爭論場面。多年的實踐,我深切地感受到,新課標引領下的語文課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是考什么教什么,現在是什么能提高學生能力、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就和學生一起探究什么。這樣的理念、這樣的課堂,常常讓我收獲驚喜。在教學劉禹錫的《秋詞》時,在詩意探究之后,我提問:“站在秋天的田野上,劉禹錫看到了什么?”有學生答:“看到了沖天而上的白鶴。”我又問:“僅僅看到了白鶴嗎?”有學生說:“還看到了他自己?!边@個答案完全是學生課上生成的思考和感悟,讓我很驚喜。教學“葉”這一專題時,有一首現代詩《綠葉的聲音》,常常被教師所忽略。我讓男女學生分行朗誦,然后探究三個問題:1.文中“童年的柳哨”“月夜的葉笛”和“青冢上對于美的思念,紅花崗上對于火的頌曲”排列有什么特點?學生很快討論出: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這是詩歌寫作的一般規律。2.詩歌用了哪些手法來抒發情感?學生很快有了答案:設問、通感、反復、擬人。3.模仿本詩寫法,以“青春“為話題,仿寫幾句來抒發我們自己的感情。我當堂示例:青春是什么?/是單車飛馳追風的瀟灑/是面對試卷無奈的嘆息。最后沒想到學生詩興大發,熱情高漲。有一位學生一氣呵成《青春的樣子》:
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潔白的球鞋/精致的發卡。/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秋千上的蝴蝶/榕樹上的知了。/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教室里的朗朗書聲/圖書室的濃濃墨香。/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汗水與淚水的交織/酸甜與苦澀的相融。/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她歡呼著驚艷了歲月/你蹦跳著溫柔了年華。/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春天對勃勃生機的禮贊/夏日對昂揚熱情的謳歌。/你見過青春的樣子嗎/揮灑著今日/憧憬著未來。雖然文字還顯得青澀,但詩心、詩情已躍然紙上。正是課堂的自由開放,給了學生如此廣闊的創作空間,也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激情。
過去,教師居高臨下,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師累,學生更累。因為只有平等才有交流與合作,只有師生的真正平等,教師才能真正用學生的眼光去觀察,用學生的耳朵去傾聽,用學生的情感去熱愛,用學生的興趣去追尋。教學《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一詩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下全詩,在首句后面標注“煩憂的李白”,要求學生也學我標注,還原一個活生生的、個性的李白。學生熱情很高,很快就有了精彩的收獲?!伴L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狂傲、狂放、自信、自負的李白?!俺榈稊嗨?,舉杯消愁愁更愁”:苦悶的李白?!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執著、倔強的李白。拋棄生硬蠻橫的灌輸,選擇平等的合作探究,讓學生在主動自由的體驗中還原了一個立體的李白,課堂因此有了探索的深度。
