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萍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第一中學 河北張家口 076350)
?
農村初高中銜接英語閱讀校本教材的開發研究*
趙莉萍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第一中學 河北張家口 076350)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行,英語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教師利用閱讀材料研發為初高中銜接教材,必須注重時代性、銜接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互補性,并且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真正做到促進學生知識的增長和技能的發展。
關鍵詞:初高中銜接 英語閱讀 校本教材
初高中英語銜接教學是為了使初中生從初中英語學習模式順利過渡到高中英語學習的模式的過渡性教學,采用合適的閱讀校本教材,有利于學生延續初中的語法和詞匯講解的教學模式,又能夠強化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技能、提升文化意識和語篇意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的銜接教學和銜接校本教材的開發研究都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1]
1.適應了新課標的要求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明確的闡述:“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是英語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樹立課程資源意識,由課程的執行者變為課程的開發者、設計者。”教師開發初高中英語閱讀銜接教材符合新課改的要求,也得到學校的認可和支持,一方面為學校的校本文化作出新的突破,另一方面也積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2]
2.適應了初高中學習方式轉變的要求
初中閱讀材料體裁單一、知識面相對狹窄、詞匯量較小、閱讀理解問題基礎,教師相對來說有時間進行精講和精練;而高中閱讀文章體裁多樣,內容龐雜涉及天文地理、歷史人物、科技新知、風土人情等,題材注重多樣化、交際化和生活化,閱讀詞匯量多,信息量大,答題技巧多樣;在初升高銜接教材的開發上教師就要依據高中學習方式進行知識編排,利于學生在閱讀技巧上得到訓練和提升。
3.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在初升高階段,教師積極開發初高中銜接英語閱讀校本教材,一方面為學生由初中的字詞、語法教學轉變為語篇教學、社會人文知識教學、生活經驗教學做好銜接,同時也為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大閱讀量、大詞匯量教學和閱讀訓練里內容圖式、語言圖式、形式圖式的教學打下堅實基礎。初高中英語閱讀校本教材的開發一方面調動了老師的積極性,能夠對課標加深認識,并且嚴格按照課標要求進行知識的開發和編排,使教師的科研水平上到一個新的臺階,另一方面閱讀校本教學的開發能促進教師建協作、交流、合作,增強教師課程意識,促進教師對教材的認識,使教師能夠完善和取舍教材,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
1.注重銜接性
初中科普文閱讀限于學生水平,一般采用簡單的詞匯和句型表達,而高中階段則要采用專業詞匯、復雜句式進行內容表達和人文思想的傳遞,所以教師在教學和教材編排上注意不要只關注重點詞匯和長難句的理解和分析上,更應該引領學生挖掘和領會人文思想,提升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要從找事實、猜詞義、抓要領、重內涵等角度完成銜接教材的梯度銜接,從時代背景、社會知識、風土人情、科技新知等角度拓展學生閱讀內容,從說明文、科普文、記敘文、詩歌等題材作出適當的銜接編排。
2.注重時代性
銜接教材的編排要關注最新的時事、新聞和熱點話題,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閱讀材料的興趣,同時也引導了學生學習生活化、人文化和價值取向化,所以選材要注重時效性和社會性,使材料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情感體驗都作出正確的引導,使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正能量。同時材料的時代化更可以使學生對材料有真實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更愿意投身于社會生活,做到學做一體化,促進學生學會與人相處、與人交流、和諧生活。
3.注重面向全體學生
英語閱讀校本教材的開發要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則,做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教材的開發要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開發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和不同梯度問題的內容。對基礎薄弱的層次學生,選取與統編教材難度相同的材料;對基礎較好的同學,選取China Daily,New York Times等難度較大的文章來作素材;對閱讀能力強的學生,要求設計難度較高的閱讀任務,完成故事復述、故事改寫、概括作者意圖、提出自己觀點等,通過不同層次的設計,使閱讀校本教材能獲得更好的閱讀訓練,閱讀技巧得以提升。
4.注重互補性
統編教材適用地區較廣,所以編排內容只能反映共性,不能體現各地區的差異性和多樣性,所以校本教材可以依托本地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歷史人物等鄉土閱讀材料進行閱讀補充,一方面使學生對家鄉加深認識和熱愛,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強化了閱讀技能的訓練。互補性還體現在統編教材對說明文、記敘文等體裁的閱讀材料提供數量較少,對學生的訓練量不夠,所以校本教材開發可以針對這一缺陷進行補充,增加閱讀篇幅數量,促進閱讀技巧的訓練。[3]
5.注重評價性
校本教材的使用尤其要注重評價體系的建立,評價可以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可以是學生對校本教材的評價,體現了評價的雙向性。校本教材的編排使用效果是否合理體現在學生閱讀成績是否提高,學生閱讀技巧是否提升和學生對閱讀校本教材的評價上,所以教師要在校本教材使用過程中通過建立學生閱讀成長檔案、學生閱讀能力評價表等物化的成果來動態地對校本教材的進行評價,看校本教材是否能有效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閱讀潛能的提升。反過來,學生可以對閱讀校本教材從是否能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閱讀水平等角度來進行反饋評價,使教師能不斷在“開發—使用—評價”的循環中完善校本教材,使校本教材真正能發揮促進教學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吳勁松.初中英語閱讀校本教材的選材與施教[J].廣東教育. 2013(6)
[2]楊小燕.淺談對農村中學英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有效利用[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下旬刊.2014(9)
[3]吳慧.對初高中英語閱讀銜接教學的思考[J].教師.2015(13)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農村初高中銜接英語閱讀校本教材的開發研究》(課題編號1404526)研究成果