平等的理念不僅能讓師生共享合作之樂,也讓教師學會了寬容學生、鼓勵學生。有位學生語文基礎差,學習《馬說》一文時,我請他讀第一段課文,但他的聲音小得幾乎聽不見!“請大點兒聲,好嗎?”我微笑著提出要求。之后他的聲音稍微大了點,“請再大點聲,好嗎?”我繼續微笑著要求?!昂芎?!標準的男中音!”我真誠地贊賞。學生都笑了?!澳衬惩瑢W,”我看著他的眼睛說道,“你知道嗎?你朗讀的聲音很美,真的讓老師很羨慕。我想,同學們一定和老師一樣,還想再欣賞一遍你的朗讀,可以嗎?”他的眼睛發出了自信的光彩,同時異常安靜的教室里響起了清晰、響亮的讀書聲!音韻鏗鏘,聲情并茂。讀完之后,教室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每一顆小草都需要滋潤,每一朵小花都需要陽光。平等的尊重,真誠的鼓勵,往往能夠激發出學生心底潛伏的成長能量。特級教師賈志敏曾經讓一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課文,學生讀錯了七遍,他仍然微笑著指導他讀第八遍,并且給他到講臺前讀書的機會。正是這種平等的尊重點燃了學生心里的自信火花,讓學生擁有并積累成長的正能量。
因為新課標理念的開放、學法的自由、課堂的多元化生成性,都讓我們過去有限的一點知識積累在課堂上捉襟見肘,力不從心,逼著我們不斷學習,與學生一起成長,這樣才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一直堅持從三方面給自己充電:一是堅持學習專業刊物。《鹽城教育研究》《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研究》這些核心刊物上的文章,很多來自一線實踐,是對新課標生動而形象的詮釋,有很高的指導價值,語文教師自然要看。錢夢龍先生的《導讀的藝術》、王金戰老師的《中國英才家庭造》、王君老師的《青春語文》這類作品,都來自鮮活的課堂,是他們智慧和情感的結晶,自然也會讓我們受益匪淺。二是閱讀文學性的刊物和書籍。《讀書》《散文》《文學評論》《讀者》《青年文摘》這些期刊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和眼界跟上時代的步伐?!断饺卦姼柽x》《周國平散文集》《秋雨散文》《跨越百年的美麗》、于丹的《〈論語〉心得》和《寂寞圣哲》等書籍,不僅能開闊我們的眼界,滋養我們的心靈,有時還直接以新鮮的材料彌補教材的不足,豐富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有一次看到一首小詩《四月的紅蜻蜓》:堅持沒有化蝶,蝴蝶飛不過滄海;數不清幾生幾世,我已將刻骨的傷,煉成一雙薄翼。因為喜歡,就在作文課上用作材料,和學生欣賞探討怎樣詩意地表達情感,學生很感興趣。2011年第22期《讀者》中的文章《安靜,一下午的時光》這樣寫泡茶:“新綠,嫩芽,凈水,透明的杯子。浮沉,豎立,像小杯子里長著許多小樹苗。一杯水,讓這些擰成團的葉子舒展了,如同重新回到了低矮的沙丘上,回到沾滿露水的早晨,回到若有若無的薄霧里。茶是安靜的,杯子是安靜的?!笨赐旰螅矣X得文字很有特點。先實寫,來自于細致的觀察與細膩的描寫:“新綠,嫩芽,凈水,透明的杯子。浮沉,豎立,像小杯子里長著許多小樹苗?!比缓筇搶?,展現豐富的想象力:“一杯水,讓這些擰成團的葉子舒展了,如同重新回到了低矮的沙丘上,回到沾滿露水的早晨,回到若有若無的薄霧里。”最后是獨特的、個性的感悟:“茶是安靜的,杯子是安靜的。”這一點讀書所得,后來被我用在了作文指導上,叫“虛實結合寫美文”。三是在實踐需要中對課堂作出調整。去年我參加了中考閱卷,正好批閱的是作文,我發現很多學生在寫作中流于形式,比較空泛,缺少真情,往往找不到“我”的影子!回來之后,我就一直思考這個問題,后來開了一節作文公開課《尋覓“我”的身影》,著重探討作文中怎么體現“我”的存在,聽課教師們都認為這節課很有探究的價值。近幾年,我先后開過幾節作文公開課,《用先哲之光照亮自己的作品——中考作文指導之引用篇》《呼應細節思想》等,都是在實踐中思考的結果,得到了教師們較高的評價。
毋庸置疑,作為母語教育,語文學科承載的太多太多。新課標只是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門,真正實現母語教育的復興和輝煌,還需要無數語文人不懈的努力。我曾經為語文教師撰寫過一副對聯:“做普通人,傳非常道;懷淡泊心,守高遠志?!闭Z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有新課標的引領,我們就能用責任捍衛我們語文的尊嚴,用智慧創新我們的語文課堂,用不倦的學習熱情調整好前進的姿勢,讓我們一起迎接語文教育百花競放的春天。
·編輯栗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